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三國第六篇--空城計的歷史真相

我們之前說到了三國中被後世封聖的關羽,關羽是”武聖“,但還有一位也被後世封聖,那就是”智聖“諸葛亮。諸葛亮的事蹟我們知之甚詳,最有名的莫過於空城計,諸葛武侯城牆上撫琴,嚇退司馬仲達十五萬精兵。那份從容不迫,運籌帷幄的姿態相當令人神往。至今為止,失空斬(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仍是中國京劇傳統熱門劇目。

閒話三國第六篇--空城計的歷史真相

演義中記載: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擊潰馬謖奪了街亭,又乘勝連下天水、南安、安定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蜀軍的後方西城。諸葛亮正在西城中,手下只有五千殘兵,還分了一半去搬運糧草了,在此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下令將旌旗盡皆隱匿,所有人不得出入,大開四門,每一門配二十軍士扮作百姓清掃街道,而他自己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司馬懿到了城下見如此模樣,叫停大軍,觀察片刻便立即退兵,其子司馬昭問他何故退兵,司馬懿回答說:“孔明此人平生謹慎,從不弄險。今日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若進城,必中其計。你怎麼可能知道其中奧妙?快快退兵為上!”

就這樣,諸葛亮親自導演了一場精彩的“空城計”,利用司馬懿多疑的性格,嚇走了十五萬大軍。

閒話三國第六篇--空城計的歷史真相

但是如此劇情卻經不起推敲,小小一個西城能容納多少兵力?一萬估計已經是極限了,司馬懿如此精明難道看不出來嗎?而且《孫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此時司馬懿兵力至少十倍於諸葛亮,就算城內有埋伏而不敢進城,也可以將西城四面團團圍住,將諸葛亮困死於城中,且諸葛亮當時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必然被困死城中。何至於掉頭便走呢?

魏叔子《目錄》中還有個更有趣的說法:”若今日遇山賊,直入城中,捉將孔明去矣。“權當一笑,但此時在街亭與諸葛亮交戰的並非司馬懿,而是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而司馬懿此時正在都督荊州,鎮守宛城,何來與諸葛亮交戰之說。故此得知此事為虛妄。

閒話三國第六篇--空城計的歷史真相

但空城計這件事從哪流傳出來的呢?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裴松之引注了一個內容,是一個叫做郭衝的人寫出來的。這個郭衝是西晉人,大概是諸葛亮的眾多粉絲之一吧,覺得現在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遠遠不夠,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就是說我這裡還有五件關於諸葛亮的事情是你們大家不知道的,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計。諸葛亮的空城計最早也是見於郭衝的這篇文章。

但是三國曆史上有沒有真正的空城計呢?有!但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曹操。見於《魏書》中,說是一次曹操與呂布交戰,呂布突然引兵來攻城,城中兵少不足千人,而呂布與陳宮有萬餘人,曹操急中生智,將婦孺叫上城頭守城。呂布來了之後,見如此模樣,與陳宮說:曹操這人太狡猾,城外密林中必有埋伏,不要進入曹操的埋伏圈,於是引兵退十餘里,第二天再來時,曹操的部隊已經回來了,於是曹操真的在城外密林中佈下伏兵,還故意將部分軍士露出林外,呂布認為這必定是曹操的虛張聲勢,其實並無伏兵,於是引兵向前,曹操伏兵齊發,大敗呂布。可見曹操的虛實之計用得非常巧妙。

閒話三國第六篇--空城計的歷史真相

還有一個類似的案例,但是空營計而非空城計。裴松之引注的《雲別傳》中記下了這件事:黃忠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之後,曹操親自統兵來爭奪漢中,黃忠認為可以去劫曹操糧草,便與趙雲約定時間返回,若過期不回便出寨接應,後來過了約定時間黃忠還未返回趙雲便帶了幾十騎出去接應黃忠,正遇曹操大軍,情勢緊急,趙雲只能衝破曹軍且戰且走。

回到營內,張翼想關門據敵,但是被趙雲否決了,趙雲大開寨門,偃旗息鼓。曹操追至,見寨門打開,怕趙雲有伏兵,便引兵離開。曹軍撤退時,趙雲命令大聲擊鼓,只以軍弩在後面射擊曹軍。曹軍驚駭,自相擁擠踩踏,掉入漢水中的不計其數。劉備第二天早上親自到趙雲營地觀看,讚賞趙雲說:“子龍一身都是膽”。

閒話三國第六篇--空城計的歷史真相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諸葛亮為: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說的是,諸葛亮是個出色的政治家而非軍事家,而且諸葛亮一生以謹慎出名,斷不會奇謀弄險。

若覺此文甚佳,煩請移步文首,見“關注”二字,即以鼠標急擊之,必破矣!以便日後與君青梅煮酒共論三國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