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何由“关二哥“变成“武圣人”的?

liu_5684659


关羽在三国时期是刘备手下一员猛将。后来大意失荆州,被杀害,被封壮缪侯。



关羽凡人肉身,没有任何的特殊的神通。在三国时期,兵荒马乱的老百姓没有人知道关羽是谁!到了宋朝,重文轻武,老百姓相对安稳,关羽庙慢慢开始在各地建了起来。宋哲用封关羽为“显烈王”。宋徽宗封其为“义勇武安王”。到了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出世,更是为关羽走向神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小说里关羽的勇武和忠义为人们认为是完美的形象。关羽的讲义气使他在民间成为膜拜的神。

湖北当阳关陵有对联“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

到了明万历时,明神宗封关羽“协天护国忠义帝”等几个称号。清代顺治皇帝更是封关羽长发二十六字的封号。由于皇帝和政权的推崇,关羽成了民间老百姓崇拜的“武神”,“财神”,能后驱赶一切病魔鬼神的神!


路遥lgy


说到关羽,相信大家是相当熟悉的,上至老叟,下至妇幼,哪个能说自己不曾听过关羽名号的。

【关云长】【美髯公】【关公】【关帝圣君】【万人敌】,一个个气势磅礴、威严尽显的称号在大家的脑海中、话语中划过。

但是进一步论到关羽的事迹与实力,则往来争议,众说纷纭。



关羽的实力论

现代的人们对关羽实力的认知普遍存在三个层次:

第一,基于演义与民间小说的传播,关羽的实力被放大化,进而称神。

无论是民间传说中关帝圣君的信仰力,还是演义中那【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杜撰的脍炙人口、尽显神威的故事,都让大部分人觉得关羽在三国中的代表人物,或是最厉害的角色。



第二,对于演义小说的辨伪,菲薄历史上关羽的实力。

现在很多人喜欢批伪,认证演义与历史的不同性。遇到讲关羽厉害的人,他们总会以【演义神化,历史平庸】的缘由与之蔑视的争论,相信这类人不在少数。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是正确的,是值得提倡的,让大家认识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是不要过度,也不要“半瓶子晃荡”,因为历史上的关羽并不差。



第三,正确认识了历史上的关羽,客观谈论关羽。

其实演义只是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为角色增添很多夸张性的烘托剧情,大家都能了解。

而历史上的关羽本就不差,拥有超高的军事谋略能力,在历史中也非常的有名,演义中多数事迹在历史中也是存在的。

《三国志》中,数位名士皆赞关羽、张飞为万人敌。陈寿评:“\t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t,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包括【关张马黄赵】,五个人要么统领千军,要么镇守一方,皆为当世之名将也。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个人作战能力上都要比【张乐于张徐】要强,当然,张辽是其中可抗衡的。



现在讲的武庙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武成王庙】,自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到明太祖洪武年间罢祀。另一个是【关岳庙】,自明末沿用至今。



【关帝庙】:

至明朝末年,皇帝尊关羽为武成王的主神,设立关帝庙,一时间皇城根下涌起了近百所关帝庙。

万历年间,明神宗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义烈真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等一系列道教名号。关羽素【忠、义、勇】闻名,而又尊崇儒学,心怀大仁,故这【忠义仁勇】四大美德得以历代推崇。

清雍正时,追封关羽为武圣,以关羽为主祀的关帝庙封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合称文武庙。但是关帝庙终是只有关平、周仓配祀。证明关羽是被推崇,但还未在名将中占据统治地位。



到了民国,因时代背景下,思想浪潮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为之发扬,故历史中的名族英雄,御外名将岳飞成为了政府与人们所推崇的对象,加之岳飞确实用兵如神,满腹韬略,所以民国政府以岳飞与关羽合祀,尊享【关岳庙】。

以张飞、王浚、韩擒虎、李靖、苏定方\t、郭子仪、曹彬、韩世忠、旭烈兀、徐达、冯胜、戚继光十二人左祀关羽,再以赵云、谢安、贺若弼、\t尉迟敬德、李光弼、王彦章、狄青、刘琦、郭侃、常遇春、蓝玉、周遇吉十二人右祀岳飞。

至此,关羽岳飞皆为武圣,【关岳庙】也被成为武庙。



关羽平布青云的因素

可以看出关羽自宋朝之前,并无显著地位,虽属一代名将,但从地位上仍属于从祀,乃是亚圣、十哲之后的地位。而自明清成武圣后,连李靖、郭子仪这样十哲的人物也成了关羽的从祀,地位增长之大,名声之重可见一斑。

其实,细细想来,关羽日此青云直上,成为武圣,也并不无道理,反而也是有那么几个因素。



第一,自己的军事实力。

关羽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名将,这里的名将是指用兵如神、满腹韬略的军事统领,征战沙场的他令敌人胆寒,镇守一方的他让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东吴方用针对性的弱点计谋赚取荆州。

关羽如此名将虽比不上十哲那般的旷世奇才,但也在诸名将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个军事能力差的武将不可能在声望上作进一步的上升。所以,他的实力强这是第一要素,也是基础要素。



第二,散发出的美德值得称赞与弘扬。

若想在一个时代称霸,强大的军事能力足矣,但若想在历史上流芳百世,那他的身上必定有值得称赞与弘扬的地方,不然也只是寥寥流星而已。

古人包括现今,整个身在传统美德下的国度,“美德”是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一个礼仪之邦,一个美德大国,优秀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历史情怀,这也是华夏民族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而关羽,则是名将之中美德的佼佼者。

不只是演义的烘托,而在历史上,关羽就是一位兼具【忠、义、仁、勇】的人。誓死追随刘备,不为荣华所动是为【忠】;对待兄弟厚情,华容道放曹是为【义】;推崇儒学仁厚,宽以礼待兵卒是为【仁】;醉卧沙场,号万人敌是为【勇】。



第三,明清的演义传说风向。

我们都知道,明清是小说与戏剧等故事类文体的蜜糖罐。众多优秀的演义与小说、经久不衰的故事传奇都是在明清时候被创作出来,而明朝也真正的使得小说兴盛起来。

小说重要的是什么?是戏剧性与艺术性,是可读性与发扬性,这样一些个特性,就会让身富众多经典故事与优良美德特征的历史人物成为主角,并且经过艺术处理后脍炙人口。如赵云,如岳飞、如杨家将等等。

而拥有众多经典桥段与优良美德于一身的关羽自然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被渲染、被传说的主角。

不只作家、百姓、朝廷官府也是如此,所以明清皇帝不断推崇关羽。



简而言之:

关羽青云直上的因素为——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为基础,兼备【忠义仁勇】的美德为上升,在明清这样一个“神化英雄”的背景下,关羽撇过一众名将,自从祀到武庙主神。


望十安的酒


我们看香港电影,现在在一些商铺里面,都看到供奉着关公即关羽,警察,黑社会,商人都是烧香礼拜。而中国大地,日本,东南亚以及韩国也都看到很多供奉关羽的庙宇,都写着关帝庙或者武庙的,而我们平时所知关羽只是巜三国演义》里面的一员武将,那他什么时候被人们供奉成神仙了呢?这个过程现在就说道说道。


关羽本是三国时的历史人物,史书里记载的只是从"将"酿成"侯",并未成神。这要从荆州地区的风俗传说算起,在当地流传着不得善终的败军之将会化为怨灵,在人间作祟,危害世人,因此便要将这些败将供奉祭祀,以安其灵,防止他作恶。如蚩尤,项羽等都得到很好的供奉。
而关羽同样也不得善终,开始也只是当作怨灵供奉,叫作"关三郎",与"忠义,勇烈"还扯不上关系。直到隋朝时天台宗僧人为了在荆州一带传教需要,宣布这个"关三郎"关羽,为佛教“伽蓝护法神",后随着大唐佛教信仰扩散,由荆州传遍四川再全国,到唐未时已深入人心,成为民间供奉的神灵之一,与姜子牙,卫青,白起等一齐尊为"武圣"。

北宋未时
,宋徽宗祟信道教,因此道教很兴旺。当时关羽故乡解州盛产池盐,在某日竟不出产了。盐是国家重要物资因此就报到宋徽宗那里,被张天师的后人听到了,就向徽宗报称:盐池里有恶龙,可请出关羽显灵出来斩杀之。也真巧合,道士们作法后,那里的盐池又产盐了。宋徽宗大喜,就封了一个"崇宁真君","武安王"的封号给关羽,这样关羽又成了道教的供奉神灵之一。并遍立庙宇拜祭,称为武庙,与文庙孔子差不多平给了。伴随着佛道两家在民间的传播,以及《三国演义》的出现,百姓仰慕关羽的忠义,万历三十三年,万历帝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后,到明中后期,关武庙已在全国满地开花,香火繁盛,甚至超过了官方倡导的孔庙。

到了清朝,努尔哈赤立君时是与《三国演义》为蓝图的,受该书影响,把关羽当守护神来拜。每次出征胜利都认为是“关玛法"关爷爷保佑的结果。
从顺治入关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官方层面正式获得了和"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地位了,之后十个皇帝中,先后有八个皇帝共13次封溢关羽。最后封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看这一串名字就知多隆重了。这就是关羽一步一步变成"武圣"的来历。在香港警署里,黑帮里供奉关公,奉的是其忠义。而商人铺里供奉的关公说关羽是财神又是为什么呢?关注下回解说!


聪聪看历史


关羽是一个历代君王和百姓都喜欢的一个将军,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三国将领为什么后世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和孔夫子并列成为文武圣人。下面就来看看二爷这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什么?

关羽字云长,早年追随刘备颠沛流离,镇黄巾,伐董卓,作战勇猛。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更是惊掉了十八路诸侯的下巴。建安五年在刘备与曹操的战争中,被曹操打败,刘备投靠袁绍,而关羽投降曹操并约法三章,其中就有无论刘备在哪里,天涯海角也要与之相会,这是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投靠曹操之后曹操惜才,对他也是相当好,白马之战时关羽为报曹操之恩斩颜良诛文丑,后来的得知刘备在袁绍处,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披荆斩棘,誓死也要效忠刘备。我们看这些故事的时候也是被关羽这种英雄气概所迷倒。那真是一个热血沸腾,赤壁之战华容道放走曹操,这是义之所在。哪怕立了军令状,也要报答曹操的恩情。自古忠义两难全,可是这二者集于关羽一身。真可谓千古无二



历史上的君王对关羽也是推崇备至,这也让关羽成为圣人加快了步伐。因为关羽对主公忠心所以君王宣传让世人学习关羽身上的精神也是为了加上自己的统治!


因为忠义,所以君王喜爱,因为忠义,所以百姓爱戴。对国家忠,对人民义,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关羽成为圣人也就不奇怪了!!

记得关注小陈哦


汉中小陈


古代武圣人最早是姜子牙,民间供奉以其为尊,后期历代名将死后塑像均列其两侧,关羽也不例外。民家传闻,关羽死后,巴蜀地区曾流行瘟疫,百姓以为是关羽冤死而阴魂不散所致,所以早起民间供奉的关羽像均为青色脸庞。至南宋,由于宋金政治斗争需要,政府支持扬刘贬曹,期间曹操有一代枭雄变为白脸奸臣,而关羽事迹被夸大,其影响力大增。南宋末期,民间崇拜岳飞,在南方岳飞倍受推崇,基本代替姜子牙成为武圣人。至满清入关,为实现思想统一,限制民间供奉岳飞,而大力推崇关羽,即“舍忠取义”,如宋江得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该聚义厅为忠义堂一般,奴化民众。时间推移,此过程为众遗忘,关羽为武圣变为当然之事。历史,有统治者所写,民间喜好,亦如此,仅此尔尔。


竹音七哥


其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君主不断推崇忠君思想,所以关羽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