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生談中美醫療到底差多遠?該如何改進?

正常的狀態是老百姓有醫療問題時,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就可以找到可以為他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生。

協和醫生談中美醫療到底差多遠?該如何改進?

圖片源自網絡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龔曉明教授,在2012年曾訪美參觀學習,用一年時間,近距離感受中美兩國醫療的不同之處,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自己的可行性建議,下面我們一起跟隨龔教授的腳步,看看美國醫療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舒適的就診環境 & 充足的溝通時間

協和醫生談中美醫療到底差多遠?該如何改進?

圖片源自網絡

我去的克利夫蘭(Cleveland Clinic)是在全美排名第二的診所,擁有全球知名的婦科泌尿專科診療中心,但是剛剛到醫院的時候,我發現就診的人群並沒有想象中的擁擠,寬敞明亮的大堂看起來像酒店,門診病人不像協和那麼多,候診區環境也非常舒適,就診的時候每個病人都可以安排一個單間。我開始還以為醫院病人不多,但是工作了幾天後發現,來我們科的患者幾乎全是婦科泌尿專業的疑難疾病患者,每年婦科泌尿手術的量超過了協和。

患者和專家溝通的時間也不算少,初診30分鐘,複診15分鐘, 專家不僅在專業技術上非常深厚,而且對病人的態度非常友好。從帶我的主任和患者一個握手、一個擁抱中,我看到了融洽的醫患關係,對比在中國,老百姓去協和看病時,通常是三五分鐘就被打發走,在美國,病人去看專家門診簡直堪稱是享受了。

協和醫生談中美醫療到底差多遠?該如何改進?

美國小城街邊知名婦產科醫生的診所

中國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而全美各地醫生的醫療水平基本是持平的,大城市與小鎮、大學醫院和專科診所並沒有顯著差異。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有一次查塔努加 (Chattanooga),一個位于田納西州的不起眼的小城,拜訪美國婦科腹腔鏡醫師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簡稱AAGL)的前主席劉宗源(CY Liu),作為全球知名的婦科專家,他居然不是在一個大型的“三甲醫院”內執業,而是在街邊租了一棟樓,和一個自己的學生合夥開設了婦科專科診所,在診所看門診。如有病人需要手術,就去一個鄰近的社區醫院做手術。在美國,醫院是不分層級的,有很多這類私人開業的婦產科診所在滿足著老百姓的基本醫療需求。

協和醫生談中美醫療到底差多遠?該如何改進?

圖片源自網絡

進一步深入下去,就不得不去談美國的醫學人才培訓體系。在美國要成為醫生,在醫學院畢業了以後,必須要經過全國性的考試和Match(即醫學生與申請醫院進行面試、 匹配—編注),獲得住院醫(residency)的機會,進入為期四年的住院醫師培訓階段,在住院醫結束以後,通過執照考試,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師。住院醫不算是固定的工作,在畢業以後面臨著三種職業前景的選擇,可以去醫療機構找工作,可以自己開業,也可以進入到2-5年的專業醫師 (fellowship)培訓體系中,向某一個專業進一步進行深造,真正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

協和醫生談中美醫療到底差多遠?該如何改進?

圖片源自網絡

身處在協和,做一個專科的醫師,我被很多患者需要。離開協和看外面的世界之前,我沒有太意識到這樣一種狀態的異常!正常的狀態是當老百姓有醫療問題時,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就可以找到可以為他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生。

......

針對此種情況,龔教授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開放醫師多點執業。公立醫院要做好培訓、教學工作;將特需醫療交給民營醫院來運作,讓專家按照市場的規律實現個人價值。

協和醫生談中美醫療到底差多遠?該如何改進?

北京尤邁醫學診所是北京協和醫院等北京知名三甲醫院專家的自執業平臺

2、首先是參考全球其它國家,建立起全國性的住院醫師培訓體系。別於以前住院醫培訓基地不重視醫師培訓的最終結果,以最終培訓出獨立工作的醫師作 為對基地的考核目標。

3、取消醫院級別評審。讓知名的專家就在街邊的診所裡面也可以找到,這樣病人就沒有必要非要跑到協和這樣的地方來找專家。

4、取消手術級別分類等限制醫院發展的制度。只要醫院有條件、醫師資質有保障,就應該允許民營醫院或者社區醫院開展一些高難度的手術。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可以為自己提供滿意醫療服務的合格醫生。

本文部分資料源自網絡

關注“北京尤邁醫學診所”或“尤邁銀杏會”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健康資訊和協和大專家背後的故事。若確認需要北京協和等知名三甲醫院權威專家服務,可添加微信號:youmaizs進行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