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该如何理解?

从容A先生


来吧,看看优质军事作者何老师谈佛法。

这句偈说的再直接一点就是: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跟空是一体的。

什么是色呢?宇宙人生全部加在一起就叫色。这个世界上你能感知的所有一切都叫色。

那什么是空呢?这个咱们先放一下。

打个比方:

我们天天玩手机,上面有新闻、评论、视频、音乐、游戏、办公软件、钱包支付......这些咱们给他统称为手机内容。这些就是色。而我们的手机屏幕就叫“空”。

手机内容是依托于手机屏幕而存在的,没有屏幕就没有内容。

心经中还有两句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离不开空,空也离不开色。换到这里就是手机内容离不开手机屏幕,手机屏幕也离不开手机内容。没有屏幕,内容没有载体,就无法显示。没有内容,手机屏幕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宇宙人生是色,我们都是“手机内容”。

咱们再回到上面的问题,“空”是什么?答案就是:不知道,说不出来,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手机内容,被困在了屏幕内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就被包含在“空”的里面,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去全面、整体的观察这个空。

我们只能凭智慧去知道:我们的存在,肯定是有个依托,有个载体。就像宇宙,宇宙大爆炸,它是在哪里发生爆炸的?宇宙是在膨胀,但膨胀的外面呢?肯定有东西,对不对?宇宙肯定是在某个东西的里面,或者是表面爆炸,诞生的。这个东西就是空。空,这个东西肯定是存在。但它究竟是啥?不知道。是手机屏幕还是电影屏幕?是方的还是圆的?是黑的还是白的?我们不知道。

道德经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就说了有这么一个东西,在它的基础上,诞生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东西究竟是啥,我说不出来,只能暂时、勉强把它称为“道”。道家的这个道,其实就是佛家的“空”。以我目前的修为来看,还是一回事。

道家的道是啥,说不出来。佛家的空是啥,也说不出来。

现在知道信佛的天天叨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啥意思了吧?这几句话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结构。

其实说到这就挺有趣了,就是大家意识到没有,佛菩萨为啥叫我们天天叨咕这句话呀?让我们天天念:宇宙外面还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包着宇宙,这个东西就是宇宙,宇宙就是这个东西,手机内容就是手机屏幕,手机屏幕就是手机内容......佛菩萨为啥要我们天天背这个?

因为众生愚痴,我们都是傻子。

咱们现在把自己假设成傻子,一下子就能明白这里面的良苦用心。孩子智力还不够,那咋办?你就先背吧,背会了,给你好吃的。先背个滚瓜烂熟,等啥时候智慧开了,自己就明白了。

心经这几句话是密码,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结构。

我们是色,是手机内容,困在空里,困在手机屏幕里。那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我们为啥能看见手机屏幕?能操作手机内容?因为我们在外面!

只有从手机里跳出来,你才能看清手机。你既不能成为手机内容,也不能成为手机屏幕。

就像前几天有朋友发评论说:金刚经讲的就是一个字,空。这恐怕是不对。我觉得金刚经讲的是“非空非有”,或者说非空非色。

你执着于有,执着于色,当手机内容,这叫法。

你执着于空,当手机屏幕,这叫非法。

法跟非法都叫“有为法”。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法就是色,就是有。非法就是空。非法非非法,就是既不是空也不是有。既不当手机内容也不当手机屏幕,跳出来,当操作手机的人。

不执着于法,不执著于有,不执着于色,也不执着于空,不执着于非法,就是“无为法”。


锐视觉何老师


这句话出自心经,心经虽短但是实际有非常的深奥的内涵,是观自在菩萨也就是观音菩萨讲的大智慧,并不适合初学者,必须对佛家的经典有系统的了解才能解读一些,比如有的人连五蕴皆空的五蕴都不知道。

我还是想说,佛经讲悟,并非你咬文嚼字可以理解的,必须有一定的境界,也就是到了菩萨的境界才能体悟其中的奥妙,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理解事物有无的,色是五蕴之一,简单的说代表看到事物,那么色即是空,就是说事物是空的,空是什么?佛家讲的空不是没有,是佛菩萨悟到的事物本质,看不到的存在,我这样说不知道一般人能否理解,我的理解是一种在未转化为具体事物的一种存在状态,第二句话空即是色,不是废话,是说这样本质状态会转化为具体事物,后面的话接着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是说为什么要说前面的话,也就是菩萨的境界需要领悟这样的境界,知道事物的生灭转化,这个只是我个人的理解,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其实说实话古今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没几个,理解也没有用,因为境界达不到,这种境界也是我们学佛的人都应去追求



紫玄修行


看了多人回答,说的都太肤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意是:“空就在色受想行识中,不要灭掉“色”或离开“色”去寻空,那样的“空”是“断灭空”,佛说“一切法空”,所以“色是当体即空”五蕴本身即是“空”,不是灭掉色等五蕴才“空”。

“心经”过于简略,义理阐述不周全,给人以“空空如也”的感觉,其实佛说的空是不离五蕴的。《心经》出自《大品般若经》的《捧钵》《习应》等品,《奉钵品》中,说“色即是空”外,还有“离色亦无空,离受想行识亦无空”之语,这样义理才周全,人们才不至于误解而坠入“断灭空”下边附上《大品般若经,奉钵品》经文:




康142341986


词句子是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由因果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人心中的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只有认识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才能让人行善并以自身个体的德性度人,并真正关心世间万物,以善的基础。

佛学常见词汇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补充解释:色,外在、表面、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表象为空,外在为空。进一步解释,外在为空,表象为空,内在为本,实质为本,看人看事物遇到迷茫迷惑时,去看本质看内容,从而不被表面与现象所迷惑所困扰,看人看本质,看问题看本质。心经的内涵与本质说的是哲学,即般若(智慧)。

从本源上说

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色是空性“因缘和合”而产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过一定的“因缘和合”而从空性中产生或幻化出来;也就是说,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缘条件下的表征或表象或表相。色来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则是色的本源或本质。一切色都可以回归其本性,也就是回归到空性。当色(或有情众生)回归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风景线杂谈


什么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


首先我们知道何为“色”?这个“色”就是我们眼前看见的万事万物。

何为“空”?没有自性之物都叫空(性)。如镜中花、水中月、焰阳水、海市蜃楼、电视机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等都能显现出人们所喜欢的景色,然而这些景色你都得不到它的真实性,它并不存在,仅仅是色彩的组合,所以说它是空(性)的。

比如说我们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当你在观看或者说心很专注时入戏时,没有认为那个屏幕上的人物事迹是假的,因为你会随着那个情故事情节,你一会开心,一会痛苦,一会恐惧,一会迷惑,这都说明你的心,被外境所转;因为屏幕外面和屏幕里面,都没有那个真正让你感受快乐或痛苦的事情发生。所以说想现在你的眼前你得根识前的景象,那些电视剧或者那些电影,这个叫色或者叫色法;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你一会让你高兴,一会让你恐怖,一会让你痛苦,一会让你疑惑的电影、电视剧剧情的显现之法,现实中都不存在,只是在屏幕上显现,当切断电源关掉什么都没了,才说它是空(性)的。即便就是不关掉它,当显现的时候,其实就是假的。虽然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我们的心始终是被它所迷惑,被它所转。这才出现了很多房奴、手机奴、金钱等的奴隶。



我们的心性本该自在,我们的心被万事万物的假象迷惑并被束缚了;所以佛经要人们从中警醒出来,觉醒过来:要从一切万法的色像中,看穿它的那个虚假的幻想,以及空性的道理,从此不再说色法迷惑和束缚。如果你自己细细分析这个是色和空,是包含了很深邃的智慧大道,也是启蒙智慧的“有氧运动”。

大家都很喜欢看电影,特别是一个电影叫做《流浪的地球》。而《流浪的地球》这里面的故事一万年前,没有发生过;从现在开始的一万年间也不会发生,明明就是一个虚假的问题,有什么值得那么开心的呢?有什么值得那么恐怖的呢?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一些事情,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没人知道这些事物真相的背后就是一个虚假的幻变。

因执着我和我所,心才被外境显现所迷惑所束缚,苦不堪言。就像一个人抱着火球,却不知道把它抛掉。死死抱着他,其实感受着被它烧焦的痛苦,这是不是很愚蠢啊?佛教也常常提示提倡放下,可惜很多人都放不下。众生因为想不开而放不下,还白白感受了莫名其妙的痛苦,一点都不值得。

又有多少人反省过呢?行动过?能够从这个困惑中解脱出来,可能少之又少。道理非常简单,却没人做过。难道这不是缺少智慧的行为吗?难道不是作茧自缚的愚蠢行为吗?


智慧的获得,永远是那些愿意摆脱种种迷惑和束缚的人。色空或者不空,都不是很要紧的事情,要紧的事情是,有比如像流浪的王子,应该回归自己的王国,登基做自己国家的国王;我们的心应该回归心的本性,就应该理解色和空的关系一样,去开启本属于自己那一片自由的天空,那一个自在之城——觉性妙力。

在人们眼前的色法是不空的,色法是欺惑之法,我们感觉它不空,是我们的心被外界所传的缘故,色法与我们的心,一个是欺惑一个是被欺惑的关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拥有这样的智慧呢?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估计要拥有它却十分困难吧,因为人们根本做不到。人们一直在拍照,被外境所迷惑和欺骗。有人感觉别人对他很不好,他就会感受了万般的痛苦,他从来没有觉醒,也不知道何为觉醒。别人对她不好,和别人对他好其实都是假象,所以有些人才无渐无愧的说着什么“痛并快乐着”。


“色即是空”:是以离戏的智慧,来远离有的执着,无的执着,非有的执着,非无执着,甚至是非非有君非非无等的执着,此叫做离四边八戏。色即是空是用水中月、镜中花来做的比喻。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你怎么样努力都不可能获取到。心性本智非因缘所成,无论你在形式上,在文字上怎么样下功夫,都与它南辕北辙。心性本智是不可求的,它从未离开我们,我们也从来没有获得过。

“空即是色”:以等性来展示大平等。空性与显现,是大平等的,也是一位一体的。所以称之为:佛我,众生我,器情世界都是我。


心智无碍畅游虚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好理解,说的是佛学的色空观,也就是宇宙观,是对宇宙真相的揭示!

这段话出自“心经”,心经只有260字,却是般若之母,是佛学的根本之经。

关于色空,“心经”是这样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里的“色”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的,意识的,受想行识等诸相!

“空”指宇宙一切的本质,本性,指无常!

宇宙一切事物的本性,即空性,通过色来表现。

而色的本性是空的,无常的。

它们不是二元对立的,是一体的。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比如:我面前的绿萝,它的空性通过绿叶这个存在的色让我感知,没有色何来空。

同时,绿叶的每一个刹那都是变化的无常的,它的细胞永远的不停地变化,就是它的空性。没有空何来色?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

色空观揭示了宇宙的真相,是普世的真理!执有执空都不对!亊物没有二元对立,万物融汇一体!


松生空谷5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深深的怀疑,解释对的人,不多。你所看到的很多解释,都不一定正确。(当然,说这个也是我的心得体会,不一定很正确,就是说出来大家参考。)

大家都说讲的是色就是空的,会成住坏空,会坏,会不长久,所以是空,有人还更形象的说如身体发肤,看着没变,可是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非常多,分分钟在成住坏空更新换代,貌似很有道理。或者另一个解释就是心能转物,若是心不住着这些物质世界,世界也可以当是无,这就是空了。

问题是,这就是答案吗?我不信这些就是答案,因为我相信,另有答案。

色,是物质世界,这个解释是对的。但空,就值得推敲一翻了。

空,是不是指我们的本性,指佛性呢?因为“心经”也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所以,空,还会是没有吗?还是灭吗?当然了,在其他佛经中,有可能是。但在《心经》这里,这句话,绝对不是,知者自明啦。【个人心得体会,若有错误之处,还请交流指正,不胜感激】


命理师陈一宏


色是空的形变,空是色的归宿,二者又互为对方的命运,此乃其一。

色是空的肉体,空是色的精神,合二为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头顶哲学,科学分类,变化之道,是一门“化学(对于后来者的人来说是对一门‘大化之学’的认识)”此为其二。

这显然是在阐述宇宙和自然的关系――宇宙是自然的肉体,自然为宇宙之精神。

延伸拓展一下:

这当然也是在讲述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是科学的“空相”,科学是哲学的“实相”。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人)是哲学和科学的实际载体,是拥抱哲科二学的“心相”,是对以相信为基础的信奉和信仰的践行和揭示。

这是在讲“大”和“无”的关系――这世上最大的东西就是“无”了,从我们平时描述“大”的词语就可以看出来:无边无际、广阔无垠、一望无边.....所以,最大为无,无即最大。

关于“一万”――“一”是“道”的模样(用笔在纸上随意划出一道就可以看出),“道”是“一”运行的精神驱动力。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命、生存、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比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密度更加巨大,而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相对于人感官感知的明物质和明能量而言)吧?!

空与色的关系也是动与静的关系,当万事万物处于各自独立的静止时,整个世界死寂一片,但只要有一处动机表现出来,万类事物之间也就有了融合、交流、汇聚,也就由此不断的产生出新事物――由最初的混沌一片,聚成星球,与此同时,“事之虚空”也就驱使着“物之务实”由最初的几物之灵到十几物之灵到几十物之灵到百物之灵、千物之灵,然后万物之灵(《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用极为质朴的论点讲明了我们人类最初对大自然的认识)。

由空与色还可以认识分与合、生与死、时间与空间、自律与自由.....总的来说,自然就是自然,宇宙就是宇宙,分就是分,合就是合,和空与色一样,这是人类认识事物存在的方式,是一种学习方法和生命如人的认知规律。这种对规律的学习尽量让我们贴近自然产生的真实,让人在自然的基础上能够走得更远,在走远之时我们要看得更多与更清,从这个角度讲,色能帮助空建立起更大的容器,而越发广大的空能容纳更多的色,这是自然之智,生生与自强不息的追求和演进。


圆小言方小语\n


隔行如隔山。同一句话,无神论者与佛家理解是不同的,甚至相反。《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使色”与老子道德经中的“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异曲同工之处。本是佛家用语,世人按字义理解,变成了一句玩世不恭的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指的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世界。空,是虚无 ,空虚,不生不灭,空无一物。

这是《心经》里的一句话 。意思是说,我们身处的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是由人们的意识产生的虚幻影像;空旷,虚无,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幻化出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与老子的大音无声,大象无形是一个道理。


南极冰火


想像一个模型来解释这句话吧:

说,我们每个人用眼睛看手机,眼晴就是个摄像头,我们真正的自己,是坐在心房里的一个大屏幕前在看。

这个“摄像机”到“大屏幕”这一段信号传输系统,叫“色蕴”,色蕴就是指内外世界一一对应的这种关系,这是最简单的一蕴。

“色即是空”,意思是这个大屏幕如实的反应了摄像头前的事物,色蕴的信号一点都没有失真。

有明白人会说:不是这样啊?我根本看不到真实的世界。

不是这样就对了,明心见性以后才会见到真实世界呢。

“空即是色”,说,明心见性以后,信号不失真了,却发现根本没找到这个“摄像头”一“色蕴”一“大屏幕”的系统,这是怎么回事?

废话,我上边话都是骗你的,这套东西是我编的,我告诉了你,你又自己骗了自己,本来就是直接用眼看的呀,哪来又多加一套监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