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最有名气的民科是谁?他的理论离科学有多远?

蒲公英的约定数


民科也是有分类的,我来说个最逗的民科吧——凡伟。

凡伟自称「证明来电荷不存在」,还宣称论文已经经过诺贝尔奖得主、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的约瑟夫森教授评审,结果逼得约瑟夫森本人出来辟谣。凡伟还自称是云南大学的科学家,结果也逼着云南大学亲自辟谣。

最近凡伟又有新的动作了,很明显,他已经看不上云南大学这个地处边陲之地的「小学校」了。他在最新的「研究」中自称是剑桥的大学学者!

在其建立的微信群——「凡学学派交流群」中,凡伟展示了期刊编辑回复的邮件。邮件中要求凡伟证明自己隶属于剑桥大学。

很显然,凡伟做不到。

不论是剑桥大学、云南大学,还是他的「电荷不存在」理论,都是谎言。

科学家首先要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唯其如此,方能开始做科研。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所谓民科,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使得他们拥有难以理解的傲慢,从不愿接受正规科学的训练。

它们的问题,不在于离科学有多远,而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


章彦博


居然没人说雷邵武,人称“雷神”,被誉为物理学三巨头之一。他以一己之力挑战牛顿,挑战经典力学。他声称四大基本力为“引力,电磁力,运动力,黏接力”。他自创的运动力理论才是真理,牛顿力学只是权威用来蒙蔽世人双眼的假话。他认为:物体只要在运动那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在不受力或受力平衡的情况下,物体只能静止。比如,踢出去的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会一直受到一个向前的力,当向前的力没了,球就停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合外力向前,当合外力为零,车就停了。网友试图用力学三定律,用动量来说服雷神,雷神都不接受。不接受动量,不接受力学三定律,坚信自己的运动力才是真理。网友在他眼中都是“太差了太差了,你不会明白的”,他希望博士教授来和他讨论,博士教授来反驳他,他又感叹“世人都被权威蒙蔽了双眼,我的真理没人能懂啊,科学界的悲哀”。但是呢,网友经常用最简单的自由落体运动来问他并以此为乐,因为雷神用运动力理论算不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静止释放一个球,一秒后球的位移多少,球的加速度是多少。位移是5米,但是雷神算的加速度是5m/s²,理由如下:球一秒走了5米距离,加速度不就是5m/s²吗?太差了太差了,你们连这都理解不了,还怎么跟我讨论?他算出来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38年,还摆出了计算过程,不过是用运动力算的。他一个有名事迹是把一个算式中,分子分母中的d约去,但是那个d是微分算子。还有一个梗,他曾经发过一个帖子,说:凡是不承认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会增加的,都是两种人:白痴和脑残。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就修改了自己的理论,说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不会增加,然后又把之前说“两种人”的帖子删了,现在雷神发布新理论,网友就在下面评论说:凡是不明白的,都是两种人(当然是在说反话,嘲讽)。雷神在好多年前就在贴吧出名了,现在还活跃在贴吧。以至于有人看见他,惊叹“雷老狗居然还没死!”他希望网友有礼有节地和他讨论,而不是用经典力学的理论。于是有了这么一段话:“基础不牢修高楼,有礼有节骂吧友,万年遗臭雷老狗”。哦忘了说,雷邵武是四川大学文学系本科。也就是说,他只有本科学历,还是文学系,却想着推翻经典力学。问他实验依据在哪儿?他回答真理就摆在那儿,不需要实验论证。其实很多民科都可恨,又可悲,可怜,可笑。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甚至数十年研究的东西不可能有成就。有个70岁大爷,花了38年研究“尺规作图三等分任意角”问题,结果70岁时他才知道这个问题几百年前已经被证明是无解的。那些造永动机的,甚至花钱去亲手造样机的,最后都是金钱,时间,精力白费。有个民科利用水力造永动机,花了2000多,结果一个月后“永动机”发了一度电。有个东北林业工人声称自己花费数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了“飞矢不动”问题,结果看完他的证明过程后,你就明白他没学过微积分,花费数年时间“解决”了一个微积分问题。不过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民科们热衷的领域是物理数学,尤其是相对论,永动机,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宇宙奥秘,哥德巴赫猜想,而对化学生物不屑一顾。为什么呢,因为上述那些热门领域他们能靠空想来得出新理论,而化学生物他们空想得不出什么新理论,他们渴望的是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因为一个理论而闻名于世,所以整天都在想着自创新理论,推翻现有理论。还有一个普遍现象是,那些试图解释宇宙奥秘的民科,往往会利用《易经》。没错,就是八卦,四象,两仪,乾坤等东西来解释宇宙奥秘,甚至能解释万事万物,所谓的“大一统理论”。这很常见,我在头条已经见过好多个了,还留有截图。他们在那些正经的问答里发布这些理论,我能做什么呢?别问,问就是举报


激素拔刀该睡觉了


看到这个标题,脑海里立马蹦出一个人,叫张祥前,我只认识他一个民科,应该比较出名吧。我在多个平台看到过这个人,天涯的科学幻想版块有很多这个人的文章,百度贴吧有个叫张祥前吧,主要发他自己的一些看着像论文的东西,还有一些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以及自己一些生活的酸甜苦辣。他的那些理论我不敢乱评价,因为我看不懂,涉及高等数学,基础物理知识。

他对自己的介绍有点雷人,地外文明接触,统一场论,民间科学研究者张祥前,安徽庐江人,1967年生,农民,初中水平。小时候遇到过外星文明,获得了大量外星人科技和生活信息。现主要在业余时间研究统一场论,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统一场论动力学方程,把电磁场力和重力场力写在一个公式里,而且与相对论和牛顿力学公式、动能公式、动量公式、电场磁场相互转换公式、洛伦兹变换——这些公式相互吻合。

他的那些成果,我看不懂,据他自己说,他多次找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想发表他的论文,均被拒之门外。号称他的研究可以颠覆整个科学界,被拒绝了几十年,穷困潦倒,妻子埋怨,女儿嫌弃,还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他的理论。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他一个年纪大的初中毕业生,硬是学会了上网。几乎所有论坛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我不敢说他是真天才还是个疯子。作为旁观者而言,我只觉得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坚信自己的研究可以改变世界,所以不敢辜负自己的研究,哪怕他的研究现在被世界抛弃。抛去他的研究真假,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坚持,这种坚持用在其他任何地方,他都会成功的。

这是在贴吧里的截图,相隔8年,始终如一,真乃神了。




风吹星光颤


我觉得是我,但是我只有理论,没有理论依据,我的理论来源于三部经书(成书非常早,几代泰斗级大师对其都有研究),其中的一个观点1993年才被科学界证实,很多观点没有现在科学知识,更本无法理解,无法翻译,我的理论可以改变宇宙观,一般得研究都是宇宙和人类分开的,至少是分领域的,细分学科的,但是我的理论能让不同学科在同一个顶峰相遇。

我们得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太低了。

搏倒一个理论,尚且需要一个庞大的体系,

建立一个新的科学体系,需要的是整体科学技术的颠覆性发展。

比如很少有人研究1+1=2,它不能直接转化成生产力,只能间接多次转化成能被运用,然而我的理论大部分需要做这样的工作,而且没有我的理论做指导思想,单学科突破方向会模糊。


我爱我的祖国4


科学:是对正确认知的适度呈现;是为解决问题寻求正确的方法。任何人只要满足其一条件便是科学的,并无所谓民科官科。

科学很高大上吗?如果科学家一辈子对他的研究项目无法解决,这样的研究能称为科学吗?但普通人通常能发现创造出新的方法工具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行为难道不能称为科学吗?

为行走而造鞋,这是科学;为远行而制车,这是科学;为快捷而造飞机,这是科学。这些不都是为解决问而寻找到正确的方法吗?它们本质有何区别,何来民科官科??

一个小孩告诉你,这个果子可以吃,这是他对自身正确的认知告诉了你,这不是科学的吗?然后一个科学家通过实验不含毒素可以吃,这也是科学家将自身正确的认知告诉了你,难道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科学吗?

有科学家为求π值用计算机达到了百万亿位,它将如何呈现在你的面前?既不能呈现,那它还有科学的意义吗??它是科学的,但现今的科学只需要将其中的十位数之内呈现便已足够,这就是科学的适度呈现了。难道说祖冲之的七位数是民科?或许千万年以后的数值才是官科?


长弓善道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水准,往往,人们会惯性的思维去看待民科,民科与官科在本质上有区别么?发现规律,认知世界,分男女人么?分年龄大小么?分出身么?不分,术业专攻,皆有可能。论思想深度,就要用事实说话,请看文章,盆地_冲积平原对成煤_成矿_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_郭德胜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9425604028380.html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_上下--非凡思维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36a7e50102xnmb.html

这是让专业学者惊讶的文章。网上搜索“郭德胜 地震”,你或许再次发出感慨,“民间有高手”。


解读地震我最牛


澄清一下概念:

科学,是一个探索真实,证明真实,运用真实的“学”。

其二,什么是真实?答:真实,即是根本。根本,是唯一性的,真实,也是唯一性的。

其三,探索真实,就是探索到根本,探索到唯一性,从而得出真理,并运用真理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

其四:探索真实,一定是建立在人性的根本处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基础上的,这也是具有唯一性和正确性的方法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换言之,看一个发现,一个理论的真实与否,真实程度如何,判别标准只有一个,这就是所依止的方法论。

其五,民科也好,官科也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把握住了具有唯一性的方法论。否则,谁的论说都不具有无漏洞性的唯一正确性。

其六:科学与大妄想或胡思乱想的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所依止的方法论是不是具有唯一性的根本性的认知。

其六,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够说清楚到底什么是“根本”。所以,奉劝朋友们,谁也不要自大了,更不要自吹自擂了。仅此。


北京得明


最牛民科非吉林大学的曲昭伟莫属,教授中的民科,民科中的战斗机。


爱读周易


彻底解开【宇宙】的☞起源,结构,运动,演化。让人类了解真实的宇宙。

〔宇宙定律〕

一 、物质的电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质存在电磁力,同一种物质介质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种物质介质相互推。多的物质会把少的物质推成圆球,因为两种物质都在推,而且同一种物质任何一点推力都一样大。推力又称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匀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质任何一点向外发出推力都一样大,但两种物质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样大。又因两种物质都在使劲推少的物质被迫成圆球。圆球是物质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个球面称为圆球面。圆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线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圆球面任何一点都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条力线经过球心垂直于球心,所以从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线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远离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质压力重力的天体,它的最外层表层必须是球形(圆球),天体的球面如果变成方形……中心不但没有物质压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热能量聚焦、正负(反)能量聚焦

光与一切物质同在充满整个物质世界。太阳、恒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远聚焦才能永远发光发热。我们看到的会发光发热的星星、星系、恒星、太阳、行星中心,行星的卫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恒星、太阳、行星的外面外层都有一个圆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圆球面是平凸透镜、凹凸透镜, 只要形成平凸透镜、凹凸透镜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循环的。

三、对环流层{上层与下层对环流}

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动力层,宇宙间天体的公转自转都是有对环流层推动带动运动的。同一个星球自转有对环流层推动自转……公转有对环流层带动运动,自转与公转运动是二个环流层,二个对环流层不是在同一个中心上的。没有大气层或有大气层大气只对流不进行对环流的星球(孤独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卫星是一定不会自转的。

♥♥♥

【真实的宇宙形态结构】

宇宙是时间无限空间无涯物质有限世界。空间存在着一个一个大型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没有相连被真空隔离。各个物质世界都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我们生活在其中一个大型物质世界里。

我们的大型物质世界最多最外层的物质紧紧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态。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大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我们就在其中一个大圆球面里面。这个大圆球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总星系。总星系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在总星系圆球面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银河系它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银河系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太阳系它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太阳系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圆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气态圆球面内的最多气态物质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气态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圆球。

这些大大小小从大到小的圆球刚刚形成光‘就聚焦在它们的中心点上使中心发光发热,太阳、行星中心、银河系中心、总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恒星都是有光聚焦才发光发热的。因光聚焦在中心点上发光发热就会发生对流 对环流。每一个中心点上有一组或多组对环流层,接近中心的对环流层可带动中心转动自转,远离中心的对环流层可推动天体、星系、恒星、物体、物质、行星等等绕中心公转。月球有气态层只有局部的对流没有对环流所以没有自转只有公转,月球公转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组对环流层推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其它行星的卫星公转类同。靠近地壳的对环流层(有对流层与中间层组成交替环流)带动地球自转其他行星自转类同。地球月球在同一个圆球面内被太阳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太阳公转的其他行星公转类同。太阳系圆球面内全部行星被银河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其他恒星系公转类同。银河系圆球面内的恒星系被总星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总星系中心公转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转类同。总星系圆球面内的星系被更大的对环流层推动绕更大的中心公转。就这样以此类推外面外层到底有多少层次我不敢下决定…… 根据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层。我们是被套在圆球内从最大的圆球一直到最小的圆球……大圆球套比它小的圆球。就这样圆球中有圆球,我们是被几十层的圆球套着。


宇宙天文宗师


李四光先生认为科学是发展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否则就是科学死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