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為農村的重度殘疾人按單人單戶辦理低保?

在我們正常的認知和印象中,貧困戶、低保戶和五保戶才是農村最為困難的人群。但是,在農村,還有一些家庭他們的實際生活狀況其實也挺困難的。

什麼家庭呢?

就是那些家中有大病患者,卻又不符合低保貧困條件的家庭。

一、一病回到解放前

這些家庭,在沒有得病前,家裡雖然說不上大富大貴,但是靠著勤勞節儉小日子還過得去,家裡有個十萬八萬的存款。如果一切平安,給兒子娶妻生子一輩子倒也安然。可現在的病多,看病費用又高,這樣的家庭一旦有人得了大病,家裡那十萬八萬的存款一下子就沒了,很可能多多少少的還會有些債務。

應不應該為農村的重度殘疾人按單人單戶辦理低保?

二、不符合低保和貧困條件

因為,低保戶貧困戶的標準都是按整體家庭經濟財產狀況來衡量,不考慮家庭單個的重殘人員。所以,這些家庭,由於原來條件較好,即使家中有人得了大病,造成重度殘疾,申請貧困戶低保戶一般也不會評議通過。

在大病救助中,貧困戶低保戶和一般戶的區別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貧困戶低保戶大病救助不但沒有門檻線,而且報銷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加上前期的合療報銷,基本上個人負擔的就一點點。而一般戶的大病救助,門檻線就高達兩萬四千元(各地標準可能不同),去掉門檻線,報銷比例為百分之二十。

應不應該為農村的重度殘疾人按單人單戶辦理低保?

三、大病後家庭立刻陷入困境

大部分大病患者,治癒出院後往往還需要常年吃藥維持,而一般都有較重的後遺症,造成失能或者半失能。這種情況下,自己非但沒有了收入,還需要其他家人照顧。以前可能是三個勞力,現在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勞力,收入立馬銳減。

我們可能都有體會,這樣的失能半失能患者,在自身病痛和經濟雙重壓力下,他們在思想上波動很大,認為自己成為了家裡的累贅,即使是對侍候自己的家人,情緒往往都比較暴躁。

對於這樣的家庭,最困難的是重殘人員的護理和後續醫療。在這一方面,雖然有殘疾人的護理補貼,但補貼標準只有一百多元,很難解決實際困難。

對於家裡有一二級殘疾人的家庭,我們是否可以按照單人單戶為重殘人員個人辦理低保,家庭其他成員不予享受。

應不應該為農村的重度殘疾人按單人單戶辦理低保?

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重殘人員後續的醫療壓力,使他們在思想上認為有政策的照顧,自己不再是累贅,家庭更和諧也更人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