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林之死(認識氰化物的劇毒性質)

戈林之死(認識氰化物的劇毒性質)

1945年,由德國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德國無條件投降。赫赫有名的德國法西斯第二號戰犯空軍元帥戈林當了俘虜,被押在上歷史的審判臺。紐倫堡國際法庭判處這個戰犯絞刑。可是,戈林回到監獄裡不久就突然死去了。經法醫驗屍證明,他是服用氰化鉀自殺的。

那麼戈林的氰化鉀是從那裡來的呢?

原來,戈林早就預料自己不會有好下場,他事先就作好了準備,把氰化鉀裝嵌在牙縫裡一個特製的合金小包裡。當想自盡時,只要用舌尖把小包舔出、咬碎即可。戈林這個雙手沾滿世界人民鮮血物法西斯分子,當他得知自己被判處絞刑後,咬碎小包,服氰化鉀中毒身亡了。這是他應得的下場。

氰化鉀和氰化鈉都是劇毒的物質,在一些小說中或電影裡常常見到特務用它毒死別人或自己。但是,電鍍工業上,近百年來,一直沿用著傳統的有電鍍。因為用氰化鈉作絡合劑 可獲得細緻、緊密的鍍層。採用有氰電鍍,不僅危害工人的健康,還汙染大氣。水源和農田。我國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向無氰電鍍這一禁區進軍,經過千百次失敗後,創造了一系列低氰、無氰、高效率、低成本的電鍍工藝,為發展生產、保護環境、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