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为什么要跟德国打,而不是支持德国削弱苏联?

邱思民


美国善于培养一支势力搅乱当地的政治平衡,然后出兵剿灭他亲手培养的这只势力,进而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德国的崛起离不开美国的大量援助,德国也成功打破了欧洲大陆的政治秩序,因此美国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欧洲,协助英法联军击败强大的德国,然后牢牢控制住西欧各国!事实证明美国的战略取得了成功,二战后欧洲凋敝,在美国的军事援助与经济援助下,英、德、法、意等国都对美国俯首帖耳!



德国尽管是美国扶助起来的,但是德国大批量屠杀犹太人又想统一欧洲,这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出兵攻击德国,同时大量资助苏联对抗德国。让美国没有想到的是德国被击败了,苏联却崛起了,同时掌控了东欧各国!美国扶持德国的目的是打乱欧洲政治格局,然后美国来控制欧洲。德国联合意大利、日本两国成立法西斯集团,意图瓜分世界,就算太平洋那边的美国也在瓜分之列!


二战前期,美国坐山观虎斗,两边做军火生意,闷声发大财!但是德国与日本的攻势太凌厉了,特别是德国的闪电战很快席卷欧洲大陆,强悍的法国都被德军击灭了,只剩下苏英两国还在抵抗!美国于是开始选择性的支持英国跟苏联,避免战争过早结束!骄横的日本为了掠夺更多资源,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美军不得不加入战争,一面在太平洋跟日本相战,一面在欧洲大陆跟德国相战!美国两面作战依然游刃有余,因为美国的战争机器十分厉害,一旦开动可以横挑当时的世界各国!


德国败亡之际,美国就在考虑新的对手苏联,因为苏联控制了欧洲东部地区,苏联的存在让美国无法独享欧洲!1944年11月,苏军按照作战计划,将近卫第6步兵军调往贝尔格莱德(二战时为南斯拉夫一个重要城市,现为塞尔维亚的首都),准备攻击盘踞在那里的德军。美军派空军偷袭了这支苏军,双方很快交火,空中地面均进行,苏军虽然伤亡惨重,但美军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此后英美联军在柏林会找中隔岸观火,苏军独自完成了攻占柏林的战役,损失三十余万军队!美国看到苏联强大的战争能力,于是取消了继续战争击灭苏联的想法,而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收拾苏联!


大秦铁鹰剑士


我们都知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站在了盟国这一边,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取胜的关键力量。那么,在轴心国集团极其强势的情况下,一向投机的美国,为什么不选择支持德国,轻松瓜分战败国的资源呢?

(美德战争)

还有,美国本来与苏联敌对,那时候却竟然选择帮助苏联打德国,美国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反常的举动?

要解析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搞清楚当时的世界局势。

不可否认,美国在当时也是绝对的强国。不过,当时的世界依然奉行着“欧洲中心论”。作为一战中战胜国的英法两国,还是公认的老大哥。

德国刚刚经历一战的失败,战后的经济情况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国内出现了“鲁尔危机”,甚至还需要美国的贷款才能喘过气来。

苏联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才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其奉行的信条对同在亚欧大陆的英法等国,可能有一定的威胁,但对大洋彼岸的美国而言,苏联也只不过是国土庞大并且有一定实力的陌生国家。至于信条,那也并不是生死问题。

真正能够威胁到美国的发展与强大的,是欧洲统一。为什么说欧洲统一对美国是一个巨大威胁呢?

(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国军)

一、德国打破了欧洲的均势。

二战开打以后,德国军队用“闪电战”横扫了欧洲大陆。法国仗着马奇诺防线,只派些小部队在德法边境上打闹,而英国隔了一座海峡,对反法西斯这件事,也不怎么上心。

英法两国为他们的大意付出了代价。在德国将欧洲各部分清理得差不多之后,终于将手伸向了法国。作为老牌帝国的强大法国,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德国陆军打得溃不成军,最终不得不借用英国人的小船在敦刻尔克撤退。

法国的全境沦陷,终于让美国人慌了。

美国人为什么慌呢?因为德国一旦统一了欧洲,最志在称霸的美国来说,那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所以,在二战开打之初,美国就一直在向英国支援物资。但按照德国这个速度打下去,很快英法这些国家都会不在了,整个欧洲大陆就会只剩下一个德意志第三帝国。所以美国人必须亲自出马。

(开罗会议中的领导人)

二、美国需要披上“正义”的外衣。

轴心国集团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质的战争,不管是在欧洲的德国,还是想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日本,都是在侵略他人的国土。

美国想要成为超级大国,必须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而取得国际上的支持,他必须在道义上塑造自己的形象。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时的美国假如加入轴心国阵营,不仅要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还等于帮了自己未来的敌人一把,属于吃力不讨好。

而如果在英法败退,苏联也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美国站出来支持盟国,必然能展现伟大人道主义国家的正义立场,也能在国际社会中博得众多支持,为掌控世界迈出重要的一步。

三、日本偷袭珍珠港。

就在罗斯福为合适的参战理由发愁的时候,日本人却送来了温暖。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主要还是国内奉行的“以战养战”策略,在侵华战争陷入泥潭之时,日本必须要选择一个方向来掠夺资源,以此维持战争的消耗。

在诺门罕的小试牛刀之后,日本放弃了“北上”策略,而“南下”就一定会触及到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因此日本先下手为强,打算重创美国海军,想要让其无法与自己在海上作战。

由于日本和德国同属轴心国集团,正愁没理由动手的美国,就顺水推舟,顺理成章地站在了轴心国的对立面。这样一来,美国既能维护自身在东南亚的利益,又能打击欧洲大陆将要崛起的大敌。

因此美国选择与轴心国作战,在当时来看确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美国正式参加二战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而在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只是对日本宣战了。并没有对德国宣战。德国是在美国对德国宣战的第六天后主动向美国宣战的。德国对美国宣战之后,美国才开始对德国宣战。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德国和日本同属于轴心国之一。美国对日本宣战就等于是对德国宣战了。但美国比较鸡贼,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只单纯的对日本宣战,并没有主动向德国宣战。这就给了别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但美国有小聪明,德国也不傻。美国的租借法案就已经表明了美国是支持盟国对抗德国的。所以美国实际上也是德国的敌人了。正好赶上日本和美国正式开战。那么作为盟友的德国必须得做出姿态。毕竟德国和日本是拴在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即使德国不主动对美国宣战,美国也迟早会对德国宣战。而且德国主动对美国宣战也能给日本精神上的支持。说白了希特勒就说告诉日本“没事儿,德国支持你。你和美国死磕就行了”。这种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要知道德国之所以和日本联盟就说需要借助日本强大的海军对抗英美。现在日本和美国闹崩了,要打起来了。德国自然乐见其成。美国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日本人身上,那么欧洲战场德国就会轻松很多。



而美国扶持德国攻击苏联。这种想法美国不是没有。甚至在一战结束后美国就是这么做的。不止美国,就连英国也是这种想法。苏联的成立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英美初期的战略就是扶持德国和日本对抗苏联。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一战后,英国坚决反对法国彻底制裁德国,并且在一战后英国还在德国投入了大笔资金帮助德国恢复国力。这并不是英国良心发现了。而是英国需要德国去牵制甚至对抗苏联。如果德国被法国削弱的太厉害或者实力被压制的过狠。那么德国是没有能力对抗苏联。那苏联这个大敌就只能英法去面对了。这是英国不愿意看到的。


在欧洲英国扶持德国对抗苏联。而在亚洲美国扶持日本对抗苏联。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说过,美国从一战之后就开始加大对日本的贸易输出。而这些贸易输出主要以石油,钢铁,橡胶等军工业也材料为主。美国这么做就是为了扶持日本对抗苏联。

可以说在一战后,英美两国的主要威胁是苏联。并不是德国和日本。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关系直到珍珠港事件后才中断的。也就是说我们中国抗日战场之所以打的这么艰难。这和美国为日本提供物资原材料是分不开的。而西方国际的绥靖政策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德国和日本野心的膨胀。英国张伯伦原本想要把德国引导到东欧和苏联死磕。结果苏德两国手拉手把波兰给吞并了。这也标志着绥靖政策失败。而张伯伦绥靖政策的失败所引发的后果就是,德国转头开始进攻西欧,威胁到英国自身的安全。其次另一个大敌苏联也趁势把势力拓展到了东欧国家。



而美国想要扶持日本对抗苏联的计划也失败了。日本转头开始对中国不宣而战。而美国原本是不同意日本独占中国利益的。但美国又不愿意和日本针锋相对。所以美国也是在等待时机,当时中国艰难的拖住了日本大量的军队。让美国看到了消耗日军的希望,所以美国开始支持中国抗战。但实际上美国就是在中日两国之间大赚特赚罢了。军火物资两头卖。美国等于一点损失都没有就消耗了日本的实力。而且还大赚了一笔。


至于为什么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更侧重于欧洲战场的德国。这就更加简单了。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是在欧洲。而欧洲战场的胜负也可以决定二战的胜负。所以二战时期美国的侧重点一直都在欧洲。只有打垮了德国那么二战就等于是胜利了,日本相对于德国来说威胁太小。

而且日本大部分都兵力和物资都消耗在中国战场。再加上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岛国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再说了以美国的聪明劲儿他们怎么会看不出德国的颓势。德国贸然的双线作战导致德国物资能源极度缺乏。苏联当时虽然被德国打的屁滚尿流。但实际上苏联占领纵深广袤而且人口众多。这就意味着如果短时间内德国战胜不了苏联的话,那么德国就难逃一败。拿破仑前车之鉴不远,美国心里对于战争的走向,或者说双方优劣对比是很清楚的。毕竟一战时期唯一的获利方就是美国。所以美国权衡利弊之后果断参战并且选择了对抗法西斯。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美国支持德国削弱苏联?如果不是美国援助苏联,或许苏联已经被德国坦克碾压了

二战结束后,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美国的SPAM罐头,我们真的不知道用什么去养活苏联红军。”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190个师快速涌入苏联,在战争初期,苏联一触即溃,将近三百万名士兵在半年内损失,两万辆坦克与自行火炮,一万七千多架飞机全部损毁。

军事上的溃败,带来的是领土上的丢失,苏联最有价值的领土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这些重用工业区和农业区都被德军占领,多达71%的铁,58%的钢,63%的煤等等全部被德军占领,尤其是传统农业区乌克兰的丢失,更是让苏联尝到了饿着肚子打仗的滋味。

很明显,仅凭苏联的能力很可能已经无法阻挡德国,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苏方面就开始寻求合作。当美国的援助物资到达苏联后,解决了苏军的燃眉之急,可以说,没有美国的物质资源,苏联根本就没有机会同德国战斗到底。

在美国后来的租赁法案中,美国持续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从物资到车辆,到军火源源不断的从各个方向运往苏联。

在整个战争中,美国交付苏联超过1700万吨的货物,在开战前苏联只有34万辆汽车,然而美国援助了超过40万辆,比苏联生产的还要多。

尤其是在石油方面,更是源源不断的输入苏联,石油是战争的血脉,如果德国和日本拥有充足的石油,后果不堪想象,盟军向苏联提供的飞机燃油就多达1935万吨。

在弹药方面,盟军提供的援助也达到苏联本身生产的一半,可以说,苏联即使再能生产,裤腰带就是勒折了,也不够战争用的。

德国能够从一战后崛起,就是因为有美国的帮助

美国并不是没有帮助过德国,如果不是美国搅混水,或许欧洲已经是英法说算的天下,但是美国就是要独树一帜,你们英法搞凡尔赛体系,我美国自然就搞华盛顿体系。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有两个地区发展,一个是亚洲地区,另一个就是欧洲地区,在亚洲地区,美国一方面扶持日本,一方面增加其在远东的影响力,结果就有了二战前期小日本的叫嚣,可以说,日本敢于叫嚣,是因为他们背后有美国的支持。

在欧洲也是一样,一战后美国想要插手欧洲大陆是不可能的,英法毕竟还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的,不突破英法的政治封锁,新兴的帝国主义很难称霸世界。

在共同的政治利益下,美国选择帮助德国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能从一战后的战败国发展到二战时期的军事强国,没有美国帮助,英法国怎么可能让德国崛起?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身就是美国在背后搞鬼,不把传统的政治强国搞掉,美国如何称霸世界!难道让美国直接和英法宣战,最聪明的人不是卷入战争,而是看着别人卷入战争,然后自己两面装好人。

实际上,二战初期,德国、日本都和美国有贸易关系。

美国不帮助德国是早就知道加入战争是迟早的事情,问题是站在哪一方

世界的二战是从1939年开始的,美国的二战是从1941年6月开始的,可见,在养精蓄锐这方面,美国做的很到位。

美国之所以迟迟不加入战争就是希望他们两败俱伤,然后自己从中渔翁得利,让敌人们两败俱伤,并且保持平衡也是一门技术活。美国也没想到英法那么不抗揍,差一点就都让德国给干翻了,在充分意识到德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后,美国就开始考虑以什么样的身份加入到战争中,以及站在哪一方面。

就传统的国家关系来说,美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毕竟英法都是他们曾经的敌人,苏联也不是什么好饼,但是就现实利益而言,如果美国站在德国的一边,战争很可能打的更加顺利,德国却将成为一个更大的对手,美国当然不希望看到一个能够和自己匹敌的敌人出现。

正是因为德国发动苏德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坚定决心,拥有借口加入战争。

可以说,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分水岭,一个是没有美国的二战,一个是有美国的二战,没有美国的二战,轴心国气势汹汹要打败全世界,在有了美国的二战,盟军开始反击,最终一点点战败了轴心国。

可以说,二战时期大多数国家都是砝码,而美国是重量级秤砣,放哪天平就往哪边倾斜。

至于苏联后来的崛起,估计也在美国意料之外,谁能想到苏联竟然这么猛。要是知道后来美苏能够争霸四十年,美国当初可能不会援助苏联那么多了吧!


史论纵横


这个问题要时间拉长着看,这正说明美国是有策略的,在二战时打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德国,二战后支持德国联邦对抗苏联,进而削弱苏联。


二战开始时美国是中立的。美国在一战中是尝到甜头的,通过大卖军火、物资等从债务国迅速转为债权国。二战美国故伎重演,打算在最合适的时间踢进最关键的一球。

苏联同样有此打算,斯大林不止一次对部下说,苏联要参战,但要最后一个参战,这样战争利益的天平会倾向苏联。但苏联没有美国运气好,希特勒如此迅速的搞定欧洲大陆,随后于1941年6月22日突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打了个苏联措手不及,苏联只好仓促应战。

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首先直接面对的是日本,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入侵想学德国闪电战,打算三个月解决战斗,结果陷入持久战不可自拔,当日本打算偷袭珍珠港,以创建所谓大东亚共同圈时,美国通过先进的情报组织以事先得知,但美国此时奉行孤立主义,只要战火不烧到屁股才不管呢!美国政府为说服民众参战,故意给日本机会,当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战役爆发时,美国随即对日本宣战,并由国会一致通过。

由于日本和德国是轴心国同盟,德国随即对美宣战,美国自然在欧洲战场是和德国打,但这并不说明美国不想削弱苏联,此时意识形态的对立由于面对共同的敌人德国被遮掩下去。


当德国被打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立刻对苏联翻脸,因为二者是严重对立的,其实是有思想根源的,一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潮,一个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两者势不两立,直接导致冷战的爆发。
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历史小玩家


美国肯定是为自己的战略利益做出选择的,不会是因为朋友和敌人而做出选择,至于说朋友,苏联显然不是,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经济利益,均和美国相反,早在1918年7月,美国总统就派遣过美军协同14国干涉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至于说德国是敌人,显然也不是,美国一战后采取的是支援德国,削弱英,法的策略,“道威斯计划”和“扬格计划”都是在为德国输血,还是邱吉尔的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选择支持苏联,打击德国,就是为利益而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兼顾正义和非正义,起码也是选择战争一方的重要考量,我们先来说说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的策源地,是邪恶的轴心国,然而此时的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所谓孤立主义,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美国的高层显然看的比民众更深运,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皮特曼决议案》,禁止战争期间美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给战争的双方,“现购自运”的条款,授权总统可以要求交战国在美国购买的非军事物资必须用现金购买,并用本国船只装运,虽说这是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战争的升级。到了1938年12月,在总统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了《利马宣言》,反映出美国政治家己看清了法西斯的危害和反对法西斯的决心,1939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后,美国公开遣责德国的不法行为,这表明美国高层还是能明辩是非的,但孤立主义思潮还是站居了上峰,迫使罗斯福不得不在9月的德波之战中发表中立声明,1940年5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在英国面临危亡之时,罗斯福毅然开始向英国提供了武器装备,当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总统罗斯福强烈遣责德国的侵略行经,公开宣布美国将援助苏联进行反侵略战争,这显示了美国领导者的正义感和反侵略的决心以及同国内孤立主义思潮博弈的胆魄。从孤立主义,中立主义到公开支持苏联,美国从未有倒向过侵略的一方,尽管态度表明的晚了一点,但此时的美国还是有正义感存在的,孤立主义也不是大罪大恶,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实行孤立主义政策,世界岂不太平许多。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次日,德国和意大利则向美国宣战,美国正式参与战争,苏联做为美国的同盟,自然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并不是德,日本想跟美国作战,而是美国己完全支持了被侵略的一方,是不得不采取的先发制人的措施。

再说说美国的目的和利益,美国的目的和英国是一样的,非常明确,就是不愿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大国形成,如果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大国存在,势必会构成对英伦三岛的战略威胁,而美国的利益大部分在欧洲,如果欧洲统一,那么美国将失去欧洲的市埸,甚至在军事,政治,科技等方面处于下风,所以,美,英总是想方设法在欧洲搞平衡,一战时法国弱时,帮助法国,一战后德国弱时帮助德国,使欧洲两大国之间能达到一种势均力敌的效果,在德国闪击欧洲之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英国退守了本土和北非,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德国的扩张,此时如果德国进攻苏联成功,将获得高加索地区巴库的石油,乌克兰地区丰富的粮食,那么就解决了一直以来德国发展道路上所造成的物质和能源的制约,从而牢牢地控制住了欧亚大陆,有了资源和市埸,再加上整个欧洲的工业,科技,军事,将会遏制美国的崛起,使其丧失市场,最终损害美国的利益,所以这也是美国必须打击德国,支持苏联的原因。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二战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认为美国在二战时期应该和德国联合起来削弱苏联是一种后见之明。

觉得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让美国也吃了不少苦头,为何二战时美国不和德国一起收拾了后来成为美国最大竞争对手的苏联呢?

其实,这在当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告知自己的儿子,我们美国人应该感谢中国人,如果让日本人占领了中国,他们就会武装出一只数千万人的军队然后直接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和德国会师,那个时候是基督教文明的末日。

罗斯福的话中,美国肯定是属于基督教文明的,日本和德国是法西斯,美国怎么会和法西斯德国一起收拾苏联呢?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威胁,这可能就是题主所提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但随着希特勒的兴风作浪,对当时资本主义的英法美等国来说,威胁最大的是一战的手下败将德国。

然而,当时英法等国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预防着德国的壮大,另一方面又希望德国进攻苏联,“祸水东引”。经过一战的洗礼,美国的综合实力大增,军事能力也比较强,但当时美国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老大,和苏联的对抗走在最前面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和法国,尤其是英国。

英法美对苏联并不是没闹过矛盾,而且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苏联的威胁,但由于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征服世界的希特勒对他们的威胁更大。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二战前,美国对德国的态度是很复杂的。金融资本家集团很喜欢德国,他们在德国有利益,对希特勒也抱有好感。罗斯福上台后,致力于解决经济危机,但新政治标不治本,美国的经济得不到好转。这个时候,罗斯福想打战争牌,这是美德关系的分水岭。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看到了机会,可由于孤立主义的影响,导致他自己被孤立了,保守派不愿意参加欧洲的战争。罗斯福没有闲着,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参战。他曾经派遣军队在冰岛登陆,还公开对英国进行援助,这让德国大为不满,可希特勒还算理智,暂时选择忍了,没有对美国开战。

1941年,德国输掉了不列颠战役,美德关系也急转直下。德国最初的计划,是集中力量吞掉英国本土,接收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与军事基地,进而整合法国的力量,称霸大西洋。这个计划,很明显是失败了。德国人将不列颠战役的失败,归罪于美国人的援助,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英国很难顶得住。

随后,德国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欧洲战场瞬间变了样。英国退居二线,苏联变成抗德主力。对于美国来说,英国保住了,当然是很高兴,可还是没有参战的机会。在过去,主战派会说德国的侵略目标是美国,可现在开战的是苏德两国。因此,主战派需要一个机会,让美国可以直接参与战争。恰在此时,日本人给美国送来了机会,他们偷袭了珍珠港。紧接着,德国对美国宣战,意大利也对美国宣战。

轴心国对美宣战后,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罗斯福听从马歇尔的建议,制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将主要精力放于欧洲。美国参战后,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被积攒的过剩物资和产能,都得到了释放。美国工业迅速复兴,工人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矛盾得以缓解。这正是罗斯福想要的结果,他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金融资本家,与罗斯福不是一路的,他们反对罗斯福的新政。在罗斯福看来,德国与美国更不是一路人,那些金融资本家对希特勒表示支持,其实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想多捞点钱。金融资本家的行为,将使德国迅速做大,这是罗斯福极力避免的。

罗斯福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战争刺激经济,这是一种全局性的策略。美国的金融资本家,并不看重长期利益,他们太执着于个人的短期利益,这与英国的绥靖主义者一样,妄图对德国谈和。事实上,德国人并不希望和平,他们也需要一场战争,来解决经济问题。

在1940年代,美德两国的状况是差不多的,都希望用战争拉动经济,但这是英法两国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打不起。同时期的苏联,其实是比较倒霉的,英法美在初期搞了绥靖主义,让德国迅速坐大,祸水最终还是涌向了苏联。在苏联打掉德国主力后,美国趁势在欧洲登陆,这其实是抢人头。但美国人低估了德军的战斗力,西线战场依然很难打,最后柏林还是留给了苏联。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二战美国立场深度解析,其实德国就是美国扶持出来弄垮欧洲的傀儡而已,原因就是这样的,至于为何这样说,看文章就知道了。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战战败国,经历战火,在加上凡尔赛条约的苛刻,德国战后是无比困难,连赔款都难以给出。也因此在1923年,才会发生著名“鲁尔危机”原因就是德国政府无力担负巨额赔款,开始用通货膨胀手段缓解压力,最终导致德国经济更衰落,失业激增,通货膨胀达天文数字,美元与马克的兑换比率由1:4.2达到1:4.2万亿,德国经济陷入崩溃。


面对如此严重经济危机,德国为何能重振经济重新武装,成欧洲强国进而发动二战咧?如果仅仅说运气好,谁都不会相信。

其实这和当时国际政治博弈,还有大国需求以及德国自身有关。

首先我们看国际政治影响,以及一战后各国对待德国的态度。德国一战投降后被迫签下《凡尔赛合约》,这条约是各国势力博弈斗争情况下签订的压制性合约。

具体斗争态势如下,各国不同态度。

法国态度:德法可谓世仇,普法战争伤痕依旧,法国又在一战中被德国吊打,如果不是英国支援,根本就守不住,法国死了整整一代人,因此深恨德国,所以他们最苛刻。主张全方位压制德国战争潜力。

  • 德国全境无军队化,解除德国武装
  • 割让德煤铁产地鲁尔区,归还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去除德国工业潜力。
  • 割让德国东部领土给波兰,在德国身后埋钉子并制造潜在对手,营造缓冲区和盟友。

法国不可谓不阴险,果真如此德国就真完蛋啦,二战也不用打了。

英国态度:英国是传统大陆均势政策执行者,外号(欧洲搅屎棍)所有政策都围绕,不让欧洲大陆一家独大来进行,所以他们肯定反对法国对德国的过分压制。 于是他们反对全面解除德国武装,德国能有军队只是要限制数量,保留德国在东普鲁士领土给波兰,并且反对割让德国主要煤铁产出基地。美其名曰保留德国人民的生存权利,其实质不过是为啦自己利益保持大陆均势格局。

英国主要诉求就是,在欧陆必须有二个势均力敌对手,彼此消耗,进而维持大英摇摇欲坠的世界影响力。

美国态度:作为新兴大国,还有世界格局破坏者,美国诉求,相对英法都有所不同,他们更加关注的不是地缘政治格局,而是商业利益还有未来世界角色。

所以他们诉求是

第一:保持德国经济活力和基本消费力,因为美国产品需要市场。美国不愧是生意国度,卖资源,卖文化,卖产品,二边钱都赚,在他们眼里,其他不重要,经济第一。

第二:保留德国军事实力,因为他不希望德国太过衰弱,英法没有对手,威胁美国崛起。

基于以上几点,在合约中,为了照顾法国情绪,只得给予德国巨额赔款,为了照顾英国情绪,又保留德国部分领土和资源产区维持竞争力。为了照顾美国情绪,又保留德国经济活力。


以上是合约为何签订,以及基本内容。 那么合约后续又发生了什么。

合约签订后,其实法国是极度不满的,在德国无法赔付战争赔款情况下,就强占鲁尔区。要求用土地换赔偿。

而英国眼看情况失控,于是主动出面调解德法关系,并要求法国归还鲁尔区。

美国看到德国经济崩溃现状,发现生意做不了,英国法国越来越强大,自己出头阻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暗地支持德国,即提供经济扶持,又通过技术扶持等各种手段恢复德生产力。

合约签订后德国的经历如下:法法那是落井下石,英国居中调停,美国雪中送炭!

而美国的雪中送炭,对德国后来崛起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实美国扶持是德国重新崛起关键,当然英国的容忍默许,还有法国的被无视也是原因,具体到事列,我们可以继续看!

首先:“道威斯计划”出台,美国提供巨额贷款,帮助德国恢复经济

德国经济陷入崩溃后,协约国曾经组成专家委员会,研究德国赔款问题。借这个机会,1924年,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著名的“道威斯计划”,由美国主导外国资本向德国投资,挽救其经济,然后再让德国提供赔款。

1933年时,美国又以“杨格计划”取代原本的“道威斯计划”,继续向德国倾注资本,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德国,于是在国际资本支持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可是,恢复经济的德国,并没有继续支付赔款,而是开始扩军。


其次:来自华尔街的支持于纳粹党上台

选举活动是最费钱的,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最后能崛起,进而成为德国执政党,其实是和美国华尔街的风投支持密不可分。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美国顶级银行家向这位纳粹党魁提供了高达3000多万美元资金资助,包括小约翰·洛克菲勒,亨利·福特等人在内,都有参与。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华尔街与纳粹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至于美国政府,当然是知情而且乐见其成的。


再次:美国全方位技术支持纳粹德国发展军工

希特勒上台后,就开始与美国谈判,要求延期偿还贷款,并提出美国在德资本全部收入只能供德国使用,随后希特勒就用这笔钱,在德国兴建军工企业,并向美国购买各种先进技术还有设备。
仅在1933年-1939年六间,与德国军工企业合作的美国公司就超过60余家,其中福特公司不仅卖汽车,还帮助德国建立组装厂,最后这些工厂都成长为军工厂,为此亨利福特被授予十字鹰徽勋章,而美国铝业公司则将生产的60%的铝制品卖给德国;陶氏化学则为德国提供高端技术,通用汽车也在德国设分厂,生产军用汽车。美孚石油公司则向德国提供坦克润滑油技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还参加德国新型飞机研制,法本公司更是吧最新技术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技术卖给纳粹。

二战爆发后,美国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公司向希特勒提供了先进飞机发动机。那美国政府及美国企业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经济考虑吗?

最后:第三帝国崛起的真实原因

于政治上考虑,是大国矛盾给啦德国崛起的机会,在各国博弈之后,原本待宰羔羊一般得德国,居然成了被支援的对象,而这一切的发生,全部是美国的助力。

其实“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也许原本初衷并非是帮助纳粹政权,但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美国出手帮助德国的真实目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至关重要的是,政治利益考虑,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但是在欧洲事务上依然缺乏话语权。

传统英法二强实力依然雄厚,而美国不甘心如此国际地位,需要打破这样的国际次序,就需要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可能是经济危机也可能是战争,相对来说战争更方便,于是他就在欧洲找寻有潜力的合作对象,而德国恰恰非常合适,因为战败的他们有动力,而德国也有实力,在加上一个善于蛊惑人心的疯狂人物希特勒,于是美国德国一拍即合。

即能收获经济利益,又能获得政治利益,何乐而不为,最终结果也如美国所见,德国在欧洲一通乱战,法国彻底被打趴下了,英国也被打残废,英法持续衰弱,最后美国在出面收拾残局,世界就是美国的了。唯一意外就是苏联的崛起。面对一个意识形态不同,而实力强大的苏联,美国又如何会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二战开始前美国一直在支持德国。目的并不单纯。


阿斗不傻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在二战中没有投靠德日,而是加入了英法呢?

如果美国加入了轴心国,那么二战的形势绝对会天翻地覆的改变,甚至可以认为法西斯阵营会赢得二战。

可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加入德国呢?

一:苏联在二战前,并不是美国的敌人

直到冷战中期,“欧洲中心论”都是世界的主流。

在二战前,如果你问世界上谁是第一第二强国?人们大概率会说是英国、法国。

像苏联、美国和德国,大家也认为他们很强,不过大部分人始终认为几个暴发户翻不了天,世界上还是英法是老大哥。

如果你让二战刚开始时候的美国,预料到自己会参与二战,并且会领导盟军阵营,打赢二战,并在战后领导北约跟苏联搞冷战对抗,那你就太强求美国人了。

预言是很难的一件事,对于二战刚开始时候的美国人,你让他们预言冷战的发生,除非他是穿越者。


对于美国来说,苏联只是一个不友好的陌生人。二战前,反苏反的最厉害的是英国保守派丘吉尔。因为苏联的共产主义思想直接威胁到了英法这些老牌帝国主义,而苏联当时的影响力还远远没有播撒到美国。所以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就是——跟我制度不同,跟我思想不同,但是离我十万八千里,跟我也没啥关系。

俄国在历史上从来就是个大陆国家,势力没走出过海外。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苏联实在不算个威胁,也没必要削弱他。

二:维护欧洲均势,对美国非常重要

美国的外交政策,完全跟英国师承一脉,属于“搅屎棍”学派的。

“搅派”的核心思想是——绝不能让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超级强权。

英国人认为,谁要是统一欧洲大陆,谁就会威胁英国。美国人认为,谁要是统一欧洲,谁就会威胁美国。对于这一点,两个国家是非常一致的。

而美国参战前的德国,可不是现场我们眼中欧洲大陆的一小块,而是这样的:


所有泛绿色的地方,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

尤其是德国对法国的闪电战,对全世界的震撼都是极为巨大的。几十天时间,称霸地球上百年的老法国就被灭国了!而英国人被德国打的丢盔弃甲差点没跑了(敦刻尔克),当时全世界都认为德军简直是外星人。

而对苏联发起闪电战初期,苏联更是出现了雪崩般的败退,上百万军队被消灭。1941年的人们,对苏联能不能挺过这场战争,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希特勒攻灭了苏联,那么英国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到那时,作为世界中心的欧洲,就只有一个国家了——德意志第三帝国。

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一个国家占领了德、英、法、俄,还与日本结盟,那美国是无论如何也抵抗不了他们的。

所以美国需要援助英法区,让欧洲大陆保持均势。有些朋友认为美国应该让德国继续消耗苏联,坐山观虎斗,可是那时候美国人对苏联能不能顶得住都没信心,何谈消耗?

三:法西斯阵营本身的问题

日本这个猪队友,真的是带不动。

本来,虽然美国对盟军阵营呈支持态度,但也仅限于物质支持。由于传统的“光荣孤立”原则,美国并没打算直接参战,取而代之的是对英法苏予以物质支持。

但日本直接来了个珍珠港事件,罗斯福高兴死了。

动员人参战不是一件容易的是,罗斯福之前好说歹说,美国国会就是不通过参战决议。

但珍珠港一打,死了好几千人,这个问题一下子变的没有悬念了。罗斯福再次去国会进行宣战表决,全票通过,美国全面参战。

所以说德国人就是脑子有毛病,从来不会选择队友。一战选了奥匈这么个坑货,没啥本事乱进攻。二战呢?选了个万里之外的日本当盟友,日本不能给德国提供一星半点的帮助,却给了美国直接向德国宣战的理由。

什么?你说意大利?

意大利可是个人才啊!

意大利,一战的时候战斗力就是渣渣,彻底的渣渣,打法国十个打不过一个,结果居然还我中途反水加入了英法阵营,以战胜国的姿态结束了战争。

二战的意大利同样,依然是战五渣,德国消灭意大利只需要五个师,可是给墨索里尼擦屁股却需要五十个师。更重要的是,墨索里尼中途倒台,意大利居然又反水了!意大利两次世界大战都和德国结盟,两次居然都成为了战胜国!



另外,美国在传统上,就有民主、自由的基因,像纳粹种族灭绝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基因,都与美国的文化天然相悖,从这点上说,美国也是不可能和德国、日本结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