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記憶|消失的南日水寨


莆田記憶|消失的南日水寨


圖①為港南九龍寨址全景。


莆田記憶|消失的南日水寨


圖②為明朝抗倭武器。


莆田記憶|消失的南日水寨


圖③為明朝水軍戰服。


莆田記憶|消失的南日水寨


圖④為明朝抗倭藤帽和軍刀。

南日水寨,曾是明代一個重要的海防基地,是明抵禦倭寇的重要藩籬,如今已經消失了它的蹤影,沒有人記得它的模樣,也沒有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它像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停留在了歷史的某一個角落。

無數次我疾馳在島嶼的邊緣,想要尋找一段可以佐證的垝垣,或是一塊有著年代符號的荒石,但是都未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有人告訴我,它應該是九重山上那個山寨的遺址,也有人說,它應該坐落在江嘴口或是寨裡的海面上……歷史本就撲朔迷離,再無清晰記載的史文,使得那一座山寨成為時空中的一個空洞而又令人痛徹心扉的符號。

從明洪武元年開始,到嘉靖年間,一群由沿海的流民、波斯商人和日本武士組成的倭寇不斷騷擾福建沿海人民,莆田城受倭寇之害多達幾十次,前後長達百年。海疆不靖,朱元璋從登位之年便重視沿海的海防建設,閩主官貫徹“倭從海上來則海上御之”的思想,在莆田設立興化衛、平海衛等軍事機構。由於擔心興化衛力量單薄,被視為“海上屏障”的南日島因而得到了重視。洪武元年,公元1386年,南日山建立了南日水寨,它是福建沿海的五大水寨之一。

南日水寨以石塊砌成,四面設門,牆上還設立了墩臺,臺上有士兵巡查瞭望,若有倭寇在附近登陸,夜則舉火,晝則舉煙,數十里外的平海衛巡司,立即就能望見。

每一座水寨的兵力,都由附近的衛所派兵協守,每一艘水寨的兵船,也由各衛所攤派,南日水寨撥來的兵額多達4060員,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將士,構成南日水寨歷史上厚重的一筆。將士則在高大的城牆上巡邏,眺望碧波盪漾的臺灣海峽,統一的棕制著裝和嚴整的械備,維護著島嶼的安寧和平。

客觀地說,南日水寨的建立在軍事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它聯合附近的平海衛、興化衛和各個巡檢司,嚴密地防守海疆,堵截倭寇。在南日水寨建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明代倭寇多次侵犯興化府,沒有一次是從南日山海域登陸的。

水寨建立後,朝廷又很快意識到:海道可通外邦。為了防止沿海“莠民”勾結海外倭寇,明朝先是重申海禁“瀕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以海為生的島民們頓時失去了維持生計的唯一出路,船隻和漁網被堆積在沙灘。

不久朝廷又強迫將島民遷移到內陸,島民的遷移,看似簡單的一個事件,代價慘重,過程沉痛。南日山頓時淪為一座荒島,島民棄守兩難,倉促之中,他們只好遺其器物,撇其畜養,糧食不能盡隨,資財多致失落……

南日水寨,在興化大地上凸顯出作為東南海岸線的重要地位,一段時期內,確實起到了“陸地藩籬”的作用。歷史總在不斷摸索中前進,南日水寨只在島嶼上短短几十年,1452年開始,明朝就決定將南日水寨遷移至內陸。在新寨的地址沒有選定之前,先把水兵併入到了埭頭石城的青山巡司檢。

關於遷移的原因,有多種說法,官方的說辭是:明朝廷意識到當初選址的錯誤,這座土質貧瘠、耕田稀少的島嶼根本不能滿足海軍後勤保障的需要,加之孤懸水上,一旦倭寇攻劫,援救不及,實難堅守在飽受倭寇擾亂後。

新水寨的地址終於選定,在成化四年(1486年),南日水寨全部搬遷至內陸新安裡(今忠門東埔一個叫吉了寨的地方)。南日水寨從此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

明代的軍事評論家,卻多以水寨遷移為失計。林兆珂在《舟山南日說略》一文雲:“南日孤山斷嶼,倭艚樵汲,比泊此岸,古稱賊澳番船窟也,據此置寨,與平海、莆禧互相犄角,可以抗倭艚,使不得窺泊,移寨吉了,無異於棄門戶而守堂奧。”

《閩書》卷40《扦圉志》有云:“南日水寨移至吉了,民無保障,相率西徙而山空。”

明朝廷不僅將南日水寨遷移,還相繼遷移了烽火門、浯嶼、銅山等水寨,這些地帶就淪為番舶所踞,北來的番舶停靠南日,南來的番舶停靠浯嶼,因而,這些地方又成為孤懸之地。

歷史終於暴露出遷移水寨的弊端,嘉靖三十二年(1551年),有一隊倭船因失風飄到南日,倭寇登岸流劫,焚燒房屋……倭寇並由此打通了一扇通往興化府的入侵之門。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第十四次大舉騷擾莆田,平海、南日再遭劫難,一時間,莆田城屍體堆積如山。南日人血淚交織的抗倭記憶,開始敘寫。

跌宕的時勢造就了很多英雄人物和傳奇故事,南日還有一支傑出的抗倭隊伍,其中更有令人佩服的巾幗英雄。

在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南頭尾緊鄰赤哆灣沙灘的一座小山丘上,就有一處石碑石坊,這處石碑石坊是福建省唯一一處抗倭女傑遺蹟。

石碑石坊也是造型簡單,渾樸古拙。這是一塊題名為“師中貞吉”的石碑,始建於明代,碑高2米許,寬約0.6米許,經多年海風侵蝕,石碑字體已斑駁,依稀可辨識碑首刻有“皇明,興化……”等字。石坊與石碑相隔幾米遠,石坊全部用和條石砌築而成,由四根長條石為柱,撐起長條石大梁,大梁上面由長條石緊拼而成石坊頂,坊頂翹角也為石雕而成。師中貞吉石碑石坊是為紀念一位來自南日島水寨的抗倭女傑而建,當年在倭寇的侵犯下,平海衛城曾一度被侵佔、擄掠。這位南日女英雄挺身而出,組織家鄉的義軍,成立船隊,出沒於平海灣,奮勇殺敵,狠狠打擊了倭寇。後來,壯烈犧牲於戰鬥中。現今,風化嚴重的石碑上,女英雄的名字已經模糊難辨了。但是她保家衛國的英勇壯舉永遠銘刻在家鄉人民的心中。

與倭寇的生死之戰一直在興化大地上持續,雖然水軍官兵一次次奏響勝利的凱歌,但是倭寇撤退時燒殺掠奪不斷,使南日人沉浸在比海水還要鹹澀的記憶中……

時間如水流逝,南日水寨的建設年份、兵器設施、磚塊的顏色和城牆的模樣等早已經沉澱在時間的深處,但是,一些沒有被時間淹沒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經歷過幾百年風雨的洗禮後,在我們的視野裡呈現出斑駁的傷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