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老子墓:被尊道教始祖成太上老君,60年代墓地被毀今仍斑駁!

老子墓:著作《道德經》是海外最受歡迎之書,墓地卻悽清荒涼!

老子大家並不陌生,老子又名“老聃”,本名叫做李耳。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在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以及哲學家。世人對老子的理解,多是道教始祖以及或者是道家創始人。老子創立道家這是無可辯駁的事,莊周後來曾承續老子道家,繼續發展。是道教的人自願將老子尊為始祖,稱起為太上老君,或許這是受道家學說啟發吧!

實拍老子墓:被尊道教始祖成太上老君,60年代墓地被毀今仍斑駁!

老子最初曾擔任守藏史,相當於如今的圖書館館長,或許是經歷使然,所以老子才有博覽群書的機會,為後來著作出《道德經》做了鋪墊。《道德經》5000言,卻飽含了世間智慧,現如今是海外最受歡迎的書,地位都比《聖經》高,堪稱是不可思議。其實人活到越後面,越會對《道德經》覺得驚奇,為什麼老子能看的這麼清晰透徹呢?難道他真的是神?

實拍老子墓:被尊道教始祖成太上老君,60年代墓地被毀今仍斑駁!

大家或許不陌生孔子曾經來和老子交流,可以說孔子一定程度也有受老子的影響。雖說孔子是聖人,但老子其實也不輸,所以又被稱為東方三聖人之一。老子一生是個傳奇,經歷撲朔迷離,甚至連他的死,都成了迷。史書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就沒了蹤跡。有人說老子化胡,到了印度指點了釋迦牟尼,但事實究竟是如何,我們並不知曉。

實拍老子墓:被尊道教始祖成太上老君,60年代墓地被毀今仍斑駁!

但是《道德經》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所留是不假的。史書多記載老子辭官歸隱,到了函谷關時候,函谷關令尹喜請求老子留言,於是才有了《道德經》。在《水經注》中,曾記載了老子的墓地所在,《水經注》說“就水出南山就谷,北徑大陵西,世謂老子墓”。這大陵就是如今陝西的大陵山,老子墓就在這裡。

實拍老子墓:被尊道教始祖成太上老君,60年代墓地被毀今仍斑駁!

在大陵山有一個山洞叫做“吾老洞”,據說是老子晚年生活的地方。這個洞有8尺寬,但是卻深不可測。因為老子在大陵山生活、著經、安葬,所以大陵山吾老洞也成了道教的祖庭聖地。老子在學者中也有地位,所以自然也是歷代文人拜謁之地。按理說應該是繁華才是,但是60年代,老子墓曾經歷一些事墓地也被毀了,雖然後來修復,但仍然斑駁。

實拍老子墓:被尊道教始祖成太上老君,60年代墓地被毀今仍斑駁!

可以看到老子墓簡單,甚至還不如一些道觀以及寺廟,普通至極。僅有一個大香爐和兩張燈的建築,看起來悽清荒涼令人不敢置信。墓碑也荒涼如斯,斑駁落漆,這樣聞名的人身後事竟是這般,想必說出去人們也不知道。

實拍老子墓:被尊道教始祖成太上老君,60年代墓地被毀今仍斑駁!

或許老子本人也不在意吧,畢竟能著作出《道德經》的人,應該是豁達的,心內自有乾坤,當不會對這有意見,或許老子還會覺得憋屈?想想老子的行徑,或許化身一捧灰隨風逝去了無痕才是老子的心願,畢竟他是那樣一個自由肆意看盡人生百態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