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以前的社交,对喜欢人的表达是,秒回、置顶、星标一样都不会少。

现在的社交,对喜欢人的表达是,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与默契。

我还在乎你,但是我不说,仅用点赞表示关心。

所谓的点赞之交,正逐渐成为当代社交潜规则。

01

很多人说,微信好友越来越多,能说话的却越来越少。

看着微信列表里扎堆的好友,想聊天,却又怕尴尬与打扰。

想起之前很火的一则5分钟短片,它戳中了所有人的心窝:

“你的朋友圈里,还有朋友吗?”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好友列表里齐刷刷的1421个头像,几乎全是过客。

通讯录越是拥挤,心里越发觉得空虚。

曾经无话不谈的大家,毕业后都忙着应酬,忙着奔波,忙着和生活作斗争。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当初置顶秒回的老同学,最后一条信息,是两年前的求点赞。

自从毕业离别后,每个好友都有了新故事,有了新征程。

渐渐地,自己不再是好友故事的参与者,就连可见的朋友圈,都不再有了解的资格。

想来甚是落寞。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可以说,每个人的微信好友都是动辄上百上千。

可是,如今还依旧长期保持联络的,还有多少个呢?

想起微博网友@纳兰无羁说的一句话:“觉得自己有把寒暄聊成遗言的天赋。”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因为怕与好友无话可聊,所以现在人选择当彼此的点赞之交。

点赞,约莫是,对昔日好友最后的温柔。

02

12月21日,微信发布新版本,更新了新功能。

在个人中心的右上角,新增了一个时刻视频的功能。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在这里拍摄的视频,不会显示在朋友圈,更不会有记录。

视频的有效期仅有一天,24小时过后,它就消失殆尽,不留痕迹。

而它提示好友的方式,只是在头像的地方,出现一个不算起眼的“蓝色圈圈”。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关心你生活的人,才愿意花费这一两秒的时间,去双击你的头像,去下拉你的朋友圈,观看你发布的这条隐秘小视频。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可以在视频里留言,可留言的内容,却只有彼此可见。

你可以尽情诉说你想说的内容,也不怕被同列表好友瞅见你的真心话。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更关键的是,这里的点赞,是无法被撤回的。

也就说是,你的点赞,你的留言,就像彩蛋一样,出现在对方的视频中,给予她暖心。

不需要过多交谈,对方就能知道,你还在默默关心着他。

真心觉得,微信这个新功能,太符合如今有亲密恐惧症的这批年轻人了。

现在人对于好友,就像有近乡情怯的游子,因为离开太久,反而变得拘谨。

想起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我不联系你, 不是因为你不重要, 而是我不知道,我自己于你还重不重要。”

于是把千言万语埋藏在心里,不敢随意打扰,就怕聊到彼此尴尬。

选择点赞,大概是,当代人最后沉默的告白。

03

记得叔本华在《附录与补遗》中说: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

想想,也确实如此。

因为害怕孤单,大家不约而同拿起社交软件来交往,最后却又因为疲于应付各色各类的人,而变得恐惧社交。

连带着,把列表里的好友,也一并归为需要迎合的人群。

只能说,年轻一代的交友状态是:

网络一线牵,相聚在空间。

真情连四海,珍惜这段缘。

横批:平淡是真

这种感觉,似乎只要断了网络,就断了所有来往,缘分淡薄到,如网线般清晰可见。

即便是玩得再好的朋友,也只能成为列表里的网友,平常联系,都只靠点赞来维持。

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有的甚至直接关闭了朋友圈。

当社交变成一种生活的累赘,点赞成了默认的礼仪,那现实状态中的好友圈,还好吗?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说到这,我就特别喜欢演员张子枫的社交态度。

之前某杂志采访:

主持人问:“你有闺蜜吗?”

她回答:“没有,没有遇到合适的。”

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她甚至直接关了朋友圈,又把微信互动低的人,彻底剔除自己的朋友圈。

她把自己的生活,还原到一个特别纯粹的状态。

有想联系的人,就直接约,有想见的人,就直接见。

不需要通过微信这个媒介,传递所谓的真心,更不需要用点赞,来暗地里表示关心。

做自己想做的,不问西东。

一如《沉思录》中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04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提出过一个定律:

在智力允许的范围内,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好友的上限是150人。

也就是说,不管你在虚拟网络中拥有多少微信好友,放在现实中,你也只能维持150人左右的朋友圈。

所以啊,与其花费时间在陌生网友身上,倒不如把时间给予在,那些曾住在你心窝上的人。

多数人的点赞之交,其实说白了,只是懒得去经营一段关系而已。

懒得去维护好友,懒得用言语诉说真心,懒得再花时间约出来散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过了最佳联系时期后,人就变得越发言不由衷,变得越发社恐。

可以说,人是一种会莫名自卑,又莫名丧气的物种。

明明心里在乎好友,想重拾友谊,却害怕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又怕对方不知道自己的心意。

最怕的是,对方知道又假装不知道的态度,让人伤心又伤自尊。

因为种种担心,所以抗拒交流,仅以点赞,聊表关心。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点赞,是彼此最后的主动和默契

想起知乎上看到一句话:“一个人的孤独程度与他上社交网络发状态的频率成正比。”

你发的越多,就越显孤独。

等待好友们点赞的模样,更是令人辛酸。

我知道,这世上有很多友谊都是在不经意间走散了,那些说着要一辈子的人,最后都一一不见了。

就像《山河故人》里,贾樟柯说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也许未来某天,昔日好友会变成来日路人,可是至少曾经努力拥有过,就不会后悔。

给自己多点积极与勇气吧,把点赞的时间,怀念过去的时间,换做与好友谈心的时间。

或许人生总是聚散无常,那不妨趁着阳光正好,趁着彼此都在,好好说一句:

嘿,朋友,别来无恙,你仍在我心上。


【今日互动】你有习惯性点赞好友朋友圈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