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關於東平湖的傳說

東平湖怎麼形成的?

一、傳說東平湖下有一個縣名叫清河縣,相傳在很久以前東平湖是沒有水的,是一個繁華的縣。有一天,一個5歲的小孩和他的奶奶【奶奶是一個盲人】在路過一個橋的時候,小孩看見橋兩邊的石獅子在流淚,小孩就問他奶奶,說;奶奶有兩個石頭的獅子在哭,他奶奶說別瞎說了,石頭的獅子怎麼會流淚呢,小孩說;真的我沒騙你,哦,那你過去問問它為啥哭啊,小孩走到石獅面前說;獅子你哭嗎啊,石獅子開口說話了,它說;小孩你快帶你的奶奶走吧,這裡馬上快要被洪水淹沒了,快去把我說的話告訴你奶奶,小孩哦了一聲,跑到他奶奶身邊,把獅子的話說了一遍帶著奶奶離開了,不久整個縣全被洪水淹沒了,成了今天的東平湖。還有一小段民謠; 清河縣,清河縣,六十年現一現。 傳說的是清河縣會在六十年出現一次,還傳說能看見古代的各種古建築會出現在湖面上。

那些關於東平湖的傳說

二、還有一個傳說,東平湖附近是盧國公程咬金後人的府邸。唐朝末年,有人誣告程氏後人謀反。皇帝派人前來圍剿程府。可是當朝廷衛隊來到東平府的時候,忽然狂風大作,大雨傾盆,天上出現了無數條金龍。繼而程府及其周邊街道都不見了,形成了一個大湖。據說每逢亂世,東平湖都會出現英雄或者異事。最著名的是北宋末年東平湖(八百里水泊)的宋江起義,成就了一部《水滸傳》。抗日戰爭期間,有人看到東平湖上浮現了一座城市,其中有“知節將軍府”。還有人看到程老將軍在東平湖上顯靈。第二天日軍闖入東平湖,被菱角秧纏住,全軍覆沒。這都是程老將軍在顯靈。文革期間,東平湖發生了乾涸。

那些關於東平湖的傳說

東平粥又是怎麼來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很久遠的年代,在東平湖西岸的一個村莊裡,住著一對貧窮的母子。母親叫張氏,兒子叫金寶,母子倆靠金寶打柴為生。那時候要進城賣柴需要趕早集,當時的東平城在湖東,因此金寶要想趕早集三更天就得動身。這天,還不到三更,金寶挑著一擔柴就動身了。要按照以前的習慣,金寶需要繞過湖再走一段路才能到東平城,即使走得快,也得走上兩個鐘頭。如果再把柴賣了,回到家也得晌午了。可是這天,金寶剛走了半刻鐘的路程就看到城了。

剛開始金寶也覺得奇怪,還沒看到東平湖呢,怎麼就到東平城了呢?這裡啥時候建的城呢?正想著呢就走到城樓下了。金寶看城門上的門匾,也不識字,只覺得那些字比較怪異,城樓也比以前莊嚴氣派的多。他想,管他甚麼城,只要把柴賣了便好。於是,他挑著一擔柴就進了城。進城以後,發現裡面亮如白晝,儼然就是晌午了,街上的情景也和他常去的東平城不太一樣。他在路邊找了一個位置,把柴放下了。不一會,一個老者便來買他的柴。

那些關於東平湖的傳說

可是,老者的話他似乎聽不懂,就比劃著兩吊錢,老者給了他一些碎銀,就擺擺手離開了。他就想著賣光了柴,趕緊回家吧。快離開城的時候,卻想起母親說家裡的鍋壞了,他就回去買了一口鍋。也是比劃著交易的,但是賣鍋的人並不為此感到奇怪,就像在他的意料之中一樣。買了鍋,他就離開了城。奇怪的是,他在城裡的時候還亮如白晝,出了城之後天還很黑。他沒多想就回家了。回家以後,他的母親才剛起床,見了他奇怪地問:“這才剛過了五更,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是不是偷懶沒去啊?”金寶說:“柴賣光了,鍋都買回來了。”張氏就說:“也許是你走的急吧?”也就不再為意,就用新買的鍋熬了一些粥。當時在湖邊住的窮人,哪有錢吃米粥。就用東平湖野生的菱角,蓮子,雞頭米等作物磨成粗麵煮粥吃。不料新鍋掌握不了火候,不一會兒鍋裡就傳出了糊味。母子倆哪裡捨得浪費掉啊,只好將就著吃。明明有股糊味,喝起來卻很香甜,母子倆一輩子也沒喝過這麼香的粥。

那些關於東平湖的傳說

更奇怪的是,明明有糊味,粥卻一點沒有糊的樣子,濃如白漿。母子倆一人喝了兩碗,眼見得到了鍋底了,不料一眨眼,又冒出了滿滿一鍋粥。再喝光,又冒出一鍋粥。張氏思考片刻,突然興奮地問金寶:“你去賣柴的城是不是離東平湖不遠?”金寶說:“我也覺得奇怪,我還沒看到東平湖就到城了。”張氏大喜道:“六十年,現一現。我聽人講過,東平湖下有一座仙城,每隔六十年都要出現一次,而且都是在夜裡出現,白天消失,裡面全是寶貝。只有有緣人才能遇得到。莫不是我兒與湖中仙城有緣,才得以進城,獲得此寶。”

金寶覺得很不可思議,就跑出去看。這是天已經亮了,金寶跑出去沒多遠就看到了東平湖。走到湖邊驚呆了:他的那擔柴就在湖裡漂著。後來,金寶家就用那口鍋裡的粥救濟窮人。更為奇怪的是,那口鍋裡的粥不但喝不完,而且有病的人吃了還能治病。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的東平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