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先於孔子的生而知之的聖人?

皇黎民


細琢磨本提問很刁,刁在“聖人”的定語上。一是“先於孔子”,二是“生而知之”。兩點都具備的人沒有。先於孔子的聖人有幾位,但無“生而知之”者。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生而知之者”。

孔子按智力和知識的不同把人分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生而知之者是智力最上等的人,有沒有這樣的人,有沒有真的“天才”?沒有。具有非凡天賦的人,也要靠後天學習。孔子已經稱得上天才了,但那確實是“天賦”加後天習悟的結果。實際上,“生而知之”的“上等”人是不存在的。孔子把自己列為“學而知之”的中等之材,所以要“敏以求之”,通過勤奮努力求得知識。孔子一再強調自己“非生而知之”,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不認為自己是“聖人”。但他似乎又把聖人看成天才。

離孔子最近而早於孔子的聖人是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個兒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魯國國君的始祖,他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人,是孔子所崇拜的“聖人”之一。

周公是個德才兼備的人。《韓詩外傳(七)》記錄了孔子稱讚周公的一段話(為方便閱讀,直接釋成今天的語言,以下用同樣方式):“從前周公聽從周文王號令時,行動沒有自己決斷的,做事沒有自己隨意的,自身好像連穿的衣服都承受不了似的,話好像都說不出口似的,恭敬地捧著東西站在文王面前,混混沌沌地好像丟了什麼東西,可以稱得上好兒子了。武王死了,成王年幼,周公繼承文王武王的大業,登上了天子位置,決斷天子的事務,征討夷狄的叛亂,誅殺管叔鮮、流放蔡叔度,抱著成王來接受諸侯的朝見,誅殺有罪的人賞賜有功的人制定政令斷決事務,不用向誰詢問請教,發揚聲威使天地震動,振作精神使海內恐慌,可以說夠勇猛的了。成王長大了,周公把政事交還給他,面朝北而服侍成王,請示之後才去做事,沒有自誇自驕的神色,可以說是個聽命的好大臣了。一個人自身能夠做到三次變化的原因是為了適應事物的不斷髮展變化。”

周公面對幼小的侄兒和江山,並不想佔為己有,仍然像輔佐武王一樣輔佐幼小的成王,這樣的人是“臨大節而不可奪”志的人。

周公有大功德於王室,故雖為諸侯國也得以有頌。《禮記》記載,周公死後,他的侄兒周成王姬誦為了追念周公輔佐治國的偉大功勳,特許周公的後代用天子最高規格“禘”的禮儀祭祀祖先。魯國的祖先是周公,實際周成五給了周公不是天子的天子的待遇。所以魯國在周禮上優於其他諸侯國,所以才有了孔子“齊國改變一下能達到魯國的樣子,魯國改變一下就能達到先王要求的原則了”。

  孔子還把周公訓誡前往魯國就職的伯禽的話當作了教材,講給弟子。

最典型的是孔子臨終前的哀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充分表現出孔子對周公的推崇。


陳廣逵


先於孔子生而知之的只有上帝了。哪有什麼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的聖人是不存在的。孔子之所以成為聖人,也是後世對他的尊稱。且孔子也不是什麼生而知之。孔子思想在當時不是也不受人重視嗎?周遊列國,沒有一個國家肯用他的思想。

要硬說先於孔子的聖人,那應該只有老子了。但老子是否先於孔子,這在歷史上還有存疑,有人說老子生於孔子之後。但又有記載中說孔子曾拜會過老子。老子對他進行了教導。孔子得到老子教誨後,說:我終於懂得什麼是龍啊。可見孔子對老子是相當崇拜的。用今天的話說,孔子就是老子的粉絲。

老子的《道德經》在當今的影響也是相當廣的。除了《聖經》之外,《道德經》的譯本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從哲學辯證思維的角度來看,老子比孔子深刻得多。孔子多講人倫關係,而老子對客觀世界有了更多的探討。更宏大,更深廣,更深刻。

所以說,先於孔子的先知,那只有是老子了。


非常各


儒家思想是歷來被統治者所推崇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

在孔聖人眼裡,生而知之的上等人,也就是當今社會中天才和奇才!學而知之的則是賢人,其他則是下等人!包括孔聖人在內的人們,最看不起的人則是小人。孔聖人還看不起女人,其實是錯誤的!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

三人行,必有我師!

因此,先於孔子生而知之的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或者是當今的天才是不少的!比如,偉大領袖毛主席,不是軍事院校裡出來,指揮戰爭是戰無不勝!


福樂緣475


在孔子看來,這樣的聖人有很多,鳥勝魚湯,文王周公,都是;而他自己並不算是。

在孔子的徒子徒孫看來,孔子也算一個,而且是最後一個。所以,這是孔子和他的徒子徒孫們自吹自擂的方式。

在我們看來,他們全都算不上是什麼聖人,因為我們相信,有的人能先知先覺,但絕不可能有人不學而能,生而知之。

孔子,給中國人編造了一個荒謬的神話。孔子把他的後人當做一群猴給愚弄了。

在孔子之後,中國人就真的相信,最重要的知識是不學而能的,聖人是隻能效法而不能超越的,更不能被懷疑。

不過這還不是最荒謬的。最荒謬的是,直到今天,還有人,並且是數量不少的人相信,孔子,就是一個聖人,一個不能被超越的先知先覺者。

前來回到這個問題的人當中,肯定就有這樣的人。不信你就等著瞧。


莫遇559



甘甜的純淨水


生而知之,為良知。《孟子》將良知放大到人世千萬事態,可謂聖人。生而知之,注重的是品德。孔子之前,數位地位遠超孔子的人。


先天八卦的創建者伏羲,伏羲參照日月運行,推及萬物,演化萬物流轉。無師自通。但算不得生而知之,在於他的觀察和思考。依此看,能觀察思考,是成聖的一種方式。

孔子言必稱堯舜,可見這兩位是孔子的榜樣,他們都是以德治國的典範,可以說是生而知之。


後面的周公制禮,老子著道德經,也是孔子榜樣;但是周公有了前人的榜樣,所以他只能算學而知之。


第一類聖人,能觀察思考,伏羲為代表

第二類生而知之,道德楷模,堯舜。

第三類學而知之,周公。

有人會提老子,老子也是大聖人,學而知之的。

雖然很多孔子門徒說孔子是生而知之,我卻不這麼看,孔子是強大的學習能力成聖,孔子也是學而知之的。


中國經典通讀


很抱歉,問題是個偽命題,或假問題。若直接回答出題目所稱的人名,也就只能是偽造的人,虛假的人,言重一點,就是騙人的鬼話。

孔子、聖人之類就不回答了,只回答一下“生而知之”。

生,是人都一樣,由孃胎裡出生,否則就不可能是人。

人由遺傳基因決定,出生後生長髮育,其中,有大腦,感覺器官,它們發育到一定程度就具備相應的功能,人就利用這些功能,感覺身外的世界。

“知”,我們都知道,大家用於表示認識、理解、預測。它需要感覺器官,但主要依靠大腦完成。而大腦要實現“知”,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使用語言符號。語言符號,大家出生後,從一歲左右開始學習,五、六年時間才掌握大家使用的語音語言符號,然後上學,也要五、六年才能學會使用書寫語言符號。也就是最短時間的“知”,人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是“生”後最少也要10個月後開始“知”,不可能“生而知之”。


胡氏口語文


按繁體字聖,耳口王為聖,即傾聽人民的意見訴求,再轉述給執政者,規勸他迴歸正道!而孔丘曾任魯國大司寇,他在任內都幹了什麼呢?誅殺對他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少正卯!而後世捧臭腳的人還把其事編進書中,稱孔子誅少正卯,而亂臣賊子懼!他企圖恢復周禮制度,強行向境內人民攤派賦稅,又在魯定公飧宴上,命士兵鞭打表演百戲雜耍的萊地藝人!這叫作仁?所以他的學說被上到王公貴族下至人民的一起抵制!他與所謂孔門十哲即子路顏回子貢子由子夏曾皙冉犁宰我公冶長等人,到各邦國諸侯那裡兜售其學說,可惜這套華而不實的理論對當時所謂大爭之世的形勢下,熱衷於擴大自己國家實力的大小諸侯們一點用也沒有!又過幾百年,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孔氏的精神後裔們又弄出來一個什麼理學,而被蒙元蟎清奴隸主統治階級所推崇,還把其定為官方哲學指定思想!可想而知,這都是些什麼玩藝啦!生而知之?再聰明也沒有生而知之,只有學而知之!至於先後?無所謂先後,達者為先!釋迦牟尼,耶酥基督,亞歷士多德,蘇格拉底!伊壁鳩魯!伏爾泰,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他們要不就是開宗立派的一代人傑!要不就是解放人民思想,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的革命導師與領袖!


被動專家


孔子算聖人麼?????? 他不過是第一個搞民間培訓班的教育私營機構的創始人而已。。論才學比孔子牛逼的人多了→→ 老子,老子的老師商容,商容的大師兄社科院院士博士後導師。。,還有與老子同朝為官的長弘,再往上那就是大名鼎鼎治國安邦的國師“管仲”(比老子孔子早200多年)。。再往上就是周公旦。。

孔子不過是民間私營教育培訓業的創始人而已。雖然他後來也當過一陣子官。


用戶56488194910


圓通天地,澤被後世,道德高尚,德才兼具,萬世師表,具備這些可稱為“聖人”。

上智下愚,刑不上大夫,所以儒學被封建社會立為安身立命之學,孔子被尊為聖人。與孔子同期的百花齊放學派宗師也被其門生稱為聖人,比如墨家鉅子,兵家鬼谷子等。在孔子之前的聖人首推大禹,高風亮節,後世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