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证的良方——《二陈汤》,燥湿化痰,但这1类人服用需谨慎

一般遇到痰饮,在辩证确定原因之后,笔者经常会用到经典古方——《二陈汤》,因为《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中和的功效,是调理痰饮证的良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简单的看一下什么是痰饮。

痰饮指的是体内水液输布不利,停留或者渗注在体内的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

痰饮证的良方——《二陈汤》,燥湿化痰,但这1类人服用需谨慎

痰饮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有形的阴邪,具有湿浊黏滞性,会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的运行,有痰饮导致的病证多缠绵难愈。若是阻于肺,会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痰多等症;阻于心窍,会胸闷、心悸;迷于心窍,会神昏、痴呆,或者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火扰心,会失眠心烦、躁狂妄动,言语错乱;痰停于胃,出现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涎;阻于肝胆,会出现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耳鸣;上犯于头,则出现眩晕、头重等;凝结在咽喉,则咽中梗阻,咽不下也吐不出;阻于经络筋骨间,或者出现瘰疬痰核,或者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

痰饮证的良方——《二陈汤》,燥湿化痰,但这1类人服用需谨慎

了解完痰饮之后,再来详细谈谈《二陈汤》。

《二陈汤》出自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4味药组成。之所以命名为“二陈”,是因为入药的半夏和陈皮,都是以陈旧者最好。

君药——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

臣药——陈皮,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佐药——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长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头。

使药——甘草,和中补脾,调和诸药。

痰饮证的良方——《二陈汤》,燥湿化痰,但这1类人服用需谨慎

在《二陈汤》这个方子中,半夏辛温性燥,可以起到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陈皮温燥,有理气化痰的作用,能够令气顺痰降,气化痰化,中医上有“治痰先治气”的说法,就是此理,其可以辅助法半夏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功效;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本汤能令脾健而湿化痰消。

但是有1类人在服用《二陈汤》的时候,需要谨慎再谨慎。

因为《二陈汤》偏于辛热,口渴有痰且喜饮者,在使用此方的时候,建议把半夏去掉,用贝母等代替。本方在应用时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痰饮证的良方——《二陈汤》,燥湿化痰,但这1类人服用需谨慎

在文章最后在向大家阐述一下笔者的五行同调观点:五行相生相克,一脏失衡,则其余五脏皆失守,身体诸多表症皆发于五脏,五脏不安就会导致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痰湿不化,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