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更需在追思緬懷中奮力前行

致敬英雄更需在追思緬懷中奮力前行

緬懷革命先烈 張大紅 攝

清明祭英烈,共鑄民族魂。“我們寧靜安穩的今天,正是無數烈士用熱血和生命點亮的明天。”在2019網上祭英烈活動中,廣大網友紛紛留言:“祭奠英烈,我們從未忘記”。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就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有數據顯示,共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作為護國運動發起地、紅軍長征經過地、滇西抗戰主戰場,雲南紅色資源豐富、革命血脈深厚、革命烈士眾多。比如,3月30日18時許,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隨後30名撲火隊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犧牲。犧牲的30名撲火隊員中,就有4位消防員來自雲南。

一個不尊重烈士不尊崇英雄的民族是喪失底線的民族,也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無數英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已經在中華民族史冊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英雄事蹟,也已經幻化成了永不磨滅的豐碑,高高矗立在後人心中。清明節前夕,雲南各地就已有不少群眾前往烈士陵園掃墓。這也足以表明,不管時代怎樣變遷,尊敬英雄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承。

既要追思緬懷,更應奮力前行。英雄們穿越時代而存在,凝聚在其身上的那種英雄主義精神和情懷也是歷久彌新、永不褪色。當前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既沒有戰爭也沒有硝煙,更應尊重英雄,必須尊重我們內在的精神堅守。清明時節緬懷烈士,決不能僅僅流於一陣風,必須從歷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將英雄精神轉化為實幹理念,在新時代譜寫改革發展新篇。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除了植樹、放風箏、踏青、盪鞦韆、插柳外,緬懷先祖、祭奠英烈也堪為清明獨有的文化內涵。向革命英烈致敬,向新中國發展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輩們致敬,我們緬懷先烈的偉績、感悟奮鬥的意義,更應在追思緬懷中接續過往,傳承英雄精神,濃郁家國情懷涵養文化自信,讓青春在奮鬥中綻放更美芳華。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