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未來經濟的10個問題

智能经济问答 | 关乎未来经济的10个问题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智能+”的重要戰略:“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之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於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投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如何理解“智能+”和“智能經濟”?如何感知“智能+”向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各大產業的擴散進程?4月17日,畢馬威、阿里研究院、釘釘將聯合舉辦“智能經濟主題報告發佈會”。屆時,將發佈四份智能經濟主題報告,從智能技術、智能製造、智能組織和智能分工等四個維度對“智能+”做了系統闡釋。歡迎參會!>>>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

智能经济问答 | 关乎未来经济的10个问题

早在1月6日,阿里研究院在新經濟智庫大會就發佈了《解構與重組:開啟智能經濟》報告,提出產品、個體、組織、產業、世界都將經歷從1到0的微粒化解構,智能化重組。3月12日,阿里巴巴研究團隊又發佈了關於“智能+”的重磅報告:《從連接到賦能:“智能+”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四個方面展開:從“互聯網+”到“智能+”;“智能+”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智能+”讓生活更美好;“智能+”助力全球化與經濟治理。

為了更加通俗地理解智能經濟,我們從智能技術、智能製造、智能組織和知識分工四個維度梳理出“十問十答”,以饗讀者。

Q

A

&

問:什麼是智能經濟?

答:智能經濟是在“數據+算力+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流動的自動化,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新形態。

智能經濟的底層技術支撐:雲計算、邊緣計算、5G、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群落的“核聚變”。

智能經濟的運作範式:“數據+算力+算法”範式的生長與擴散。

智能經濟的服務機理:“描述-診斷-預測-決策”的精準化、即時化。

智能經濟的經濟形態:消費端和供給端的高效協同、精準匹配。

智能經濟的治理體系:協同化、自動化、全球化。

問:中國智能經濟將是怎樣的發展路徑?

答:消費端倒逼拉動供給端,消費端的數字化能力向供給端遷移,將是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的獨特路徑。

中國消費端的數字化水平領先世界。中國擁有全球第一大規模的網購人群(超過6億),全球第一的網絡零售規模(2018年交易額超過9萬億元),快遞物流數量全球第一(2018年507億件),移動支付規模同樣全球第一。但中國供給端的數字化水平仍然較低。品牌:中國中國企業全球性品牌相對缺乏。營銷:精準營銷能力不足。開發:新產品開發週期長,缺乏數據驅動的產品研發。製造:數字化工廠的比例低於歐美(歐洲46%,美國54%,中國25%)。供應鏈:柔性生產、定製化生產能力不足,數字化能力不夠。

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致於力推動企業實現端到端全鏈路數字化,為消費端和供給端架起一座數字化能力遷移之橋,探索一條數字化全面轉型之路,進而推動和引領數字經濟的創新者走向“智能+”時代。

問:智能技術和以往技術浪潮的不同點是什麼?

答:多種技術的集成是本次智能技術浪潮的核心特徵。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不斷的融合、疊加、迭代中,為智能經濟提供了高經濟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智能技術底座,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一個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能處理、精準決策的萬物智能時代。智能技術群的融合與疊加類似“核聚變”,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投資的沃土。智能技術將全面更新現有技術基礎設施,重新定義商業模式,重塑未來的經濟圖景。

問:智能技術如何越過創新的“死亡之谷”?

答:科技創新無法有效地商品化、產業化,科技成果與產業化發展之間出現斷層,也因此被稱為科技創新的“死亡之谷”。智能經濟的到來,為技術產業化這一世界級難題給出了新的路徑。

超速崛起的巨型互聯網平臺,正在為新技術的產業化創造一個獨特的市場,平臺經濟正成為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孵化器、加速器,正在彌合科技創新與市場化的鴻溝,也正在為跨越創新“死亡之谷”給出一條全新的路徑。互聯網平臺經濟體構建了一個開放、共享、協同的創新體系,推動了創新主體、創新流程、創新模式的深刻變革。

問:智能製造的內涵及意義是什麼?

答:智能製造的初步體系,在2020年前後將逐漸顯現出它的“大模樣”,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

智能製造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動是具有革命性的。它的意義,就在於如何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不確定性:讓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自動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以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化。

就社會而言,“數據+算力+算法”引領的智能製造,帶來了工具革命,也帶來了決策的革命。工具革命以自動化的方式讓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決策革命則以智能化提高了決策科學性、精準化。就企業而言,只有儘早確定以價值為導向的智能化升級戰略, 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問:智能製造業與傳統制造業有何本質區別?

答:智能製造與傳統制造體系的差異主要表現為:智能技術和大數據驅動;消費者的全流程參與;供應鏈體系向協同網的轉變等。具體體現以下五個方面:

1、需求發現從間接到直接,工業大生產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豐富商品,到上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賣方市場逐漸轉為買方市場,個性化消費的浪潮也開始出現。在智能化時代,隨著“數據+算法=服務”這一邏輯的持續演繹,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正在被進一步地識別、激發出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已經開始主動地參與到研發設計環節。

2、研發環節從串行到並行,從信息化、數字化到智能化,企業的研發流程,正在由“串行模式”向“並行模式” 加速演化,從而大大縮短了研發週期。

3、採購環節自動化、低庫存化、社會化,過去的IT時代,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伴隨現代零售業和物流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大中型企業普遍建立起了自己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智能商業下的採購環節,將呈現以下幾個特徵:第一,低庫存乃至零庫存;第二,社會化協同;第三,智能化、自動化。

4、從生產環節來看,未來的“車間”將呈現出多方面的巨大變化,僅從設備、效率、組織三個方面來看:第一,生產設備的智能化。第二,數據和算法驅動生產效率持續優化。第三,生產組織方式的靈活化。

5、營銷和售後無所不在的智能化,過去的消費者,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黑箱,即使擁有“會員體系”的企業,也難以實現與消費者的實時互動,難以與消費者共創價值。而在智能化、數字化的環境下,隨著消費者數據的不斷沉澱,消費者的概念,也正在由“客戶”變成“用戶”,並進一步地變成“產消合一”視角下的“價值共創者”。在企業與消費者的實時、持續 互動中,智能化也已經越來越無所不在了。

問:什麼是數字化的企業組織?

答:很多人將IT時代流程工作的管理模式,當作評判企業組織數字化的標準。按照這種標準,中國許多企業組織早已完成了“數字化”轉型。但現實情況是,很多所謂的“數字化”企業組織根本跟不上數字經濟的時代步伐。

真正實現數字化,首先變革的應該是管理思想,要從流程效率轉向以人為本; 接下來是通過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完成人與人, 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各個維度上的數字化,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創新力,最終將以 人為本的數字化管理思想落地。

問:智能組織理想狀態是什麼樣子?

答: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組織的形態也在不斷演進,智能組織成為未來組織的發展方向。根據智能組織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可將智能組織劃分為1.0-4.0的四個階段。智能化組織的理想狀態,具體表現為極致的客戶個性體驗,自驅動、即時增值的在線多向交互,無界的群體價值創造,統一的標準化接口,全自動的智能驅動,積極高效的網絡協同。

為了能夠打造智能組織,我們需要建立起更為寬鬆的管理環境,聚焦於組織對個人的賦能,將產業數據與管理數據打通,借力打造企業全價值鏈在線化的工作平臺、實現組織的智能驅動,還要基於業務發展需求,調整自身組織形態,形成一種 接口透明、能夠激發群體創造的組織模式,最終五位一體形成網絡協同的組織能力。

問:什麼是知識分工2.0?

答:1936年哈耶克在《經濟學與知識》中提出了“知識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基於知識的分工,也即知識作為一種商品參與到市場交易中,並湧現出一批基於知識進行交易的企業或個體,進而發展出一套基於知識創造、傳播、複用的產業體系。

回顧過去40年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演化,在集成電路產業,大量的設計、製造工業知識被封裝為IP,固化在賽博空間,可以被重複調用、使用和封裝,並催生了IC設計、仿真、試產、製造等環節的工業知識交易市場,設計生產過程中70-80%的工作變成對現有的IP進行調用、拼接,大幅提高了芯片設計、仿真、製造、測試的效率及產品良品率。當專有的工業知識通過被封裝為代碼化的電路,得以脫離有形的硬件產品,開始作為獨立的產品、商品進行傳播、使用和交易,基於知識交易的新業態逐漸顯現。可以稱之為是知識分工1.0階段。

當前,智能經濟的發展階段,表現為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的演化。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服務作為知識被封裝為軟件、APP等形態,是消費互聯網階段“基於知識的產業分工”的重要形態之一。到今天,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構建工業知識創造、評估、交易體系,提高工業知識的複用水平和效率,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模式,基於知識的產業分工新業態正在進一步地大量湧現。可以稱之為是知識分工2.0階段。

問:知識分工2.0視角下,智能經濟研究的重大議題有哪些?

答:實踐研究: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前沿實踐是什麼?實踐是思想的活水之源,目前對製造型企業一線實踐的記錄、觀察、梳理、分析,仍然較為缺乏。

路徑研究:消費互聯網如何帶動工業互聯網?中國在消費端領先的數字化能力、新分工體系,如何向供給端遷移和傳導?

理論研究:智能經濟的理論框架是怎樣的?智能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目前正在成為共識。對這一新興的、浮現中的經濟形態,它的定義、範圍、規模、價值創造機制、分工協作體系等,都需要研究者展開系統性的研究。

治理研究:知識分工2.0時代的治理體系是什麼?有分工就有協作,廣泛意義上看,治理是協作體系的一部分。消費互聯網時代發展起來的“協同治理、全球化治理、自動化治理”等初見成效的治理方式,在智能經濟時代將如何變化?

未來研究:人工智能對經濟分工有哪些影響?在未來高度智能化環境下,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物種,如:無人工廠、無人汽車、無人貨架商場、機器人……。未來關於“經濟分工”的研究,所要處理的議題將不只發生於人人之間,而是也包括了人機之間。

智能经济问答 | 关乎未来经济的10个问题

DT時代 共創新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阿里研究院

在這裡讀懂未來

阿里研究院微信公眾號:aliresearch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