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的女生相亲要有车有房?你怎么看?

北极菜鸟


这件事不仅合理而且理所应该。

为什么?

你都说了是相亲,相亲就是筛选,比较,选择的一个过程,你如何能在多个相亲对象之中脱颖而出,让女孩选择你,无非就是看你的条件了,最直观的,长相,身高,学业水平,毕业院校,工作收入,家庭背景,自己想一想,你也是同样的以某些条件在筛选她,所以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要抱怨女生相亲要求有车有房。

究其原因,是因为你们没有感情基础,女孩不喜欢你,女孩还没有爱上你,而相亲的形式就是要求对方成为自己下半生的另一半,为了自己可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只能要求你物质条件好一些,这样才不会觉得自己很亏。

如果你是通过其他方式认识的一个女孩,以朋友的身份去相处,培养感情,以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女孩,等到她完全喜欢上你,爱上你的时候,相信你也会知道,女孩是不会要求你有车有房,她会愿意和你同甘共苦,甚至是你去哪里,她跟到哪里,只要你的爱就好了。

同样的,如果你和一个女孩通过相亲认识,而你并没有给女孩那种非你不娶,相亲就必须带有目的性的感觉,这样说相亲不过是认识新朋友的一个方法而已,而后你再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更是顺其自然的。


破洞子


现代的社会人人都比较缺乏安全感,房和车在中国结婚算是一个比较硬性的要求了,相亲找对象跟自由恋爱的不同,不论男女肯定都想找条件比较好的,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所以这个本质上是没错的。

如果说要求过分,比如必须在什么地方,必须多大,车必须几百万以上,房子车子都要写自己的名字,一定要在娘家买之类的条件可能就需要仔细考虑考虑了,也许是价值观不同。

爱情这个东西本身不是物质的,但是缺乏了物质的基础,刚开始再好,最后也都有可能扛不住。


Mr贝叔


最近在浏览帖子的时候老是看到一些充满相亲话题的讨论——在相亲中受挫的男女开始猛烈抨击女性或者男性,把自己打扮成一种不合理社会安排的受害者,充满戾气。大多数人对物质的要求是排在第一位的,精神层面总是在后面排队呢,那么物质的代表房子和车子必然是首当其冲的。

相亲的时候互相摸对方家里经济状况的底细,甚至一开始就明码标价,确实挺让人难受的,它反映了社会的而很多问题:尚未体制化的贫富分化(或者说阶级固化还没完成的过渡期里,人们无所适从。解释一下,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有的人一下城市房产多到数不过来,有的人几近赤化,但是我们贫富分化出现时间不久,所有的这些人还都混在一个池子里,甚至大多数有钱人也都是穷过的,他们能跟穷人对话,他们能理解穷人在想什么,他们早年的同事朋友有很多穷人,互相给孩子介绍一下相亲对象,很容易就法案生不同阶层的碰撞了。穷人家的女孩子还想嫁个富裕的男孩,富人家的女孩子还不知道对面坐的这个相亲对象家里是什么底子。

先不说相亲,先说说我的小学同学。我们同学里有厂长家的子弟,有住专家楼的工程子弟,有我这样普通家庭的子弟,也有个别非体制内、在厂里摆摊卖菜的子弟,那时候都上一个小学一个班。后来发现厂领导子弟出国了,知识分子子弟考上985,普通职工子弟上个一般的大专院校,菜场子弟从父业卖菜去了,也就是说阶层开始分化。但是最早的时候,大家是混在一起的,今天留学归来、在北京央企工作的厂长儿子见了卖菜的还是能聊个几句的。或多或少人们生活还是有交集的。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人的孩子,还会上一个小学一个班吗?三十年之后,央企中层的儿子跟卖菜的儿子还会有半毛钱的关系吗?这不是开玩笑嘛,你当那重点学校、学区房都是纸糊的摆设吗?

我们这代人生活在贫富分化初现,但分化尚未体制化的时代,不同阶层的人还在碰撞,而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在体制化了的社会分层中。所谓体制化,就不仅仅是经济的分化,而是从社会地位、地里、心态、观念、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三观,最后是文化和语言的全面分层。如果我们不说同样的语言,我们如何相亲?

人们经常说中国人太功利了,但是有没有想过,西方人不在乎房子车子,为爱情结婚,其基础是什么?简单的说,更在纽约东区的人约会,一般不会关心他是坐公交来的还是开车来的,哈罗公学的两位朋友介绍相亲,一般不会一见面就想知道对方伦敦有几套房。我们是暴发户,暴发户就是功利、刻薄、仗势欺人,人家都是贵族,贵族不需要刻薄,不需要仗势欺人,因为体质和文化已经把筛人的脏活都干了,不需要每个个体再亲自动手去问对方有没有房子车子了。有些人可能觉得我说的太夸张了,外国不是有好些街上碰到的,搭个讪最后谈恋爱的故事吗?我不否认这些故事的存在,但是这才体现了体制化的贫富差距的力量:上东区的富二代不会出现在布鲁克林的咖啡馆里的,是不会去法拉盛的苍蝇馆子吃中餐的。就连地理隔离这种脏活,他也帮你干了,它保证你在自己生活圈内的大街上一见钟情的女子,跟你是差不多阶级的。

我以前子在北京,发现我能认识的人比我有钱太多的和比我穷太多的人里,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没有那种周末炒两个小菜叫到家里吃饭的朋友。大底上住我们小区的,跟我经济情况都差不多,和我是朋友的想法差不多的都是教育水平相当、社会地位相当的人,吃完晚饭在家门口公园溜达,在回龙观公园、在奥森或者朝阳公园,碰到的姑娘小伙是不一样的。我就想,未来如果还存在家长介绍相亲,或者相亲太落后被淘汰,进步成从自己生活圈范围里寻找真爱,无论怎样,对象都不会太出圈了。

大家知道海淀区的学区房炒到二十万一平方,等这批小学生进入婚姻市场,不需要问对方有没有房有没有车,只需要核对经历,哦,原来你是中关村三小+人大附毕业的啊,我也是我也是,好巧啊!这就认识了。他们会是真诚的,他们会有爱情而不是算计-毕竟有共同生活体验的人更有共同语言-但是我们今天还能感受到,这里面其实试是有筛选的。你要不信,再看看上海的幼儿园和小学是怎么面试家长的,那面试题,比你家有房有车更可怕。

不论男女,现在这种一见面就问房问车的情况确实挺讨厌的,但是它的背后暗含一种逻辑:没房没车的跟有房有车的居然还能坐一块吃顿饭,父母辈里居然还有个别真诚的相信穷人和富人家的小孩门当户对,值得介绍一下,一个人上的什么学找的什么样的工作在那个社区长大的居然能不嗯呢该直接反应他爹妈加存多少钱,能不能买房,自己家负担不起房子的女孩居然想认识一个能负担的起房子的男生,家里一穷二白的男孩相亲还能相到自己“养不起”的“拜金女”。

二三十年后再回顾这段时间的社会,我们大概会给它一些诸如浮躁、肤浅、拜金、缺乏风度的标签,变动的时代缺乏所谓“道德”,因为“道德”都是沉淀已久的价值观和安排,而我们还没有尘埃落定。但是作为自古都很重要的物质基础——房子,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想要屋有娇妻,必须吾要有屋。


箱包佬


现在的社会男女结婚,自由恋爱的很多,相亲的也不少,具体情况要分地区的,有的地方相亲现象非常普遍,我有个同事来自于河南,听他说他们那边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结婚大部分是靠相亲,有的人过年假期回家,利用过年期间就可以相亲几十个,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在相亲的过程中,女方要求男方有房有车,那是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女方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想再物质方面有保障。

相亲和自由恋爱不同,恋爱是有个过程的,男女双方在恋爱的过程中对双方的性格,个性,工作,潜力方面都会有深入的了解,只要认同了对方的人和能力,也就不一定硬性要求那么多物质的东西了,相亲却不然,短期内互相肯定不可能了解的那么深入,只能通过媒人在中间周旋,哈哈,所以彩礼,房,车就成了相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硬性要求了!


义薄云天壤之别


这是好现象,证明时代和社会都进步了。要知道,在五、六十年代相亲时只问能不能吃上口饱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就是那个时代生动的写照。


现在不同了,人们思想境界、经济水平和物质层次提高了很多,吃饭不再是问题。女生嫁汉的要求也提升到住得舒服不舒服,出行有没有面子。让一个穿着纱裙皮草螓首蛾眉的女生大冬天的坐在一辆一动就响的破电动车上,让咱也看不下去。


人,生活的首要基础就是衣、食、住、行,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必然向更高的阶段进步。


或许下一代,相亲时不再问有车有房,而问有没有别墅,开不开飞机?


所以,一个愿意上进并愿意跟男生踏实过日子的女生在相亲时问你是否有车有房,没毛病!恭喜你,她是个正常人。


的卢飞雪


美满婚姻=感情+物质,缺一不可


风轻云淡60215256


有车有房是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基本能力的肯定,没车没房可能会是连家都养不起的懒于奋斗的男人!所以女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幸福着想,才会提这样的条件。


丑女的幸福可可


这些要求,无可厚非。但都要考虑双方的条件,两个人结合是为了组建家庭过日子,毕竟,中国还是农村人口多,在农村,不见得就不好过啊!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幸福是过给他人看的。


手机用户6227265703


不选有车有房,难道选没车没房?


小刚3426


你也可以要求她身高三围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