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荆州势在必得,后来又为何愿意与孙权瓜分荆州?

hazewinter


刘备对于独吞荆州的问题,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曹操势大,孙权和刘备都需要盟友

曹操虽然经历了一次挫折,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但是其实元气并没有受到大的伤害。当曹操北回的时候,依然留下曹仁、徐晃、乐进、文聘、满庞等猛将守护刚刚收取的荆襄地区。

再看看刘备手下撑死了只有两万人马,而孙权那里也就是能抽调出来三万人马的样子,而对抗曹操,单凭他们各自的力量还是不够的。


刘备想要私吞,可也得有这么多兵力人马才行

刘备手下实际上起初也就是一万,赤壁之战后还把刘琦的一万人马算上了。但是刘琦其实只是敬重刘备,并不会归刘备统属,而要占领荆州并将之培养成自己的地盘,那可是需要人的。

孙刘联盟,刘备曾经答应孙权的

孙权其实也很看重这块肥肉,曾经刘表统治荆州的时候,孙权的爸爸和哥哥都曾经觊觎过这里,可惜没吃到。

借着这次联盟抗曹的机会,把被曹操占领的荆州划分一下也不是什么事。何况刘备也曾经以此为条件和别人孙权联盟抗曹的。

刘备再外边那是有名的仁义之人,答应的事情如果不做到,那可是对声誉有着很严重的影响的。

所以刘备也想独占荆州呀,但是迫于形式,没办法,还是得和孙权瓜分了荆州才行。


阿庆还是阿庆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


简单来说,刘备和孙权瓜分荆州,是形势所迫。刘备当然是不愿意把荆州的地盘和别人分享的!

刘备一生有过3个根据地:1、徐州;2、荆州(准确来说是荆州部分地区);3、益州(包括汉中)。这三个根据地,荆州无疑是最重要的。徐州早在196年就被吕布夺走了,然后长期归曹魏统治,刘备此后再也没踏进徐州地界。荆州是刘备“发家致富”的根本啊,没有荆州,也就没有后来的益州,所以荆州对刘备相当重要。毫不夸张的说,荆州(核心地区江陵一带)是刘备三分天下、成就霸业的基础!


我们简单来梳理一下刘备和孙权瓜分荆州的背景。

1、208年,孙刘两家联合,赤壁大战击退曹操。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曹操各占领荆州的一部分。其中,战略要地襄阳被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江陵(南郡的一部分)被孙权占据,刘备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刘备取得了的地盘虽大但是战略价值有限。


2、210年,刘备亲自去面见孙权(刘备此举有风险,周瑜强烈主张把刘备“软禁起来”)。一番讨价还价,孙权同意把江陵(南郡的一部分)“借”给刘备。刘备满载而归。

注意:这个“借”后面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纠纷和战争。因为,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211年,刘备入蜀(以江陵为前进基地),经过艰苦战斗,在214年,刘备占据益州。此时刘备的实力大大加强。


4、215年,孙权派人向刘备讨还荆州(江陵地区)。刘备怎么愿意还这块“风水宝地”?刘备托说“我打下凉州就还”,孙权可不依,于是派遣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双方的矛盾瞬间激化,刘备领军从成都赶来准备大战孙权。


就在刘备和孙权准备大战一场的时候,曹操平定汉中,汉中的张鲁投降,刘备刚到手的益州北部门户洞开。刘备此时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不得已,刘备只得和孙权展开谈判。谈判的结果:长沙、江夏、桂阳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归属刘备。


(孙权夺取了刘备的不少地盘,双方的关系开始迅速恶化,最终兵戎相见。核心问题还是“借荆州(江陵)”时埋下的隐患)


刘备和孙权“议和”,就是为了回益州大战曹操。因此,刘备愿意与孙权瓜分荆州,实属不得已。此后,刘备和关羽等人对孙权的态度极度强硬——因为平白无故损失了那么多地盘,怎么咽的下这口气?


小林品历史


湘水划界,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刘备不敢两面作战,腹背受敌。


虽然有点啰嗦,但这事情还是要追根溯源,从“借荆州”事件(更准确说是借南郡)来说起。赤壁之战前,荆州一共七个郡,都属于刘表统辖。曹操南征荆州,刘表正好身故,少子刘琮接任,长子刘琦被排挤。刘琮投降曹操,被迁往青州,曹操追杀刘备,刘备暂居江夏,与刘琦汇合一处,并联络孙权,结成同盟,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曹操北还,仍然占据荆州最北的南阳郡。刘备立刘琦为荆州牧(刘备自己实际掌控),火速吞并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个郡。周瑜经过苦战击败曹仁,夺下南郡(部分地区仍在曹操掌控中)。至此,曹操占据南阳郡(加小部分南郡)、东吴占据南郡(大部分)、刘备占据荆南四郡,最后的江夏郡刘备、孙权、曹操各占一部分。就是这样的格局。


随后就发生了“借南郡”事件。刘备以荆南四郡太偏远,不利于发展为由,希望向东吴借南郡壮大势力,候夺取益州后归还。孙权初时不愿意,在鲁肃的劝说下,为了孙刘同盟而同意。于是,刘备拥有了南郡“使用权”。

随后,刘备入蜀,争夺益州,留关羽镇守南郡(兼领荆南四郡)。攻克成都后,孙权要求刘备履行当初的约定归还南郡。刘备不肯,说等自己夺下西北凉州以后再归还。孙权大怒,陈兵荆州边界。刘备不甘示弱,亲自率军回南郡,大战一触即发。

偏偏此时,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曹操不战而得汉中,得陇望蜀,派张郃进攻益州。刘备不敢同时和曹操、孙权两面开战,只好与孙权和谈,以湘水为界,西归刘备、东归孙权。即以长沙、桂阳二郡代替南郡归还东吴,并且完全从江夏郡撤出。自此,刘备占据南郡(大部分)、武陵郡、零陵郡,孙权占据江夏郡(大部分)、长沙郡、桂阳郡,曹操占据南阳郡、南郡(小部分)、江夏郡(小部分)。史称湘水划界。

孙权于是退兵,刘备回成都督战,派张飞击败张郃,随后,刘备与曹操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汉中之战。最终,曹操撤出汉中,刘备夺下汉中后进位汉中王。

但是,汉中之战两个月后,随着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意图夺取曹操控制下的南郡小部分和南阳郡,东吴不甘边缘化,暗通曹操,派吕蒙白衣渡江夺下江陵(南郡治所),进而控制刘备原有的所有荆州地区,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擒杀。加上后来刘备伐吴失利,彻底失去了荆州。


伊耆角木


刘备对荆州势在必得,不仅是刘备,曹操孙权亦是如此。不仅是对荆州地区,是对任何地区都势在必得【寸土必争】只不过荆州的战略意义非同一般。那刘备为何还原因与孙权瓜分荆州?


孙刘瓜分荆州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孙刘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

起因是怎样的呢?我们从头说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拿下了江南四郡和江夏,孙权拿下了南郡。刘备请求拿江夏换孙权手上的南郡,孙权考虑到南郡处于刘备地盘的包围中,不便管理,加之又想到把南郡换给刘备后,还把刘备推到了抵御曹魏的第一线,所以这个交易就达成了【江夏换南郡,后来孙权也意识到自己这桩买卖巨亏】

直到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想要回荆州,刘备自然不想还,就托词说拿下凉州后再说。孙权见软的不行就直接来硬的,命部队开了过去。刘备也不甘示弱带着部队立即驰援荆州。剑拔弩张之际,刘备出于战略考虑还是向孙权妥协了【因为汉中张鲁降曹了,为避免两面受敌,刘备在荆州这块唯有妥协,与孙权以湘水为界平方荆州】

所以,刘备与孙权平方荆州也是出于战略考虑,实属无奈之举。


左将军


有一句话叫;珍贵的东西越抓得紧流失的越快。荆州不是你想要,想要就能要的。

刘备与东吴分荆州他自己也形势所迫没办法啊。

一、先来开刘备是怎样得到荆州的。

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联合,打败曹军。但是曹操在退回北方之前,还是留下了曹仁、徐晃镇守江陵,乐进镇守襄阳。周瑜在曹仁手中攻下南郡将南岸之分给刘备,改名为公安,这是刘备在荆州最初占有的底盘。


刘琦死后,刘备领荆州牧,之后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也就是口头上承认了刘备这个荆州牧。为了借得整个荆州,刘备不顾危险,“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求都督荆州即是请求管理荆州,但遭到了周瑜等人的极力反对,刘备虽然口头上说“借”字,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荆州的确是从孙权处借来的,这次见孙权,刘备并没有达到目的。当时,周瑜预谋将刘备扣留在东吴,但鲁肃是支持将荆州借给刘备的,孙权认为“所防在北”,所以没有应允。


二、再来看刘备怎样失去荆州的。

刘备得到益州后,东吴就开始动起回收荆州的心思。虽说荆州是刘备借的,但他却屡次推脱,迟迟不肯归还荆州,这也使得孙权数次向刘备讨荆州,而“讨荆州”表明了孙刘联盟已经趋向破裂。

关羽北伐没成功,蜀国就丢了荆州,当然失荆州的主要责任是在关羽,关羽败走麦城,吕蒙白衣渡江谋取荆州,这让刘备一下子火冒三丈。失去荆州意味着当年三顾茅庐时,刘备与诸葛亮两人制定的对曹双线战略没法实现。

三、势不得已的讲和。

刘备丢了荆州,想凭借着70万大军讹诈东吴,进行了隆重的东吴征伐表演。(据史料研究刘备发吴只是一场表演,给关羽报仇只是一个名义,拿回荆州才是真。)没想到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所以刘备就彻底的与荆州说拜拜了。就这样道理上你站不住脚,实力上你又打不过,事实上荆州已经被东吴占据。还有老对手曹操在一边虎视眈眈,只好与东吴讲和了。




隐士晚归工作室


刘备当然不愿意和孙权瓜分荆州了,可是不和孙权签订“湘水分界”不行呀,因为曹操已经夺取了汉中,司马懿和刘晔正劝曹操进一步攻取巴蜀呢。借用廖立说的话:“帝不取汉中,徒与吴人争三郡,无益而还。即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其实,廖立的“牢骚话”不无道理。



蜀汉和东吴的矛盾在于荆州,这几乎不可避免,其实两个势力之间必有一战,而刘备大业初成,和已经拥有江东多年的孙权来说,硬碰必然吃亏。单单入蜀之战,诸葛亮发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资源给刘备,荆南已经空虚。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又一起入蜀,而且还兵分两路,这要动用的也是荆南的资源,这必然造成荆南进一步空虚,守土的兵力也严重不足。所以,吕蒙偷袭三郡时,大部分都望风而降了,明显实力不济。至于中部的南郡,因为和曹操接壤,由关羽,糜芳等人镇守,兵力,钱粮自然不能动用太多。而在宜都的孟达,后来又因为配合刘备的行动,带领四千蜀兵攻破房陵。



由于荆南空虚被袭,刘备在成都屁股没有坐热,又得跑回荆州处理,在益阳和鲁肃,吕蒙进入军事对峙,随后有了湘水分界一事。因为,曹操夺取了汉中,蜀中一日数十惊《三国志.刘晔传》。可是,为何必须一定得刘备回去,才能安定人心,诸葛亮不是在成都吗?这当然不是诸葛亮才能问题,而是蜀汉此时经营巴蜀日子不长。要不是汉中地理位置给力,阻挡了曹操好几个月,别说刘备还有闲情回荆州,恐怕要保有巴蜀都难说。因为,黄权就曾经对刘备说过,汉中一失,三巴不振。果然,曹操夺取汉中后,张鲁和七姓夷王,賨侯杜濩纷纷归降了曹操。所以,这就怪不得成都人心惶惶,刘备一回蜀就斩杀了几个大臣,却犹不能安《三国志》注引《傅子》。



这就是这时,曹操问刘晔,巴蜀还打吗?刘晔回到,巴蜀小定,未可击也。就是因为刘备回蜀,斩杀那几个人,可能就是打算迎合汉中曹军,散播谣言的“亲曹派”,这虽然不能让蜀中人心彻底安定,但曹操略取巴蜀的机会已经失去,起码没有内应了。所以,刘晔说的自然没毛病,曹魏的机会就是取决于刘备回蜀的时间。由于,此时巴蜀是刘备真正自己打下来的根据地,不像荆州处于四战之地和诸多争议,自然也是刘备优先解决问题,这就不难理解刘备划出荆南的长沙,桂阳两郡给东吴了。


大飞熊骑士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大家好,我就是那个有时呼之即来;有时不请自来;一直坚持原创和厚着脸皮求赞求关注的小小三国迷——暮雨夜行归何处,大家也可以叫我归何处!

自古以来便有一句俚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说刘备对荆州势在必得确实很托大,刘备的势力在赤壁之战刚结束的时候,确实不算很强大,离着强大的孙吴差的远呢。

凭借刘备那点儿兵力,就算他能拼命打下荆州,也难以持有太久。

那时候孙吴实力强大,刘备要拿下荆州的话,孙权肯定不乐意,但是好在有鲁肃这个人,他对孙权陈言利弊。

说明了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的好处:自己可以让刘备帮自己抵挡曹操的反扑,自己可以有时间进行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同时可以加固孙刘联军,让曹操忌惮,轻易地不敢南下。

至于后来刘备起势,拿下了西川和汉中,孙权感到了危机,因此上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为了维护孙刘联军,同时也是为了稳固自己刚拿下来的西川和汉中,不想多折腾,因此上觉得和孙权平分荆州。

说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希望大家点一下关注,多多点赞,我会不定期的推送关于三国的小文章,谢谢!


暮雨夜行归何处


刘备才不愿意与孙权瓜分荆州,无论悬巧取也好,混赖也罢,身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想地盘都想疯了,在得到一亩三分地后,与人分享地盘,无异于从饿汉口中夺食。


但荆州的事,让孙权很惦记,时时如鲠在喉。为了夺回荆州,孙权不惜用诸葛瑾的家人为质威胁诸葛亮,不惜搭上自已的妹子的婚姻家庭,直到最后陆逊用计、吕蒙用谋夺了荆州,每一招后面都很阴,步步杀机。

荆州对孙权刘备都太重要了,刘备更是把它看作是发家之地。隆中对后,如何取荆州成为刘备的头等大事。于是诸葛亮在当阳兵败后,用巧舌转移矛盾,让孙权介入大战,赤壁之战胜利的同时,趁着孙权周瑜忙碌,便悄悄的把荆州几个城池据为已有,虽说是夺城兵不厌诈,但实实在在惹恼了孙权和周瑜,以至于他们对刘备用了更多的“阴招”!



刚得益州的刘备,为了抗魏,也不得已划了荆州三个城池给孙权。由于在诸葛瑾出使时口头答应一次,关羽未还,在第二次还三城给孙权后,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

人穷时,无牵无挂,一旦土豪了,惦记的就多了,担心的就多了。舍,就有得;不舍,不得,有时还会再丢!


星下静思


东汉末年,原荆州刺史王睿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朝廷推荐刘表继任荆州牧,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本继任荆州牧的刘琮向准备攻打荆州得曹操投降。同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使曹操退回北方,于是荆州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的角力场。

赤壁之战后,孙权率先开始对荆州争夺,建安十四年,曹操派张辽,李典等屯驻合肥,孙权无功而返,另一方面,刘备也在赤壁之战后率领军队夺取荆州,迫使南部四郡太守归降。建安十四年十二月,刘备上表推荐孙权兼任徐州牧,而孙权则投桃报李,在刘琦去世后上表朝廷推荐刘备兼任荆州牧。刘备不仅要占据荆州,还要益州,刘备花了三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得到益州,如果益州有失,而荆州又长期与孙权对峙,无疑会令刘备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因此刘备只得向孙权求和。刘备同意与孙权划分荆州,解了燃眉之急。


最美的露儿


所谓刘备借荆州其实就是借南郡的江陵,刘备借孙权的江陵就是借一笔高利贷套路贷,最后不但丢了江陵,连刘备原来占领的荆州五郡全部被孙权抢走,还赔上了名将关羽等数万将士,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应该后悔,当初不应该借江陵,上了孙权套路贷的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