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权臣宰相的建牙开府究竟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剑胆琴心蜘蛛侠


建牙开府的概念及开府仪同三司

建牙是建立自己的警卫军事部队,“牙”又有官署的意思,开府是建立自己的官署,所以建牙开府是古代王朝高级官员极具权势时才能拥有的加封。古代宰相可以建牙开府,就是可以自己建立官署并且自行招募属下,这在以皇权政治为主的古代王朝是莫大的权势。

需要知道的是,可以开府是地位很高的官职才可以享受的待遇,汉朝只有三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可以享受开府权,必须等同于三公的职位,才可以开府建牙。

这是秦汉以来“三公”及司徒、司马和司空,地位和实际权力的变化而产生的封号,东汉之后有“仪同三司”的加封,是说某一个原本不具备跟三公相同地位的官职,可以享受跟三公等同的礼仪护卫俸禄等,但是大多都不包括开府。

直到魏晋之后,才有了“开府仪同三司”的称号,多加给各类将军官职,也就是可以跟三公一样享有开府权。

关于古代权臣宰相的建牙开府究竟意味着什么,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1、建牙开府究竟意味着什么?

所谓建牙开府究竟意味着什么,应当从建立官署自行招募属下和一定护卫部队来看。一般来说,皇权一直都是压制相权的,也不会允许宰相拥有自己处理政务并且不经过皇权的情况出现,这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的根本所在。

所以,如果皇权如果允许宰相能够自己建牙开府,这是相权的扩大和皇权的受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开府建牙可能说明了几点:一是宰相必然是在朝中权势极大,二是皇权对宰相非常信任,三是皇权受到相权压制,皇权只能妥协。

这几种可能都是权臣宰相能够建牙开府的情况,但归根结底,开府建牙是对相权的扩大,是对皇权的影响。东晋时期,皇权受到士族门阀压制,门阀子弟出仕高官,占据了中枢和地方方镇,因此大批的方镇官职拥有了开府权。方镇强藩有了自己的官署和自行招募的属下,那么就完全可以自行处理地方政务及军事,并不需要中枢皇权的限制。开府对于皇权的破坏显而易见。

而需要注意的是,宰相建立自己的官署处理政务,也与宰相所负责的事务过多有一定的原因。之后在宰相之后的三公、大将军等拥有了开府权,也与此有着很大关系。

2、宰相拥有开府权的原因

探究宰相之所以能够拥有开府权的原因,应当从中枢官职的演变来看。宰相是丞相、相国、中书令、尚书令等辅佐皇权的官职的统称。西汉时有丞相,其主要职责“无所不管”,拥有极高的权势,并且在丞相权势极大时,也并非是古代王朝皇帝的私人官署,也就是丞相并不为皇帝一个人负责,是为整个王朝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宰相拥有开府权,是其处理王朝各种政务的需要。但是,极具权势也具有开府权的宰相,很容易能够成为威胁皇权的权臣,那么这就是相权和皇权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皇权得以强势时便会限制宰相的地位,这也就是皇权强势的汉武帝等历史时期,丞相逐渐被三公所取代。三公也就取代了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务的职责。

而汉朝疆域不断扩大,紧靠一个人或者三个人是无法处理完繁复的政令的,所以三公就可以组建自己的官署及属下,来处理各自所负责的政务。

3、台省地位提升后,及宰相地位的变化

不过,即便是把丞相的相权分散到三公身上,具有开牙建府的三公依旧能够依仗其官职成为权臣,也依旧是宰相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西汉之后统治者开始利用台省来限制某个权臣或者宰相的过于强势,即我们熟悉的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等。

而台省是专门为皇权处理诏令政务的官署,是为皇权服务的存在,这已经明确有别于之前丞相、三公并非皇帝私人官署的性质。


也就是说,丞相和三公等宰相虽然也依靠建牙开府,拥有了依托于官职的官署,但是这些官署的宰相并非只为皇帝所负责。

而尚书台等建立后,这类官署本身就是以皇权为中心,为皇权处理诏令政务而存在的,那么“建牙开府”对于台省来说就不再具有意义。

简单理解,建牙开府的本意就是宰相为处理繁复的政务,而开牙建府也同样是宰相成为权臣压制皇权的因素,因此拥有建牙开府权的丞相、三公地位逐渐衰落,皇权直接建立为自己私人服务的尚书台等台省官署。

4、魏晋以后建牙开府的变化

需要知道的是,前文中所提及魏晋时期的“开府仪同三司”的加封,是在门阀士族、方镇武将等权臣逐渐崛起时逐渐确立下来的。经过两汉之后,到魏晋时期丞相不常有,三公也只是成为只具有封赏的称号而已,已经缺少了实权,也因此开府权逐渐从原本的中枢宰相身上,转移到了拥有一定方镇等力量的军事官职身上。

而这时候拥有了开府权,是皇权对权臣的妥协,曹魏时期对士族门阀的拉拢,两晋是对方镇门阀力量的妥协,都是皇权的一定削弱。

直到南朝及隋唐时期,古代王朝官制上主要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已经将三公和台省长官等宰相的权势削弱到了极低的程度。而既然相权被削弱,那么宰相的开府建牙也会逐渐降低,在之后的朝代中,开牙建府、开府仪同三司等具备开府权的加封,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本建立官署拥有实权的重要意义。


总结

开牙建府代表权臣宰相能够建立官署处理诏令政务,而这也是宰相权势的扩大,而宰相权势扩大会影响皇权,便招致了皇权的压制。专门为皇权服务的官署——台省就应运而生,直到隋唐之后相权逐渐削弱,皇权强势,也伴随着开牙建府所代表的实际权势,已经逐渐随着相权的衰落而没落了。


亭安读书


开府建牙一般是高级官僚的殊荣和权力。

开府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给你一个府衙,给你行政权,并且有人事任免权,有征辟僚属的权力,

比如秦王李世民的秦王府中的官吏,都可以任意任免,都是他的嫡系。

建牙的牙是指牙帐,牙帐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在这里代指军权。

开府建牙就是给你行政权,包括兵权,合起来就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开府治事,就是说,诸葛亮可以开府征辟僚属,并且府中为他的固定的办公地,在他的府中处理政务,行政权转移到丞相府。

汉末魏晋有个官名叫“开府仪同三司”,指的是三公、大将军等人可以开幕府,当给你开府的权力,即使没有位列三公,也能“仪”同三司。

汉朝丞相的办公机构里有“十三曹”,相当于唐朝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样的高级官员都可以任免,权力多大,可想而知。

开府建牙这点只要看看诸葛亮就知道了,基本上,蜀汉的政令、军令都出自诸葛亮的丞相府了。


南朝居士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题主所说的建牙开府中的开府制度开始于东汉末。东汉末年,皇室衰微,群雄逐鹿。位处权利顶层的掌权阶级纷纷被统治者授予建牙开府的权利。

何为建牙开府?建牙,即建立牙帐,是军中统帅指挥之所,泛指最高的军事指挥权。开府,即建立府邸,可以自己选拔任免官员,泛指最高行政权。所受封之人一旦拥有了军事指挥权和行政任免权,那么就跟独立的政权几乎没有差别。


我们最熟知的曹操便是第一位开府建牙的丞相。早在公元196年,曹操被封司空,这个时候曹操就已经拥有了开府建牙的的权利。公元208年,曹操废除丞相,由自己担任丞相,所以他也就成为了第一个开府的丞相。那么,作为开府建牙的丞相,曹操的权利有多大呢?

在曹操被封三公之司空的时候,汉献帝委任的时候就已表示,授曹操监督领导百官之权,乃百官之首,但此时还不是曹操权利的鼎盛时期,这时候大将军一职还是由袁绍担任,袁绍此时占领四州之地,拥有建牙开府的权利,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割据者。

公元199年,袁绍南下攻许都。第二年,曹操于其在官渡展开决战,并以少胜多一举击溃袁绍军。公元204年,曹操领冀州牧接管了原来袁绍的部分地盘。曹操的实力有了更大的提升,此时曹操彻底掌握了东汉的军政大权。至于后来的出任丞相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说辞罢了。


同时期另一位重要人物,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也是一位拥有开府建牙的权利的丞相。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被封丞相,公元223年,刘备病重而亡,其子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同年,诸葛亮领益州牧,此时的诸葛亮彻底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

对比曹操和诸葛亮两位开府建牙的丞相,其过程不尽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就是相权在此时已经超过了皇权。丞相一职本就是百官之首,如果再拥有最高的军事指挥权,那么相权就已经超过了皇权。所以开牙建府常有,而开牙建府的丞相不常有。

当然,不是只有丞相才有开府建牙的权利,东汉末年位列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还有大将军都有开府之权。三国以后,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府建牙之势泛滥,这也是此时政权林立、频繁更迭的直接原因。


南北朝后隋唐虽也有开府之例,但建牙之权已被削弱,权利已经在被逐渐弱化。

唐初,李渊在建立唐朝之后,为了表彰李世民的丰功伟绩,特在洛阳建天策府允其开府建牙,李世民本人也被封天策上将。这样的职位和权利在当时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这样煊赫的权力同也为日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创造了条件。

总得来说,开府制度是一种君权开始弱化的标志。建牙开府更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独立政权的雏形。


小宋拾趣


一、含义

“开府”——即指古代高级官员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建立府署,并自选幕僚,以协同自己办公,又称“幕府”。

“建牙”——古指军旗,代表着开府大臣的权力象征。表示在当朝有了自己的标杆和地位。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便由此而来。

《晋书·姚兴载记下》:“於是尽赦囚徒,散布帛数万匹以赐其将士,建牙誓众,将赴 长安 。”

二、意义

历史著作中有很多对开府建牙的记载,可见任何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府和建牙,这意味着君臣之间的信任,办公更区域化,独立到个人,但是也是割据,独霸一方的雏形。据记载一般是三公才有资格开府,这本来是为了方便他们做事的方便快捷,可到了汉末乱世,一些权臣的幕府就成了直属他们自己的小朝廷,而一些本不是三公的人都开始以“开府建牙”的借口拉帮结派,强强对峙,这就是“开府建牙”的弊端开始慢慢的显露。

在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中也有相关记载:“《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禡牙之事。”

三、起始时间

“开府建牙”,始于汉朝,唯三公,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位同公的将军可以开幕府。

盛者是东汉,有仪同三司的加号,到了魏晋以后,将军开府者更多,称开府仪同三司。

元朝时沿置。

最终沿袭到明朝被废除。


行走的读书笔记


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组合词,虽然在史书中也存在不过不多。主要是集中在明代的记录中,明宣德中曹于汴上疏云:“边道超擢,当于秩满时,阅实其绩,毋滥取建牙开府。”除此之外,很多的情况下,这两个词都是分开使用的。“建牙”的使用频率也要远低于“开府”。

建牙原意指的是建立牙帐,也就是形容少数民族聚居的城邑和都城。比如《皇朝文献通考》中记载:“ 拉萨城在打箭炉西北三千四百八十里即唐吐藩建牙之所。”“赤木儿、亦喇八里诸城明属瓦喇特四部之绰罗斯 国初为厄鲁特准噶尔汗建牙处。”单纯指的就是城市和行政中心。

开府的含义就由来已久,最早指的是幕府,我国最早的幕府是战国时期李牧设置的幕府。这样的建制既是军事需求也是政治需求。到了后期,很多朝廷大员都建有幕府。比如西汉昭宣时期的丞相杨敞就是大将军霍光的幕僚。这些幕僚在幕府中不领国家公帑薪资,全部由主公负责供养。因而也与主公有明确的人身依附关系,主公在后期也被称为服主、府君,与幕僚之间存在君臣之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风更盛,很多名臣都是出身于幕府之中。到了后来,开府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高级官吏才有资格开府。后来,国家更是从制度层面设置了“开府仪同三司”一职,是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可以说的上是爵高位尊,虽然没有实权,但非常受到尊敬。


经典守望者


只有位极人臣或者贵族才可能有资格开府建牙,开府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府邸并且允许招聘大量的师爷幕僚为自己服务,并且所属地区的百姓官员都是所属管辖范围,并且还具有官员任免权,权力比封疆大吏的所拥有的权力还要大一些,可以说拥有开府建牙的权力就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小朝廷,古代开牙建府的人绝对是极少数并且深受皇帝信任的,例如秦王李世民就拥有这个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