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才是真正的“懟神”,隨口一句髒話,被當作口頭禪流傳2500年

導語:讀書時期我們常被教導,要想讀書讀得好,必須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回想起來,有一些書籍的確教會我們做人、甚至會影響我們一輩子。比如《論語》中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滿了人生哲理,而說出這些言論的孔子,更是被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

孔子才是真正的“懟神”,隨口一句髒話,被當作口頭禪流傳2500年

《論語》

通過《論語》,我們認識了虛心求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也學會了重視良師益友,更懂得了孝道的真正含義。當年孔子倡導“丁憂”,也就是說如果朝廷官員遇到父母去世,無論他所任何職,都必須在得知喪事的那一天就辭官回到祖籍守孝27個月,以示對父母的尊重和不捨。

孔子才是真正的“懟神”,隨口一句髒話,被當作口頭禪流傳2500年

孔子和學生們

但這一禮制卻遭到了其學生宰予的極力反對,他認為守孝的時間太長了,這些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學習和工作,不如將期限改為一年。孔子立馬反駁:天下人都支持守孝三年,你卻守孝一年,能夠做到心安嗎?宰予仍表示不理解。平日的學習中宰予也經常與老師發生爭辯,所以孔子對他的印象一直不算太好。ò

孔子才是真正的“懟神”,隨口一句髒話,被當作口頭禪流傳2500年

孔子畫像

因為在孔子看來宰予不守禮制此為一不敬、而他當面衝撞師長此為二不敬。而兩人之間的矛盾爆發點在於宰予很喜歡白天睡覺(單純個人癖好),孔子則誤認為是他對自己的不滿,所以在教導其他弟子時將宰予當作是反面教材,稱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句話也一直被沿用到了近2500年的今天。

宰予雖然在孔子看來是個不滿意的學生,但在後人眼中的他卻完全不同,甚至對他還有很高的讚譽。唐朝時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在北宋時又加封其為“臨淄公”;再到明朝時更是被追封為“先賢宰予”、將其位列於“孔門十哲”中的‘言語’科之首。

參考資料:《論語》、《晉書·袁悅之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