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有一个节日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那就是寒食节,这个节日很特殊,因为这是唯一一个以饮食方式命名的节日。这个在清明节的前几日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在古代也是一个比较隆重节日,后来慢慢融入清明之中,不见了踪影。

曹操和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传说很多,但是寒食节的来历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似乎只有一种来历,那就是跟晋文公有关,晋文公在逃难的时候很多天没有肉吃了,大臣介子推割了大腿上的肉给他吃。重耳继任晋国王位之后,大封有功之臣,但忘记封介子推。介子推带着自己的老母亲隐居山林,并不在意有无奖赏。

后来经人提醒晋文公才想起这个在自己最苦难时候追随的功臣,找到介子推希望他出山。介子推死活不出山,有近臣怕介子推出山抢了风头,出主意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结果山烧了,介子推和他母亲没有出来,而是被活活烧死在柳树下。晋文公重耳感念忠臣之志,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曹操和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这是最主流的一种说法。这个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也可以找到。晋朝的周裴撰写的《汝南先贤传》就记载这个故事。

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那寒食真的是因为介子推吗?这个疑问不是现代才有,在古代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传说在三国时期就很流行,魏武帝的《明罚令》就提到过,稍后会重点谈到。西晋的陆翙《邺中记》也是这样记载说寒食节就是起源于介子推。但是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认同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理由是在《史记》《左传》中找不到这样的记载。

那寒食节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到底怎么来的呢?

后来人们在《周礼》中找到这么一句话:

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於国中

寒食从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有人就得出这是周朝的旧仪。

西汉的刘向所撰《别录》中还记载这么一句话:

寒食蹋蹴,黄帝所造,本兵势也

寒食节蹋蹴这个类似某种体育运动,那是从黄帝时期留传下来的,那可能是这一项运动后来加入到寒食这个节日中,或者在黄帝时期就有了寒食节也有可能。

寒食其实是古代一种类似宗教式的仪式,或许有某种特殊考虑,但目前看已经说不清了。现在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周朝。

曹操和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时间

什么时候才是寒食节呢?这个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争议。

《荆楚岁时记》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孙楚《祭子推文》也有相同的记载。

玩什么?

中国人很喜欢节日,因为有了节日,那就代表一种休息和一种享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静的文化,完全静那就成死气沉沉。中国人的节日就起到动的作用,起到很好的调节功能。当你理解这一层,你再去看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节日自然也就释然了。

这一天可以玩什么呢?玩法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蹋蹴这一项体育运动,也可以荡秋千,这个记载在《古今艺术图》中,不过这项活动不是中原的活动,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项活动。

还可以玩什么呢?北齐杜台卿记载的《玉烛宝典》有这么一句话:

寒食此节,城市尤多斗鸡之戏

看来城里人喜欢玩的是斗鸡。

曹操和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吃什么?

既然是寒食那么就不能有烟火了,吃什么就特别有讲究了。

粥是必备之物,煮好粥之后然后就吃冷粥。不过这粥里面都加了很多东西,粥有个名字叫醴酪,主要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

因为在并州这个地方这种习俗特别兴盛,要连续几天都喝粥,或者吃黍饭,有时会达到一个月时间,老人和小孩就受不了,因为他们体质比较弱,天天冷食,肠胃受不了。但这个地方却是寒食节忠实的执行者。并州是晋国的旧地,纪念介子推而寒食是当地的普遍信仰。

持续一个月,老人孩子会生病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疾病流传,因为寒食时间比较长,而且粥之类可能要变质发臭。当时曹操就下令不可以强迫这些体质弱的老人和孩子一定要寒食,如果违反了,处份是很严重的。

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罚一月俸。

曹操这是搞连带责任,从家长到县令一并连带责任。至于曹操是真心为老百姓呢,还是只是想破坏并州当地这种信仰那不得而知了。因为这个地方崇尚勇武、民风彪悍,吕布,徐晃,关羽等人就是并州人,此地又是袁绍的旧地,所以曹操之令的动机也难以确定。

曹操和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当然这种只食冷粥让很多人都做不到也是让寒食节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结语:

寒食节到了唐代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比如很多唐代诗人写过关于寒食的诗。

律体开创者唐代诗人宋之问就写过这样一首诗: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但后来慢慢很多习俗都并入清明节,而寒食节也自然就消失了,也有人将其与清明节混为一谈的也不在少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