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目:珍惜每一個清潔而明淨的日子

贈予你忘憂的風 | 第1356期

朱衛東「為你讀詩」| 清明節目:珍惜每一個清潔而明淨的日子

《在春天》,Martiros Sarian,1904

▾ 點擊收聽 ▾


蘇堤清明即事

為你讀詩:朱衛東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昨晚在「為你讀詩」古詩詞付費訂閱專輯中,我們講了“寒食節”,今天特別說一說“清明”。明日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清明又稱為踏青節。它變成一個節日,也與寒食節有關。想了解寒食節及更多古詩詞節目的朋友,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古詩詞專輯。

在我們的記憶和傳統中,清明一直是祭祖掃墓的重大節日。談起清明,內心充盈的往往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悲傷氣氛。

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自有它與天氣物侯相聯的動人之處。《曆書》如此解釋“清明”這一名字的由來:“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節目一開始為大家讀到的這首古詩,就來自於宋代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描述的正是這樣一個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的場景。《歲時百問》中寫道:“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好一個“清潔而明淨”,多麼可貴,多麼動人。《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所謂“清明風”,說的正是仲春與暮春之交,這股來自於天地間的清爽明淨之風。

相信大家對這樣的風,格外有著體會:當梨花盛開,綠柳抽條,如此這般的風吹來,帶著萬物生長的味道,如何不令人感到神清氣明,暫時忘憂。

前不久播出過一首波斯詩人魯米的小詩,也講過風的奇妙,他說:

當一天

風是完美的,

帆只需要開啟, 世界充滿美感。

今天正是這樣的

一天。

但願你的今天和明天都是這樣的一天。

如有可能,清明這一日除了祭祖之外,你還可嘗試沐浴、鞦韆、插柳、風箏等……試試用眼睛和心靈,感受這歡暢而潔淨的春天。


當清明潔淨的風吹來


-詩歌音樂-

配樂剪輯自作曲家、中國新世紀音樂代表人物之一鄧偉標的作品《風之語》、《空》。心動的瞬間,正是風起的時候。它吹來泥土、雨水、青草和生命向上生長的味道。


▎詩意的人

朱衛東「為你讀詩」| 清明節目:珍惜每一個清潔而明淨的日子

朱衛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新聞主播,「為你讀詩」讀詩藝術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