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死亡怎么办?怎样消除恐惧呢?

尛乂丨耐泰达


人不会因为害怕死亡而不死亡,只会因为害怕死亡,而在奔向死亡的路上,活得很痛苦罢了。


我觉得最好的人生,不过是好好活,好好死。活着,就努力去做想做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做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精彩的事;如果要死了,就安静地享受永远的睡眠,一切不过都是顺其自然罢了。


怕就怕,有的人活的时候天天喊着生不如死,遇到点挫折就要寻死觅活的,真正到快死的时候,又拼命鬼哭狼嚎,喊着不要死。这样的人,活得不会痛苦,他们只会沉浸在无尽的痛苦之中,悲惨地走完这一生。


接受对死亡的恐惧,要将它们做为自己情绪的一部分,然后通过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减少去思考的时间,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间久了,焦虑值降下来了,人也就舒服多了。


情感营养在线


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纪伯伦

你好!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

只不过有的人想通了后,就不害怕和恐惧了,生活反而更加顺畅自然。而没有想通的人就会继续一直有这种感觉的存在。

我认为要想消除这种恐惧感,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内心真正认可的答案。内心完全接受了,能够想通不纠结了,可能就会慢慢淡化或者消除这种感觉的存在。

说实话,我从小就怕死。

小时候我被我爸揍骂的厉害,我好多次都想过要去死,但是心里真的好害怕,所以一直不敢,这才苟且留下了一条命到现在。

小时候,我也怕我身边最亲的人死,特别是我妈。她生了我之后就得了慢性支气管炎,每天晚上咳嗽很厉害,我总是感觉害怕和恐惧,担心她会离开我。

真正让我开始直面死亡。

亲身感受到身边亲人死亡的害怕和恐惧感,是去年我奶奶走了。我奶奶还算是长寿,活到九十五。也算是正常死亡,寿终正寝。

有人说,死去的人其实没有真的死,而只是肉体的死亡,灵魂在肉体死亡后就离开了身体,去了另外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可能会转世轮回,我们不得而知。还有科学研究说,人死后体重会变轻,减少21克,这是灵魂的重量。

国外有个叫魏斯的心理医生写过一本书叫做《前世今生》。

有一些人相信里面说的事,有些人不信,认为那是纯粹扯淡。

但是我觉得他肯定不是扯淡,很多事情因为我们不知道,或者感受不到,所以我们才不相信。但是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太多事情我们肯定都是不知道的。

还记得当年我们读过的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当时真的觉得他要不是个傻子,要不就是一个疯子,怎么会不怕死呢?那个时候还小,没经过什么风雨洗礼,领会不到他当时的意境。但是现在想来,他应该是已经看透生死,找到了自己对死亡的理解。所以他没有害怕和恐惧,而是勇往直前。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说过: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这也是他对于死亡真正的理解,他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认可和接受的答案,就没有那么害怕和恐惧了。

去年我翻看了很多关于死亡的书籍,比较认可和接受的是南怀瑾先生关于死亡的认识。他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对中外学问都有所研究,不仅是我国的古代文化,还包括印度的佛学和西方的心理学。

他认为生与死之间是属于中阴体,一种我们无法看到的状态。也就是说,死亡后的人变成了中阴体,我们活着的人只是看不见而已。其实死亡可能本身没有什么可怕,就像阴阳变换,白昼黑夜,四季更替,瓜熟蒂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等等。

真正让我们害怕和恐惧的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不够贴近事实本身,没有明白和领悟死亡的本质意义。


梦娴君


谢谢你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对死亡有着比较深的害怕和恐惧,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来面对和学习过“死亡课题”,大多有意无意地采取逃避的态度,所以对死亡一直停留在模糊的假想中,这种未知的神秘感会强化自己的恐惧。

但古人云:“不知死,焉知生”,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多一点去了解和学习死亡的课题,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将会不再受限,收获很大的人生 智慧、勇气和力量。可以说,唯有弄清晰了生死,我们才可能对生命有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否则都是在迷雾中迷航。希望我今天的回答对大家能有一点儿启发。

如果说在中国有一项薄弱的教育是“性教育”的话,那么比性教育更缺失的则是“死亡教育”,而这两项恰恰是关乎生命“出生”和“归去”这两头,中间又与“爱”相关,这其实是人生的三大重要课题了。然而,就死亡来说,大多数人的不敢直面和逃避却是不争的事实。

但就在这个疫情期,我们被迫赤裸裸、近距离地直面生死课题,加上这个月的清明节,又把我们更深地推到了与生命的死亡离别面对面、脸贴脸、心连心的氛围里。所以这不是一个可以逃避得了的,无常无时不刻不在身边,我们随时可能失去自己的或者亲人的生命,如果你对此有所准备,反而会让自己可以变得更加淡定、从容和有把握。

在人们的意识里,死亡总是意味着失去,而且是彻底的、完全的失去,这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是我们内心不愿意的,所以我们抗拒死亡,甚至抗拒面对死亡。但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从物质身体的角度观看。

记得曾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小女孩因为心爱的小狗死了,非常伤心,跑去问一个正在讲法的禅师:“我的小狗去哪了?”

禅师慈爱地指着天空和河流说:你看,这天空的云是水和气变的,你的小狗死后,它身体里的水,变成了河流、变成了云朵、又变成了雨落到田地里,然后变成了植物,开成了花;你的小狗过去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天空中的空气、变成了吹过海洋的风;你的小狗身上的骨头和血肉,变成了岩石和土地,让万物生长…….所以你的小狗并没有消失,它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它无时不刻和你在一起,从来没有离开过。”

小女孩听后,欣然接纳,伤心顿消,开心地跑开去亲吻花朵、拥抱树木和大地,她知道那都是它心爱的小狗的化身和存在。我们可以相信,从此以后,这个小女孩将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一物,对于自己或者亲人的死亡,她也有了全新的理解而不会那么恐惧。

这是从物质的身体层面让我们知道人类的身体组成从大自然中来,再回到大自然中去,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世界,依然我们在一起。

其次,从能量的角度来说。

有一篇文章叫做《每个亡者,都曾自星星而来》,同样在告诉我们,身体的能量和生命的能量都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转换和重生。文中写道:

“宇宙中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

即使死去

一个人生前心脏的每次跳动

每一焦耳

曾经维持他或她生命的能量

都依然以别的形式

停留在这个世界上

成为别人记忆里永恒的温暖”

——以上两点并不是唯心主义,从物理学来说,能量是不会消失的,能量只能被转化!

第三,从情感的角度看。

对于清明祭祖,曾有外国人在网上问:“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是迷信吗?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我看过有一个回答是:“对中国人来说,先辈没有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我喜欢这个回答,很霸气很有温度。这是人性和生命中多么真切又温暖的一部分!而实际上,情感情绪也是一种能量,能量同样不会消失,而爱的信念是非常强大的能量频率,谁又能说这样的频率没有可能跨越时空而同频共振呢?

而从心理学和能量学的角度,清明祭祖的意义,还关乎我们链接祖先、获得祖先的祝福,以及链接生命源头那源源不绝的原始能量,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生命力量,也更容易获得幸福。

然而对于死亡的理解,仅基于这些方面还是不够的,我会建议大家去搜索一些关于“死亡教育”、“临终关怀”、“哀伤疗愈”等内容来了解一下,可能会为你的人生打开一个不一样的空间和深度,愿意的话,也可以读一下《西藏生死书》这本书。事实上,不仅是我们自己要学习死亡,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里也必须要有这一课,这会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更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更懂得感恩和享受生活,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总之,缺失了死亡教育和死亡思考,人生的力量是不完整、不透彻的!死亡学习里,隐藏着关于生命的真理智慧,而“死亡准备”也是此生我们最最需要做好的一个准备。如若不是这样,当自己或者亲人的死亡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措手不及和混乱无助,还可能会在人生里留下创伤。

所以,当开始思考死亡,意味着我们准备好了深入到生命的深处,去探索生命的真相。这份不逃不避的面对,是会很清晰很有力量的。

更重要的是,借由对生死的直面与思考,我们是要向生命学习智慧、拿回生命的清楚明白:

生命是一条繁衍不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河流,

无论时空变迁、日出日落,

她依然在那里静静流淌,充满了智慧和秘密。

如果我们愿意停下来,

用心聆听和感受这条生命之河,

我们会对生命的恩典充满了感恩和礼赞,

也将让我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当直面生死,

我们会去除生命中很多不必要的浮华和消耗,

直达生命底层真实、鲜活的存在,

那会是一场真正的“活过”,

活出我们更真诚、更简单、更仁爱,更智慧的人生。

这就是所谓的“向死而生”,我们由此学会更好地珍惜自己,更好地珍惜还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好好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不害怕、不错过、不虚费。

关于生死,我也还再思考探索中,我的回答不一定很正确,但我愿意用心陪伴,希望互相探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