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可以稱為“千古名篇”的古文

關注公眾號“平凡而詩意”,可以獲取讓你驚喜的“福利”哦。


個人非常喜歡歷史,平時看書、聽音頻都是隨機的,所以大多數時候聽來聽去都是歷史上比較熱門的朝代,比如唐宋明清,突然發現對秦漢歷史瞭解的相對侷限,所以,近兩年來開始著重學習秦漢歷史,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提及一篇古文,之前也有學習過,但是更多的是當成學生時代的人物死記硬背,當結合自己的興趣去學習歷史,重溫這篇古文時,才發現,它是這麼多有價值。

這就是我心中最優秀一篇古文,賈誼的《過秦論》。

2篇可以稱為“千古名篇”的古文

《過秦論》——賈誼

就不粘貼全文了,分析的過程中會把其中的某幾句寫出來,感興趣的可以自行看一下。

《過秦論》到底有多好?

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姚鼐說它為“雄駿宏肆”、吳闓生評它“通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大開大闔”。

提高《過秦論》,很多人會把它與蘇洵的《六國論》放在一起對比,我覺得這兩篇古文有著本質的區別,無法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過秦論》不僅是一篇文學散文,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政治思想的論文,也是一篇研究秦漢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而《六國論》更多的像是蘇洵作為文人的"牢騷"。

《過秦論》賞析

《過秦論》是賈誼的一篇政論散文,分上中下三篇,文章多處使用排比句,不僅文學造詣高,而且是一篇歷史學家研究秦漢歷史的重要文獻。都知道,秦漢之間文化出現了一個斷層,很多先前的書籍都不見了,所以對於後人研究秦朝之前的歷史就變得異常困難,而賈誼生活在西漢初年漢文帝時期,作為對秦漢歷史瞭解更為詳細,下面就來看看這篇文章有哪些令人驚豔的地方。

氣勢充沛,一氣呵成

從"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說起,把視線一下拉到公元前300多年。

文章從秦孝公這位秦朝歷史上轉折點的人物開始說起,談到秦孝公"擁雍州之地","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重用商鞅,進行變法,使得秦朝又弱變強。隨後寫到秦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繼承了孝公的既定方針,使得秦國實力進一步增強。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再到後來寫到秦始皇滅六國“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再到秦朝滅亡。文章時間線跨越一百多年,一氣呵成,氣勢充沛。

深入淺出,剖析原因

首先解析了秦國為什麼之所以變強,內有"商君佐之",外有"連衡而鬥諸侯",然後寫到"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六國處於絕對優勢"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以這麼大的優勢來圍攻秦國,最後卻落了個"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的結果。

到了秦始皇時期,秦國的實力更是更是讓各個國家聞風喪膽,"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可想而知,當時秦國的實力到底有多麼強大。

然而,就這麼強大、固若金湯的秦國,卻亡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的陳涉手裡。

隨後,賈誼開始分析"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天下之地並不弱,陳涉的地位也比不過六國之君,然而,滅了六國的強大秦國卻被看似不起眼的陳涉滅了。賈誼隨後便給出了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這篇《過秦論》的中心思想"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不流於俗見,有獨到政治見解

漢朝建立之後,漢初的政治家、思想家們,都在反思為什麼強大的秦國為什麼滅亡,“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們自然會把短命的秦和“千餘載不滅”的周作比較:周行封建,以一家血脈盤踞天下,各路諸侯,拱衛周室,所以固若金湯;秦立郡縣,誅殘同姓,宗族血親一無所封,使無尺寸之地,官長各地者皆有功之異姓。他們以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一旦天下有事,沒有至親相助。於是便得出以下結論:秦朝速亡的原因在於拋棄了封建制而推行了郡縣制!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賈誼沒有流於俗見。他認為秦的殘暴是其滅亡的根本原因:“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一個“自以為”表現了賈誼對不可一世的秦統治者的無情嘲笑。

他認為秦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乃是“除六國之憂”的高明之舉;而漢室劉氏的分封政策,恰恰又是“成六國之禍”的倒退行為。賈誼相信國事不可恃於人的品行,更不可恃於人的血緣親情。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貴族民主政治。天子並不能對天下大權“孤獨而有之”。他的行政權力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約束和限制。正是這種對權力的約束與限制,才是周千載不滅的原因,也是取消了這種約束而採取獨裁統治的秦朝滅亡的原因。

這就是我為什麼認為《過秦論》為什麼經典的原因,僅憑這一篇文章,稱賈誼為政治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思想家都不為過,因為這篇文章在政治、思想、文學、歷史等方面都具有深遠的價值,對後代統治者、政治家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非要再選一篇可以挑戰《過秦論》的古文,我會選擇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距離讀這篇文章已經過去很多年了,裡面有一些場景、段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直擊人內心深處。

《項脊軒志》——歸有光

2篇可以稱為“千古名篇”的古文

這篇文章和《過秦論》有著天壤之別,《過秦論》是一篇大融合的散文,而《項脊軒志》更像一篇帶有濃重感情的敘事散文,語言看似平淡,但是卻非常有力度,能夠瞬間擊中人內心最脆弱的地方。在這裡就不詳細賞析這篇文章,摘抄幾句我認為"很有感覺"的句子。

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