李隆基的王皇后是如何死的?你怎么看?

谢谨辉


历史上能辅佐夫君当上皇帝的皇后并不多,李隆基的夫人王皇后算是一个,她不光在与韦后和太平公主的政治较量中出谋划策,还在宫中颇有贤名,然而最终她却落得个被废黜的悲惨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皇后剧照)

一、患难夫妻。

王皇后本名王有容,史称她“聪明好学,姿容秀丽”。也许是出身于武将世家的缘故,王皇后颇有勇谋,绝非寻常妇人。

王皇后嫁给李隆基为妃时,正是李隆基最灰暗落魄的时候。

当时的李隆基已被封为临淄王,但由于武则天把持政权,对李唐皇室残酷打压。因此李隆基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就算如此,他也成日惶恐不安,唯恐丢了性命。

除了性命堪忧,该享受的藩王待遇也皆被武则天废除。因此除了一个光鲜的名号,李隆基真是没权没势,一穷二白。

在这种情形下,贵为王妃的王皇后,并没有对李隆基多有抱怨,反而与李隆基同甘共苦,因此夫妻二人感情非常深厚。

(太平公主剧照)

二、出谋划策,扳倒政敌。

随着唐中宗李显复辟后,李隆基日子好过了不少。但李显是个懦弱之人,朝政大权都落到了韦皇后手中。一心想效仿武则天称帝的韦皇后,趁机打压异己,大力培植党羽。韦皇后的行为,引得天怒人怨。

王皇后看到这一切,便劝李隆基暗中结交才勇之士,静观其变。

李显暴病身亡后,韦皇后密谋想要自立为帝,并打算杀死相王李旦和李隆基。

紧要关头,在王皇后的建议下,李隆基拉拢姑姑太平公主先发制人,诛杀了韦皇后,并将父亲李旦拥立为皇帝。

然而,太平公主却恃功而骄,对政事多有干预。特别是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她四处造舆论,说李隆基非长子,不能继承皇位。

眼看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不保,又是王皇后对公公李旦晓以大义。李旦这才豁然开朗,将帝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了太平公主及她的党羽,巩固了皇权。

王皇后因功顺理成章亦被封为皇后。

(李隆基剧照)

三、起心废后。

王皇后贤惠有德,宫中对她多有称赞。但随着后宫佳丽日渐增多,成日莺歌燕舞的李隆基,却渐渐冷落了王皇后。

起先,身为倡伎的赵丽妃最得李隆基宠爱。本来在王皇后看来,赵丽妃出身低微,不过只是个小妾而已,无以为惧。但赵丽妃生下皇长子李瑛后,母以子贵,宠爱达到了极点。再加上李瑛又被立为太子,王皇后这才惊慌失措。原来,王皇后什么都不缺,唯独没有生子。

在古代,皇后若是没有生下子嗣,往往会因此遭到诟病,甚至丢掉皇后之位。所以王皇后忐忑不安,生恐自己被废。

然而王皇后没担心多久,李隆基又移情别恋表妹武惠妃。赵丽妃等人皆和王皇后一样,尽被冷落。

武惠妃年轻漂亮,又能歌善舞,特别会取悦李隆基。因此李隆基竟生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惠妃为后的心思。

(武惠妃剧照)

四、费尽心机,依然被废。

李隆基想废后,改立武惠妃为后,朝臣反对一片。毕竟武则天乱唐的事才平息下来,怎么可以再让武氏的人做皇后呢!

王皇后也整日担心被废,因此找着机会就和李隆基回忆过去艰难的岁月,并提醒他当年过生日想吃碗面,但家里连面粉都没有,最后还是她父亲当了身上的紫袍,才换回一斗面,满足了他的心愿。

李隆基听了也是唏嘘不已,也就暂时没有再提废后的事情了。

但王皇后深知这不过只能缓得一时,所以她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主意很快就有人给她想出来了,这个想出主意的人,是她的亲哥哥王守一。也是李隆基年少时的好朋友,后来随李隆基数次发动政变,也有拥立之功。

王守一寻来一个叫明悟的高僧,在明悟的指点下,王守一找来一小截被雷电烧焦的木块,并设坛祭法。然后让王皇后戴在身上,称能使王皇后早生贵子,日后尊贵。

王皇后信以为真,自然好生将小木块戴在身上,没想到武惠妃收买了她身边的侍女,很快武惠妃就得知了此事,并马上密报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正愁找不到废黜王皇后的理由,这下证据确凿,立刻将王皇后废为庶人。同时又称王守一有谋逆之心,将其处死。

王皇后被废后,成日悲泣不断,仅3月不足,便抑郁而终。

王皇后去世后,朝野议论纷纷,一些士人更是作诗讽刺李隆基,后宫中的仆从侍女也多思慕王皇后。李隆基迫于舆论压力,只得取消了立武惠妃为后的打算,并声称自己太过冲动,夜间静思,颇为后悔。为了表达后悔之意,还以一品礼将王皇后厚葬。

不过,有意思的是,李隆基压根没有恢复王皇后的皇后称号,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后悔。

(参考史料:《旧唐书》《新唐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后人谈到李隆基,总是会想起他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人们似乎很早就开始失忆,忘记了李隆基是怎么对待他的糟糠之妻王皇后的,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在的年代起,可怜的王皇后就被世人遗忘,而白居易写《长恨歌》时,离李隆基去世才过了44年!(李隆基于公元762年去世,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时是公元806年)。

那么被世人遗忘的王皇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王皇后,姓王名菱,生年于公元7世纪下半叶,具体不详。其父王仁皎是公务员,他本人对官位和朝政并不热心,即使是自己女儿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他贵为国丈爷,也没有做出什么干涉朝政的事情,但他比较热衷敛财,喜好奢华生活。

开元七年,王仁皎去世,他没亲眼看到自己女儿儿子的悲惨命运,也算是一种福气了吧。

王菱,也就是王皇后还有个哥哥,叫做王守一,王菱最后的早逝,与她这个哥哥关系甚大。王守一因为妹妹贵为皇后,在妹妹还得宠的时候,娶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靖阳公主为妻,升殿中少监,加太子少保,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或许王守一对妹妹失宠一事深感气愤,或许王守一担心妹妹失宠影响到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决心帮助妹妹重新获得李隆基的宠爱,他和妹妹商量之后,认为妹妹失宠的原因是多年来都没有替唐玄宗生下一子半女,导致唐玄宗偏向了武惠妃,于是王守一找来和尚明悟,采用符咒求子的方法,幻想能够让妹妹怀下龙种。

明悟采用的符咒之法,是拜祭南斗和北斗之后,取来霹雳木,刻上天地文以及唐玄宗的名讳,让王皇后随身佩戴霹雳木,明悟告诉王皇后,带着这个霹雳木,可以保佑早生贵子,但明悟和尚估计是吹牛吹上了瘾,竟然又补充了一句话:“往后您可与则天皇后相比”。

↑王皇后符咒事件的本意是好的,结果却……↑

本来符咒之术的意图,就是可以被另做解释的,加上这句寓意丰富的解释,很容易惹出大麻烦,何况王皇后与王守一的对手还是武惠妃这样心狠手辣又心机深沉的女人。

武惠妃打探到这个消息之后(可想而知,王皇后身边安排着武惠妃的眼线),立即把符咒之事告诉了唐玄宗李隆基,自然不免一番添油加醋。唐玄宗派人调查,从王皇后身上搜出了霹雳木,大怒,把王皇后贬为庶人,并且赐死了王守一,至于自己妹妹靖阳公主守寡与否,李隆基并不关心。

被废黜三个月后,王皇后就过世了,她的心早就死了,随着符咒事件的败露,不但赔上了哥哥的性命,还彻底断送了王皇后的未来,她的爱情,她的夫君,再也回不来了。

王菱此人,是一个性情中人,爱情对她来说,就是她生命的全部,这样的女人现在也不少见。

早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王菱就嫁给了李隆基,当时的李隆基,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李隆基是个负心汉↑

李隆基五岁的时候,父亲李旦被奶奶武则天废除了帝位,幽禁在东宫。虽然李隆基年幼时候凭借仪表堂堂和多才多艺,胆识过人,得到了奶奶武则天的厚爱,但让李隆基开始怀疑人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武则天把李隆基生母窦氏以及嫡母刘氏秘密杀害了,尸骨无存,这一年李隆基才八岁。

可以说,李隆基在娶到王菱之后,曾经是很恩爱的一对,李隆基虽然贵为临淄王,但处处受到节制,在波云诡谲的政治场上,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王菱的父亲曾经典当掉衣服,换了一斗面粉,为的是在李隆基生日的时候做生日汤饼,可见临淄王李隆基和王菱那时曾经共同度过何其艰苦的患难生活,在李隆基第一次打算废黜王皇后时,王菱曾经哭着诉说这段往事,李隆基听后也不禁动容,暂时放弃了废后的打算。

↑武惠妃心机深沉,王皇后完全不是她的对手↑

王菱可谓是李隆基的糟糠之妻,不幸的是,王菱一直无法生育出孩子,随着李隆基当了皇帝,有了武惠妃这样的新欢,王菱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的患难爱情,已成过往云烟。

重感情的王菱,整日以泪洗面,伤心不断,符咒事件是她最后一搏,却满盘皆输,重重打击之下,王皇后终于熬不住人间的凄凉,撒手而去。

然而后人歌颂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赋予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岂不知,一直抱存着如此纯真美好爱情幻想的,是早逝的王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