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唐朝被低估的詩人,忠勇兩全仁者無敵

1

公元768年,韓愈出生在河南孟州,3歲時父親不幸去世,由兄嫂養大。嫂嫂鄭氏待他如親生兒子一樣。

韓愈從小天賦極佳,學習刻苦,7歲能讀書,13歲能作文。

19到21歲,韓愈連續3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第。但韓愈天生一副倔脾氣,從不氣餒。這可能因為他自小是孤兒,早早學會了自立自強。他堅持己見,逆流而上,只要是認定的正確的事,縱使前面有刀山火海,萬丈懸崖,都毫不退讓。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膽氣。

韓愈:唐朝被低估的詩人,忠勇兩全仁者無敵

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都不虛此生。

24歲,韓愈第4次參加考試,老天不負苦心人,終於進士及第。 25歲這一年,嫂嫂鄭氏去世,韓愈視嫂嫂為母,顧不上考試,回家守喪5個月。

自此,兄長和嫂嫂兩個最親的人,都已經離他而去。韓愈悲痛之餘,也沒什麼可顧慮的了。以後的人生,我不管天下是什麼樣,我也不管別人的眼光,我只想活出自己的風采,而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2、

但回到長安,自25到27歲,韓愈3次參加吏部考試,均落選。

韓愈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屢考屢敗,這與他的理念與當時的文壇相背而行是有關係的。韓愈推崇先秦散文,反對浮誇盛行、言之無物的駢體文,並執意發起古文運動。

韓愈:唐朝被低估的詩人,忠勇兩全仁者無敵

逆勢而為難免會讓韓愈顯得鶴立雞群,格格不入,懷才不遇也就理所當然。 當時的韓愈心灰意冷,總是在成功的邊緣徘徊卻失之交臂,他感到極度不公正。氣憤之餘,便另謀生路,後面4年裡兩入幕府。

韓愈的幕府生涯也不太順利,於是在32歲第4次參加了吏部考試,幸運的是這次考過了。

這也許是老天對這個堅持了13年,不忘初心的儒家人的一個恩惠吧。有時候我在想,如果這次仍考不過,韓愈是否還會堅持下去?或許其他人會放棄,轉而另尋出路,但對於韓愈,可能是一條路走到黑。

有時候,聖人也需要一點運氣。

3

35歲那年,關中大旱,民不聊生,餓殍遍地。韓愈查訪此景痛心疾首。但當時的京兆尹李實卻隱瞞災情,謊稱糧食豐收,百姓安康。韓愈震怒,儒家的浩然正氣油然而生,直接向皇帝上奏《論天旱人飢狀》。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自己反遭李實等誣陷讒害,被貶為縣令。

這是韓愈仕途生涯的第一個挫折。

韓愈:唐朝被低估的詩人,忠勇兩全仁者無敵

其實韓愈仕途的坎坷,也是註定了的。他的個性,與當時的官場氛圍格格不入,被貶是遲早的事。可貴的是,韓愈不是那種知難而退,隨波逐流放棄人生信仰的人。他熟知了官場的腐敗,也看清了人性的醜陋,但是這些都改變不了他的理想和信念。

韓愈是那種能改變和影響周邊環境的人,而不是被環境給同化,這是他的魅力,他天生就是一個領袖。但是做領袖談何容易,把社會從一個方向拉回另一個軌道,需要揹負多少不被理解的罵名和嘲笑,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但歷史需要這樣的人,需要這種扶大廈於將傾的人。

韓愈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民族的脊樑。

4

任職縣令的3年,韓愈超出所有人的預料。他以儒家濟世愛民的理念,做出了一番業績,造福了一方百姓,贏得了群眾愛戴。

38歲,韓愈被召回長安,歷任國子博士,方員外郎,中書舍人等官,期間雖也因各種事由,又被貶了幾次,但總體而言官是越做越大。

韓愈:唐朝被低估的詩人,忠勇兩全仁者無敵

49歲,韓愈協助宰相裴度,平定了淮西軍亂,被授刑部侍郎。

此時的韓愈可謂位高權重,聲名赫赫,連他倡導的文壇復古運動,在他的推動下也是轟轟烈烈,一掃中唐腐朽的文風。 到了這個年齡,有了這樣的功績,按說可以躺在自己的榮譽簿上,頤養天年,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但是韓愈不同,他時刻保持著自己的理性和清醒。他不會因貧賤而自暴自棄,也不會因富貴而忘記初衷。

考驗馬上就到了,51歲這年,唐憲宗因為愛佛,準備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到長安。上行下效,京城頓時掀起一陣信佛狂潮。此時的韓愈卻一反眾人迎上獻媚之態,上疏《論佛骨表》,抨擊信佛之誤國亂民,甚至言辭激烈地說,應該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

韓愈:唐朝被低估的詩人,忠勇兩全仁者無敵

可想而知,唐憲宗看到這份奏表後的憤怒,終將韓愈貶為潮州刺史。當時的潮州可不是現在的樣子,那時還是荒蠻未化之地。

單單韓愈這份冒死上諫的勇氣,就強過同時代的白居易、元稹等人。他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錢,用的又不是自己的地,何必放著大好的前程不顧,惹得一身騷。但身為儒家的韓愈堅守著自己的底線:我是為國家為人民作官,而不是為了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

5

唐憲宗傻嗎?他難道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一己私慾而勞民傷財,他難道不知道韓愈是為了他的大唐?很快第二年,韓愈就被召回長安。

54歲那年,對韓愈又是一次生死考驗,但他像以往一樣,義不容辭,因為他以天下為己任。

當時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就是電影《刺客聶隱娘》裡講述的魏博藩鎮,新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被殺。朝廷赦免了帶頭人王庭湊及成德士兵,命韓愈為宣慰使,前往鎮州安撫。

韓愈接受任命,旋即出發,單槍匹馬直奔鎮州。當時皇帝和眾大臣都為他捏一把汗,但韓愈靠著自己的膽識和智慧,沒有動用中央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了鎮州之亂。

此事之後,韓愈在朝廷的聲望也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6

兩年之後,公元824年,韓愈走完了坎坷傳奇的一生,病逝於長安,享年56歲。

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來評價韓愈的一生再合適不過: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韓愈的強悍來源於他一心為國為民的信念,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雖然這些話說起來有點官方和肉麻,但在韓愈身上我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的決絕。

韓愈:唐朝被低估的詩人,忠勇兩全仁者無敵

我們不妨從韓愈的《左遷至藍關侄孫湘》這首詩中來一窺他的心底。這是韓愈上疏《論佛骨表》後,在被貶潮州的路上寫的,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我是新秀青年,喜歡讀書喜歡思考,歡迎來聊,一起分享新知識新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