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華語樂壇,有以劉歡,那英,崔健,毛阿敏等代表的華語內地樂壇,有周杰倫,費玉清,林志炫等為代表的臺灣樂壇,以及譚詠麟,陳奕迅,容祖兒為代表的香港樂壇。但說起華語樂壇,許多人便會首先想起了的是香港樂壇,從六十年代的根正苗紅,到七十年代的百花齊放,到八十年代的天王爭霸,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至千禧年後的一皇一後,香港樂壇的發展史像是一部史詩大片,有前戲的精心鋪墊,有高潮的跌宕起伏,有結局的引人感嘆。本篇文章將以一位地道廣州人的獨特視角,帶領各位讀者進入這個如此美妙,有趣的世界中。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2年9月,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而香港樂壇就從這樣的歷史背景當中孕育而生。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繁華的香港街頭

樂壇的萌生

六十年代初期,香港人口數量急劇上升,特別是遇到50年代末內地的自然災害,大量的內地居民湧入香港,導致香港60年代後接近300多萬人口。由於香港屬於英國統治,也是最接近內地的資本主義社會,國外利用香港收集中國大陸信息,而中國大陸亦都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作為與外界溝通的窗口。在這樣的情形下,大量的外國歌曲湧入香港,與本土的粵曲形成了激烈的碰撞。其中最著名便是1964年的風靡世界的甲殼蟲樂隊訪港事件。

1964年初,由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以及林戈-斯塔爾組成的甲殼蟲樂隊登頂英國音樂排行榜,搖滾樂壇從此進入甲殼蟲時代。他們的最初兩張專輯《請取悅我》和《披頭相伴》在海外吸引了無數歌迷的目光。藉助電臺和大規模市場宣傳,他們的專輯迅速取得驚人銷量,引發歌迷的狂熱。這一年,甲殼蟲樂隊進行了一系列巡迴演出。他們的第一站是歐洲,隨後是美國、香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甲殼蟲的到來在歌迷當中引發地震,為了一睹偶像的風險,很多歌迷如同發瘋一般,迫使當地政府出動大量警力維持秩序,有時甚至動用滅火水龍帶阻止歌迷靠近。當時躁動不安的年輕人因為甲殼蟲樂隊紛紛抱起吉他,組建樂隊,借歌曲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情。其中也不乏之後香港樂壇的佼佼者,比如許冠傑、譚詠麟等。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本港臺介紹甲殼蟲樂隊訪港視頻截圖

樂壇的建立

在一段樂隊建立浪潮之中,香港平穩的度過了六十年代。時間不知不覺的進入了七十年代,隨著彩色電視的普及,電視行業進入飛速的發展。七十年代中後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香港電視劇的黃金時代,香港最經典的電視劇絕大多數是在這期間拍攝的。電視劇的風行捧紅了一大批演員,像周潤發、鄭少秋、汪明荃、無線五虎將等,成為了香港演藝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時,粵語歌盛行和香港電視劇的推波助瀾也密不可分。當時正逢香港電視劇黃金時代,大量粵語電視劇出現,高收視率成就了其粵語主題曲和插曲的迅速走紅,並將這種新音樂潛移默化地植入普通百姓生活,讓人喜聞樂道。鄭少秋、關正傑、葉麗儀、羅文、甄妮都因演唱熱門劇集的歌曲而名聞遐邇。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生及發展,由香港電臺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誕生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可以說是樂壇建立的重要標誌,結束了之前的小打小鬧的局面,形成了專業的商業運作體系。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港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運作包裝制度,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在整個粵語流行音樂和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談起樂壇的建立,不得不談的就是被譽為“香港第一代”歌神的許冠傑以及著名的香港作曲家及編曲家顧嘉輝。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鬼馬雙星唱片封面

許冠傑,香港歌壇早期最著名歌手,他對於粵語歌曲潮流的創領是受到公認的。這位擅長翻唱英文歌曲的“蓮花樂隊”主唱,在1974年趁著影視領域的成功,發表了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鬼馬雙星》同名主題歌則更是樂壇的重磅炸彈,成為第一首在英國BBC電臺播放的中文歌曲,在當時名震一時,也最受大家對粵語歌起源的認同。這張唱片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10首歌曲中有6首原創,並且與粵劇腔加文言辭藻的老派粵語歌調形成截然差別。許式風格帶著口語化的平民氣,輕鬆詼諧的鬼馬勁,改變了香港缺少本土流行音樂的現狀。他的新式粵語歌,往往傳達了小市民的真實生活、積極的勵志傾向,以及獨特而清新的情歌風格,這都成為他牢牢吸引住聽眾的巨大磁力。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顧嘉輝演唱會宣傳圖

顧嘉輝在作曲及編曲上有著極高的天賦,創作了千餘首歌曲,作品融匯東西音樂風格,受廣東粵曲的影響頗深,曲調優美、流暢,調式大氣、簡潔,富雋永、迴環之美,韻味獨到,為香港樂壇發展帶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有香港歌壇教父之稱。1967年,無線電視臺啟播,顧嘉輝應蔡和平之邀,加入電視臺負責作曲和音樂策劃。1973年,顧嘉輝應電視編導王天林之邀為無線電視劇《啼笑因緣》譜寫主題曲,該曲掀起了粵語流行曲的熱潮,和許冠傑的《鬼馬雙星》並稱為粵語流行樂壇的開山之作。此後,顧嘉輝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劇主題曲插曲,其中《射鵰英雄傳》、《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劇集歌曲更是為內地人最為熟知。1981年,已經在樂壇久享盛名的顧嘉輝再次前往美國學習了六個月的音樂,研習電子音樂、十二音列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顧嘉輝作品數量龐大,已登記在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的有1100多首,並且相當多元化,包括電視歌曲、電影歌曲、與歌手合作的歌曲、兒歌,還有各種廣告歌曲。

在此小編還想列舉出幾位以演唱電視主題曲而大紅大紫的人物,請大家一起欣賞他們的姿彩。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關正傑唱片封面

說起關正傑,大家可能不熟悉。關正傑是粵語流行曲發展史上一位主要的早期實力派歌手。他在中學時期曾與何國禧(香港電臺電視節目《屋簷下》主題曲的主唱者)及兩位同學合組樂隊,以唱英語民歌為主。1967年,在業餘歌唱比賽中獲勝而嶄露頭角;但樂隊後來因隊員升學原因而解散,他轉作個人發展。1975年在他為麗的電視主持的音樂節目「視聽蔡和平」中,開始唱粵語流行曲。其後,更為三間電視臺演唱了多首家傳戶曉的電視劇主題曲及電影主題曲。

關正傑是一名在早期粵語流行音樂發展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歌手,亦為粵語流行音樂的發展作出過一定的貢獻,許多當代歌手,比如著名歌手張學友等人早期接受到的粵語流行音樂洗禮也是來自於他和許冠傑等人。其中張學友更是多次在重要的公開場合演唱關正傑的歌曲,藉以表達對這位前輩歌手的喜愛和尊重。自1980年代後期徹底淡出音樂領域後,他就一直再拒絕公開露面。在關正傑的眾多歌曲中小編最喜歡的就是關正傑的《常在我心間》。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葉振棠演唱會宣傳圖

提起葉振棠,人們就會想起許多香港電視劇的經典主題曲,作為香港樂壇20世紀80年代的代表人物的他,擅長演繹中國情懷濃重的武俠電視劇和時代劇歌曲。可能廣東潮汕地區的讀者會更為熟悉,他的一首《我來自潮州》在潮汕地區傳唱廣泛。內地的觀眾熟悉葉振棠的便是由於1983年引入內地播出的《大俠霍元甲》的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當時也引起很大的反響 ,《大俠霍元甲》讓每一位觀看過此電視劇的觀眾,心中燃起熊熊愛國的烈焰。是內地引入香港電視劇中比較成功的電視劇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的樂隊浪潮中,他擔任"新特樂"樂隊主音歌手。70年代尾,樂隊解散,開始獨立發展。1980年,為電視劇《浮生六劫》演唱同名主題曲,此後輾轉為亞洲電視及無線電視兩家電視臺唱電視劇主題曲。是當時電視主題曲的領軍人物之一,80年代尾,葉振棠的演藝事業開始下滑,逐漸不受無線電視的重視,便一直為亞洲電視唱主題曲,持續到2000年代初。2011年,獲得華語金曲獎"華語金曲30年殿堂大獎"。在唱功方面,葉振棠一向以“假音”技巧聞名;而在歌曲的基調方面,則往往流於滄桑和悲涼。他具有俠氣風範和人生滄桑的演繹風格,唱出戲劇人生般的悲涼。小編有幸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看到葉振棠老爺子,七十多歲的老爺子精神抖擻地唱出《萬里長城永不倒》,那一刻內心燃起了劇烈的愛國情懷,感謝我出生在這個富強繁榮的中國。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甄妮演唱會宣傳圖

說起“鐵肺天后”,現在的年輕人想起大多是鄧紫棋, 但甄妮才是這個稱號的始祖。甄妮,原名甄淑詩,又名甄苡婷,1953年2月20日生於澳門,1971年,在臺灣憑藉第一張個人專輯《心湖》正式出道,開始其演唱生涯。1978年,在香港推出個人首個粵語專輯《奮鬥》,打開香港唱片市場。 1978至1986年間,先後以《明日話今天》、《春雨彎刀》、《東方之珠》、《世界始終你好》、《再度孤獨》、《海上花》等作品6次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1983年,與羅文共同推出熱門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電視原聲帶。 2016年上映的周星馳電影《美人魚》在遊樂園吃雞談心的劇情中便引用了這一首甄妮與羅文合唱的《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世間終究你好》,這首主題曲成為了一代香港人不滅的記憶。而被內地觀眾熟悉的便是1991年參加央視春晚演唱《魯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這首歌是當初我媽媽哄我睡覺的必備曲目,據我所知,這首歌是小學一年級音樂課上的教材歌曲,也可以稱為二十世紀優秀兒歌之一。2010年至2013年期間,舉辦愛Show Farewell世界巡迴演唱會,從此正式告別個人演唱會生涯。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葉麗儀演唱會宣傳圖

說起葉麗儀,年輕一點的讀者可能沒聽過,當一首《上海灘》響起,無論是誰都會不由自主的哼唱起來,這便是這位殿堂級歌手的代表作。葉麗儀,1948年10月13日出生於香港新界,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著名歌手。葉麗儀憑參加無線電視的《聲寶之夜》歌唱比賽奪得冠軍而晉身樂壇,早期以唱歐西歌曲為主,70年代在粵語流行曲方面發展不大,直到主唱無線電視劇主題曲《上海灘》,令人意外的成功,一躍而成一線女歌手。在超過30個國家登臺的她,所推出的專輯逾80張,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好歌,如《巾幗英雄》和《笑傲江湖》等。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葉麗儀受邀在英國政府的告別儀式上演出,世界逾億觀眾皆可通過電視觀賞她的歌藝。1998年,她在香港紅堪體育館開了兩場演唱會,請來了香港管弦樂團為她現場伴奏,反應熱烈,座無虛席。隨後,她接演了舞臺劇《麗花皇宮》,口碑甚佳。葉麗儀於1987年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唱歌曲為《我們見面又分手》。“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上海灘》中澎湃的歌詞,發自一副雄渾圓潤的歌喉,此曲一出便會讓人想起了那個動盪不安的上海灘。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電視劇《大時代》劇照

說起鄭少秋,放在這裡有點怪怪的,與其說他是位歌手,不如說他是一位演員副業唱歌的,對比他的演唱事業,他的演電視劇的生涯更加燦爛。1970年加入TVB,開始主演電視劇、電影及發行個人唱片。1976年在《書劍恩仇錄》中飾演“陳家洛”、“乾隆”、“福康安”三個角色。 1978年,主演《倚天屠龍記》,飾演張無忌。 1979年在武俠劇《楚留香》中的飾演“楚留香”。1991年在《戲說乾隆》中飾演“乾隆”廣受關注。 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造就此後香港股市及經濟學界的獨特現象,被稱為“丁蟹效應。 2007年香港媒體評選“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鄭少秋一人獨攬七個經典角色,同年受邀主演香港迴歸題材史詩大戲《榮歸》。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位優秀演員也是一位優秀的歌手,對香港樂壇也作出的巨大的貢獻,在第一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中,一人獨得兩首歌曲為當年的十大中文金曲,2005年在香港紅館舉行“鄭少秋家傳戶曉演唱會”。2006年獲頒香港樂壇榮譽大獎“金針獎”。主編特別喜歡鄭少秋演唱的《笑看風雲》。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羅文演唱會宣傳圖

說起羅文,一個讓人想起的詞語就是“騷”,一首《激光中》是第一支廣東Rap歌曲。他是香港樂壇首位發行概念專輯的歌手,因此他也被稱為香港首位將流行歌曲高度專業化的歌手。因為羅文是唱粵劇出身,因此他的功底深厚,歌喉的適應性很強 。字正腔圓的演唱,妖冶的舞臺打扮、誇張的歌舞動作成為羅文的標誌,他除了“貪靚”之外,還具有很強的前衛意識。 羅文,香港樂壇殿堂級歌手,是把電視劇主題曲的演唱熱度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1967年,以“羅文四步合唱團”的成員正式出道。1973年,因演唱電視劇《獅子山下》的同名主題曲而走紅 ,主題曲《獅子山下》多年來膾炙人口,有“香港市歌”之譽。1976年,在香港利舞臺舉行了15場個人演唱會,成為首位舉辦個人演唱會的藝人。1978年,憑藉歌曲《小李飛刀》獲得第1屆十大中文金曲獎 。1983年,憑藉與甄妮合唱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鐵血丹心》以及《世間始終你好》獲得關注 。1986年,憑藉歌曲《幾許風雨》獲得第4屆十大勁歌金曲獎以及第9屆十大中文金曲獎 。1991年,在第14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獲得金針獎 。1996年,在舉辦“光輝舞臺”演唱會後退出舞臺。2002年10月18日,因患肝癌於香港瑪麗醫院病逝。2003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勁歌金曲20週年榮譽大獎”。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一)萌生與建立

汪明荃演唱會宣傳圖

汪明荃,也是像鄭少秋一樣,優秀副業唱歌的演員,代表曲《萬水千山總是情》,這首歌有趣的是因為其標準的粵語發聲,以及優美的旋律,是當年內地學習粵語的入門歌曲,2005年汪明荃獲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也是對其對電視劇主題曲的傳播作出卓越貢獻的褒獎 。

相比於歌唱事業,汪明荃演繹事業更加輝煌。汪明荃於1967年加入麗的電視任基本藝員,主演四千金而成名。1980年在電視劇《萬水千山總是情》裡的飾演熱血愛國女學生形象,並主唱電視劇的插曲《勇敢的中國人》。1977年獲得香港電視之最佳女性電視節目主持銅像獎。2001年和劉松仁合作《婚前昏後》,奪得無線臺慶“我最喜愛的女主角”獎。2005年,汪明荃在《我的野蠻奶奶》中鬼馬的突破錶演奪得當年無線臺慶“最佳女主角”。汪明荃,有寫不完的故事。她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了自己的傳奇人生。就像她曾說自己的名字一樣,“明”代表自己的出生地,上海的崇明島,“荃”代表一種草。而按照記者自己的理解,汪明荃,她是一棵平凡但永遠可以照亮人心的獨特的小草,汪明荃的演藝生涯,豐富,精彩,獨一無二。

許冠傑確立了以粵語歌曲為主的香港樂壇,顧嘉輝,羅文等把電視劇主題曲推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聽覺體驗。樂壇也因為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慢慢發展壯大,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香港樂壇慢慢進入鼎盛時期,預知後期如何,請看下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