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红,那么有钱有啥用,还不是嘴里塞满了土,被乱棍打死


那么红,那么有钱有啥用,还不是嘴里塞满了土,被乱棍打死


做为皇帝,身边少不了有几个贴身太监,有的太监干了一辈子也默默无闻,为啥,他只是贴身并不贴心啊。

有的太监会来事,善于揣摩主子的心里,而得到皇帝的宠爱。

贴身只是形式,贴心才最主要。

汉桓帝身边就有这样一个

既贴身又贴心的太监。

他叫王甫。

世上不爱财的人很少,不贪财的太监就更少了。

王甫不但贪财,而且越多越好。

仗着有皇帝宠爱这块招牌,

棸敛财富就方便多了。

随着财富的增加,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也许,这跟钱多有关系。

钱多,不但身子肥了,胆也肥了。

王甫不仅胆子大,而且很大。

算计敲诈大臣百姓不过瘾,他又把目光瞄上了皇上的亲弟弟。

桓帝有个亲弟弟叫刘悝,桓帝继位后,被封为渤海王,后来因为“谋为不道”被贬为瘿陶王。

在为渤海王时,刘悝食邑一郡之租,被贬瘿陶王后,食邑为一县之租。

这差距太大了。

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刘悝,感觉自己的手头紧的不行。

这还不算,刘悝还有一个坑爹的儿子,是继承王位的那个。奢侈豪华不说,还挥金如土,现在倒好,金没得挥了,只剩下土了。

钱少的日子不好过,尤其象刘悝这样的皇亲贵族,过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一下子冷冷清清,粗茶淡饭,怎么受得了。

那么红,那么有钱有啥用,还不是嘴里塞满了土,被乱棍打死


对于刘悝,钱少的日子不是不好过,简直就是没法过。

他想跟皇帝哥哥说说,让他回到从前的岗位。

可是,皇帝不是说见就能见的,亲弟弟也不行。

他左想右想,想到皇帝身边的“红人”王甫。

必定皇帝身边的人,说话方便,抽空就把自己这点事给办了。

他跟王甫私下达成交易,如果王甫能说动皇帝,恢复自己原来的职务,他给王甫五千万酬谢。

王甫这个人很现实,就是先给钱后办事,刘悝许愿再多,他没得到一分钱实惠。王甫口头上应承,心里很是不爽。

打白条,能办事吗?

王甫的原则是,

不见兔子,

不撒鹰。

那么红,那么有钱有啥用,还不是嘴里塞满了土,被乱棍打死


王甫不但半句好话也没替刘悝说,连渤海王的事也不再桓帝面前提起。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桓帝病重,躺在病床上的桓帝思绪万千,他想起之前对自己的同胞弟弟处罚可能太重了,于是,写下遗诏,恢复刘悝渤海王的爵位。

刘悝又过上了从前的日子。

王甫怎么也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突然,他只好将计就计,在刘悝面前装好人。

他找到刘悝,对他说,我可是好话说尽,才使皇帝在临终前幡然改悟。

言下之意,该做的我都做了,你也该兑现你那五千万的酬谢了。

刘悝虽然每天吃喝玩乐,但心眼一个都不缺,他早知道王甫根本没有在兄长面前帮自己说话,自己能恢复爵位,是兄长念及手足之情,跟你王甫没屁点关系。

所以,他不但一分没给,还把王甫大骂了一顿。

从此,俩人结下了梁子。

太监的性格都有些扭曲,跟正常人不大一样,王甫也是如此,残忍阴险。

他咽不下这囗气,便想找机会报复刘悝。

桓帝之后,便是灵帝。

由于桓帝无子,太后便安排章帝之后河间孝王刘开的后代刘宏继位。

王甫一看,这里面有文章可做,便向灵帝刘宏进言,说刘悝非常不满您当皇帝,按理继位的应该是他。这皇帝他当才对。

灵帝听后虽然没表示什么,实际上心里是相当不痛快。

王甫心中暗喜,刘悝,你的好日子应该不多了吧。

过了一段时间,灵帝也没什么实际行动,王甫觉得火候还是不到,应该再加点油,把火烧起来。

于是,他买通尚书令,让他诬奏有人要迎立刘悝为帝,并且刘悝也在招兵买马,时刻为继位做准备。

那么红,那么有钱有啥用,还不是嘴里塞满了土,被乱棍打死


灵帝闻奏盛怒,以大逆不道之罪,把刘悝逮捕入狱。刘悝被逼无奈,在狱中自杀。

受此案牵连者有一百多人,刘悝妻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奴婢二十五人,及相国以下官员全部被诛杀。

刘悝最终还是被王甫害死了。而且死的很凄惨。

那时,汉朝不允许官员经商,一经发现,“迁徙免罢”。对官员做生意惩罚是非常严厉的。

王甫当时已经是官至中常侍,正部级了。

但王甫却知法犯法,与一些郡守商人勾结,大肆敛财竟有七千万之巨。

王甫暗中操纵经商一事,被京兆尹杨彪知道,杨彪把此事上告于司隶校尉阳球。

此时,灵帝已经驾崩,大汉朝当家做主的是汉哀帝。

阳球避开王甫,进宫面见哀帝,把王甫经商一事,原原本本向哀帝做了汇报。

得到哀帝允许后,王甫被捕入狱。

有的人就是这样,得势的时侯,目中无人,牛的不行,一旦失势,立马就怂了。

王甫就是这种人,还没用刑呢,裤子就尿湿了几条。

全招了

不过,招是招了,但此人作恶多端,时人恨之入骨,所以,很多刑具还是让他从头至尾都尝了一遍。

最后,王甫的嘴里塞满了土,秛乱棍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