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可以称为“千古名篇”的古文

关注公众号“平凡而诗意”,可以获取让你惊喜的“福利”哦。


个人非常喜欢历史,平时看书、听音频都是随机的,所以大多数时候听来听去都是历史上比较热门的朝代,比如唐宋明清,突然发现对秦汉历史了解的相对局限,所以,近两年来开始着重学习秦汉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提及一篇古文,之前也有学习过,但是更多的是当成学生时代的人物死记硬背,当结合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历史,重温这篇古文时,才发现,它是这么多有价值。

这就是我心中最优秀一篇古文,贾谊的《过秦论》。

2篇可以称为“千古名篇”的古文

《过秦论》——贾谊

就不粘贴全文了,分析的过程中会把其中的某几句写出来,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看一下。

《过秦论》到底有多好?

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姚鼐说它为“雄骏宏肆”、吴闿生评它“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

提高《过秦论》,很多人会把它与苏洵的《六国论》放在一起对比,我觉得这两篇古文有着本质的区别,无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过秦论》不仅是一篇文学散文,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政治思想的论文,也是一篇研究秦汉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而《六国论》更多的像是苏洵作为文人的"牢骚"。

《过秦论》赏析

《过秦论》是贾谊的一篇政论散文,分上中下三篇,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句,不仅文学造诣高,而且是一篇历史学家研究秦汉历史的重要文献。都知道,秦汉之间文化出现了一个断层,很多先前的书籍都不见了,所以对于后人研究秦朝之前的历史就变得异常困难,而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汉文帝时期,作为对秦汉历史了解更为详细,下面就来看看这篇文章有哪些令人惊艳的地方。

气势充沛,一气呵成

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说起,把视线一下拉到公元前300多年。

文章从秦孝公这位秦朝历史上转折点的人物开始说起,谈到秦孝公"拥雍州之地","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得秦朝又弱变强。随后写到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了孝公的既定方针,使得秦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再到后来写到秦始皇灭六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再到秦朝灭亡。文章时间线跨越一百多年,一气呵成,气势充沛。

深入浅出,剖析原因

首先解析了秦国为什么之所以变强,内有"商君佐之",外有"连衡而斗诸侯",然后写到"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六国处于绝对优势"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以这么大的优势来围攻秦国,最后却落了个"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的结果。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的实力更是更是让各个国家闻风丧胆,"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可想而知,当时秦国的实力到底有多么强大。

然而,就这么强大、固若金汤的秦国,却亡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的陈涉手里。

随后,贾谊开始分析"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天下之地并不弱,陈涉的地位也比不过六国之君,然而,灭了六国的强大秦国却被看似不起眼的陈涉灭了。贾谊随后便给出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这篇《过秦论》的中心思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不流于俗见,有独到政治见解

汉朝建立之后,汉初的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反思为什么强大的秦国为什么灭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们自然会把短命的秦和“千余载不灭”的周作比较:周行封建,以一家血脉盘踞天下,各路诸侯,拱卫周室,所以固若金汤;秦立郡县,诛残同姓,宗族血亲一无所封,使无尺寸之地,官长各地者皆有功之异姓。他们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一旦天下有事,没有至亲相助。于是便得出以下结论:秦朝速亡的原因在于抛弃了封建制而推行了郡县制!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贾谊没有流于俗见。他认为秦的残暴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一个“自以为”表现了贾谊对不可一世的秦统治者的无情嘲笑。

他认为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乃是“除六国之忧”的高明之举;而汉室刘氏的分封政策,恰恰又是“成六国之祸”的倒退行为。贾谊相信国事不可恃于人的品行,更不可恃于人的血缘亲情。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民主政治。天子并不能对天下大权“孤独而有之”。他的行政权力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正是这种对权力的约束与限制,才是周千载不灭的原因,也是取消了这种约束而采取独裁统治的秦朝灭亡的原因。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过秦论》为什么经典的原因,仅凭这一篇文章,称贾谊为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都不为过,因为这篇文章在政治、思想、文学、历史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价值,对后代统治者、政治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非要再选一篇可以挑战《过秦论》的古文,我会选择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距离读这篇文章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里面有一些场景、段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直击人内心深处。

《项脊轩志》——归有光

2篇可以称为“千古名篇”的古文

这篇文章和《过秦论》有着天壤之别,《过秦论》是一篇大融合的散文,而《项脊轩志》更像一篇带有浓重感情的叙事散文,语言看似平淡,但是却非常有力度,能够瞬间击中人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在这里就不详细赏析这篇文章,摘抄几句我认为"很有感觉"的句子。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