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有这一面

学习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苦闷乏味的心理路程,不仅仅是因为解题带来的苦恼,更多的是大家在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定理的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化、机械化、“死磕”化的学习状态。

如学生刚进入初一,成为初中生,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语文和英语等学科能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不过,一到数学课堂,很多知识定理的认识和理解就显得苍白和机械化,像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数轴和负数等相关知识内容,很多人都只是通过“零在中间,向左走为负数,向右走为正数”去“死记”数轴。即使在一些数学课堂上,教师安排一些问题情境教学活动,如行程和盈余等问题,但都流于形式或过于简单,没有真正帮助学生去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现代教育理念。

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有这一面

​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一些人认为在中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多的是承担起“提高分数”的作用,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思想和应用理念,以至于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对数学产生这样的误解:数学学习=学习解题=学会考试=提高分数。

分数重要吗?确实比较重要,对于所有人来说,一个好成绩,一个好分数,能帮助大家考上一所名校,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像中考和高考等重要考试甚至成为绝大部分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教育情况,数学教育很多时候都被困于“题海战术”之中走不出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里比拼的是解题数量与方法技巧,以及如何快速提高成绩分数。

在这样唯分数论和机械化教学背景下的数学教育,随着学生的成长,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如很多人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发现解题方法和数量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实际应用,看不到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就产生一种“数学无用论”的误解;或是在工作生活中,欠缺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感情用事,降低工作效率;更大的危害在于让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慢慢消耗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抵触的逆反心理,这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

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有这一面

​如何一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另一边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对数学的认知,提升数学素养呢?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什么是情境教学?

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或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同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本质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索创新等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从多方位和角度去理解数学与生活工作之间的关系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科或艺术类科目采用情境教学这一方法较多,因为这些科目的特殊性能很好结合实际生活例子,如英语对话或人物描述等,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有这一面

​因此,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活动,最关键一点就是要从数学自身出发,立足于数学,不能脱离数学和实际生活需求。如理性精神是数学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能更好看清问题,此时通过情境问题的创设,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去亲身体验和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要想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不会浪费时间,那么就必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立足数学和基于学生实际生活情况

不同区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肯定会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当我们选取生活素材、问题背景、教学工具等,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知识储备,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背景,再把这些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有这一面

二是创设的问题要有启发思维的作用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好了相关知识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探索创新等能力。

这就要求创设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等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问题不能太难或过于简单,难度要适中。问题一旦过难,超过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水平,反而会让学生因无法顺利解决问题产生害怕、失落等负面情绪,造成学生的探究性和自主性受到打击。

同样,如果创设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不需要过多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创设的教学问题最好是大于等于学生的现实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同时设置一定的难度,而这部分难度的解决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来实现,达到理解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不全知而求全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发展的机会。

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有这一面

三是准确定位教师的功能和作用

在传统课堂里,教师处于核心的地位,知识内容的直接传播者,而学生几乎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到了情境教学课堂里,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成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

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出相应的情境问题之后,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发现知识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而不是教师自身抛出知识结论。

这样的身份转变,一开始很多老师并不能很好的驾驭,如怕时间来不及或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足等,就迫不及待的公布解题方法或答案,失去实际教学意义。因此,在实施情境教学活动过程中,课前教师要努力备好课,做好工作,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启发者。

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有这一面

​​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刚好处于一个心理和生理发育关键时期,对周边事物充满兴趣和期待,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和能力欠缺,要想顺利解决问题必然存在着一个摸索的过程,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语言和形态的变化,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引发学生之间的思考和讨论,急于求成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问题情境教学,并不是简单的问题设置和解答,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它既不是浪费教学时间的课堂引入,更不是流于形式的教学活动,而是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定理,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对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认知水平,提升数学素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