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唯美唐詩《端居》怎麼賞析?

信陵君無忌


《端居》是寫李商隱身處異鄉思念家鄉親人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即閒居。詩的內容就是寫異鄉閒居時思念遠方親人,詩中有“空床”二字,所以李商隱思念的人可能就是他的妻子。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人居異鄉,最盼望的就是能收到家中妻子的書信,然而,詩人李商隱卻收不到遠方妻子的書信,於是只能企盼能在夢中歸家,與妻子相會,可惜,“路遙歸夢難成”,現在,連夢不也做了,詩人心中的孤寂可想而知。

沒有妻子的書信,沒有夢中的相傳,只有一張空床,默默抵禦秋天的寒冷。

清代馮浩《玉溪生詩箋註》引楊守智說:“‘敵’字險而穩。”“敵”字在這裡不僅描寫了外在的客觀環境,還透露出了詩人的主觀心境,秋天的淒涼不斷侵蝕詩人的內心,詩人要不斷抵抗,避免完全陷入淒涼的心境中,但前面“只有”二字,讓詩人的抵抗變得多麼無力,展現出詩人刻骨的淒涼之感。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情感往往是難以表達的,比如你整天說自己好孤獨好孤獨啊,這就讓你的孤獨變得廉價蒼白,完全不能讓別人產生共鳴。

所以詩人一般不會直接表達情感,而是營造一個情境,讓你陷入其中,讓詩中的情感慢慢浸潤你的內心,從而將他的情感傳遞到你的心裡。

李商隱這首詩就是這樣,最後兩句不再直接表達他的孤寂淒涼之情,而是營造了一個朦朧悽迷的情景,融情於景,讓你在這個情景中感受他的情感。

青苔與紅樹,本是鮮明的景色,但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悽迷冷清,就像詩人的愁緒,悠悠迷迷,令人哀傷。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謝小樓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和懷著“使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一樣,李商隱也是胸懷大志,但結果卻是宦途失意,抱憾終生。比杜甫更悽慘的是,杜甫還活到了六十多歲,並曾經面見過皇帝。如果不是他耿直無私的話,大富大貴的生活,離他並不會遙遠。而李商隱就慘多了,他一生抑鬱不得志,從事的都是官微薪薄的工作。最後,以四十四歲的實齡,客死異鄉,讓時人和後世惋惜嗟嘆不已。



一生壯志難酬、抑鬱終老的李商隱,因為總是在失意中度過,就寫下了不少悽慘哀傷的詩詞,向人們表達了強烈的悲愁失意的情緒。

像這一首《端居》:“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總是與失意相隨相伴的李商隱,在一個秋雨連綿的日子裡,看著在雨中凋落的秋葉而發愁。臺階上已經長滿了青苔,但是詩人的歸期,還是遙不可及。孤身在外的詩人沒有什麼相知的同僚和故友,只有那一張寂寞的床,在夜晚和他一起抵抗秋夜的悽清寒冷。遠方家裡的妻兒,肯定都是在盼望著詩人能夠回到家裡,與親人團聚。但“走馬蘭臺類轉蓬”的小吏工作,使詩人和他的家人的期望,歸於失望。快要一千二百年了,今天的我們,讀了詩人的這首詩以後,似乎也要和他一起度過一個寒冷的不眠冬夜了。

(圖片是我用手機拍攝的,侵權必究。)


孤獨的人209381559


李商隱,字義山,是英國公李世績的後人。當時溫庭筠、段成式和李商隱都在家族之中排行第三十六,所以也稱他們的詩歌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無題詩,有的詩就算不是無題,但是因為詩歌的名字取首句的前兩個字,所以也被稱為無題。實際上,李商隱的詩除了無題,很多的絕句也是非常的唯美,端居就是其中一首。

全詩如下: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首詩的名字叫《端居》,是他寫給妻子表達自己思念之情的詩,雖然在詩歌的流傳程度上比不上《夜雨寄北》,但是詩中傳達的情感卻不遜色於《夜雨寄北》。


第一句的意思:妻子從遠方的來信已經很久沒有,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家鄉。在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書的空廓虛無之感變得如此強烈,只有在夢中尋求慰藉。

第二句的意思:只有空蕩蕩的床榻和寂寥淒寒的秋夜相對。次句緊接著第一句寫夢醒後的寂寥淒寒的感受。"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清冷淒涼的情狀,抒發了難以言狀的悽愴之情。

第三句的意思:階前的青苔,那一片綠意和秋天的紅葉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黯淡模糊。這句是對周圍景色的描寫,寓情於景,階前的青苔更顯出冷寂,紅樹則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第四句的意思:雨夜的淒寒、月色的冷清,又哪裡比得上我的鄉愁呢?詩人夜不能寐,在這冷雨夜中思念遠人,這種愁緒寥落之情難以排遣,不禁令人心生憐惜之情。


這首詩和《夜雨寄北》表達的情節相同,都是對遠方人得思念,但是夜雨寄北之中表達著希望,而這首詩更加悲傷、更加寂寥。


詩書君


《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和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此詩讀來,感覺象是作者遠離家鄉,因故久不能回故里。看看己是深秋,面對淒涼的景色,作者沐浴在冰冷的月光中,凝望著月亮勾起心中無限的思緒和離愁。

譯成白話大約是: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遠方的書信了,想回家的願望也因故被長久的取消了,季節己經進入深秋(素:白色,作霜解)萬物凋零,可我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面對。(敵:面對)

房前臺階下的青苔和被霜打紅了的樹葉,在風雨的摧殘下己是斑剝飄零,所剩無幾,面對淒涼的月色我顯得更加冷落和愁悵。


秋嶠


孤獨的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