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有人说,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这话一点也不假。

话语里有爱,行动里有温暖,这样的地方才叫家,这样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爱孩子,从好好说话开始。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前几天,我带着儿子去逛书店,一阵争吵声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你到底选好了没有?”

“再没有选好,就别买了。”

小男孩随手拿了一本,神色慌张地奔到妈妈身边。

“这是什么书?幼儿读物!”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小男孩想解释什么,却被妈妈粗暴地打断:“你都上一年级了,还看这书,你要不要脸。

男孩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子。

“跟你说话,听见没有?真的笨死了,还看什么书,回家!”

男孩开始抽泣,他妈妈又加了一句:“哭哭哭,除了哭你还会啥?最看不起爱哭的男孩。”

短短几分钟,孩子妈说的话,句句如刀子,戳着我这个旁观者都心疼。

儿子抱着我的腿,躲在身后,一边看一边说:“骂人的人都不乖,这是坏阿姨,人贩子。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曾有一项研究指出,在中国,有67.1%的家长会经常羞辱或批评孩子。

“你这么这么笨!”

“你脑子装的都是浆糊吗?”

“我不管你了,你爱干嘛干嘛。”

“不准哭,就会哭,再哭没人要你了。”

这些不经意间的嘲讽、斥责、威胁、贬低和取笑,对父母来说,只是用来管教孩子的话语,无伤大碍。

可是,对孩子来说,这些语言暴力的伤害,就是根根扎进内心的刺。

爱之深,不能成为责之切的理由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我有个表弟,从小胃口就好,吃嘛嘛香,体重也是蹭蹭地长,上幼儿园大班时,学校的床铺已经“装”不下他了。

六岁那年,姨母一家开始勒令他节食。

一次,亲戚们聚餐,表弟狼吞虎咽,吃得特别欢。

“胖得都跟猪一样了,还吃这么多。”

“每次买衣服裤子都费劲,造了什么孽,养了这么个肥猪。”

“再长下去,谁还敢要你!”

姨妈一阵谩骂,表弟吓得立马把嘴里的食物吐了出来,这还不算完,吐完嘴里的饭菜,他转脸又担心地问姨妈:

“妈妈,我不吃了,我不吃东西就不会长胖了,对不对?”

“这样你就不会不要了,是吗?”

表弟说,小时候就像活在噩梦里,每天脑子里装的就一个念头:不能胖,千万不能胖,胖了会被爸妈抛弃。

因为这个念头,表弟后来患上了厌食症,不到一年的时间瘦成了皮包骨,一度严重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孩子最信任父母,他们相信父母所有的话,会把这些话变成自己的观念。

从父母语言暴力里,孩子只能看到被丑化的自己。孩子也会越骂越差!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就曾指出,语言暴力会真实的损伤孩子的大脑。

小时候常常遭受父母的语言暴力的人的语言智商(verbal IQ)只有112分,比那些小时候没有经常遭受语言的人(124分)要低。

还有研究标明,当孩子受到怒吼、辱骂时,孩子在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相当。

长此以往,孩子只会成为了一个空心人,感受不到爱,也没有能力去爱。冷漠是他们往后余生的面具。

父母拿语言暴力当爱,却不知,这份爱让孩子无力承受。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听过这一段小诗:

父母是孩子的天。

妈妈笑了,天晴了;

爸爸吼了,天塌了。

语言暴力作为一枚杀伤力极强的“炸弹”,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父母经常拿嘲讽、斥责、威胁、贬低和取笑,当成管教孩子的工具。

一个朋友自诩自己从来不体罚孩子。可是,我却见过,他斥责儿子:“烦人精”、“吃的没有猫多”、“笨成猪”

生活中,父母如何避免对孩子语言暴力呢?

1、接纳孩子,允许试错

孩子的成长历程,就是一张白纸被涂上各种颜色的过程。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孩子急于去认识这个世界,可因年龄小,能力有限,常会无心犯一些错误。

之前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看见旁边两个孩子搭积木错误百出,孩子爸妈站在后边淡淡笑着也不说话。

旁边的家长看着着急:“你家孩子做错了,赶紧教一下!”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他们说:“小孩子玩游戏,哪有错不错的。再说,犯错也没啥,孩子都是从错误中长大的。这么快就告诉他们,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错误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犯错,理解他们搞砸一件事的无奈,孩子回馈父母的也许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2、控制情绪,低声教育

上周末,带儿子去练鼓,小破孩磨磨蹭蹭,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带玩具,眼瞅着时间紧迫,他还在不慌不忙的装零食。

我冲上去一巴掌打掉了他手上的零食,劈头盖脸一顿吼:“拖拖拉拉就想偷懒!能不能快点!就知道吃,打鼓还带什么零食!”。

这么一吼,儿子一哆嗦,瞬间愣住了,几秒后嚎啕大哭!

看到儿子脸挂泪珠,我顿时慌了神,蹲下去抱住儿子,跟他道歉。

儿子眼睛红红地说:“妈妈,你可不可以不生气,我害怕你发脾气,我不是不想练鼓。”

我们都说要做一个慈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奈何,稍不留神就成了塑料母子情。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孩子犯了错,父母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低声教育。

有研究表明,低声教育不仅让父母情绪稳定下来,不急不躁,也更容易让孩子集中精力听父母在说什么,也更容易get到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母情绪越稳定,孩子也才能越自在,越平和。

好的父母,从不会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牺牲品。

3、爱,虽无条件,但一定有原则

喜欢控制孩子的父母,往往会试图用言语来控制孩子,制止孩子一时的不当行为。

但是,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被打骂成才的

我们给孩子无条件的温和的爱,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坚定地遵守规则。

规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避免父母没完没了地要求孩子。不动手,却频繁动口,一不小心也会掉进语言暴力的坑。

无条件的爱,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坚定的规则给了孩子行为的边界。

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在规则下健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成长为能够聆听、尊重他人的人,这是亲子最重要的核心之一。

这样骂孩子,不毁掉孩子才怪!越骂越差!

对父母而言,怒骂、吼叫也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

可这些对孩子而言,1分钟怒骂带来的伤害可能一辈子都愈合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