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壽星:跨過兩個世紀的老人——樂亭縣樂亭鎮五街安錫侯

來源:樂亭縣民政局、樂亭文化研究會主編《樂亭百歲壽星》(2016年輯印)||反盜版標記:今日頭條號:樂亭故鄉人

百歲壽星:跨過兩個世紀的老人——樂亭縣樂亭鎮五街安錫侯

跨過了兩個世紀的父親在2010年10月23日閉上了雙眼,離開了我們,享年104歲。縱使我有太多的不捨,卻還是沒留住他老人家,於是,年逾古稀的我用顫抖的筆來記錄下父親艱苦奮鬥的一生,以示懷念。

父親原籍在縣城南東雙坨村,名叫安錫侯。下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全家共6口人,僅靠著一畝多地艱難度日。地少人多,在靠天吃飯的年代,生活艱苦可想而知。在萬般無奈之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父親在14歲就輟學跟隨我爺爺去闖關東,到黑龍江省的呼蘭縣去打工,來補貼家用。父親的頭腦靈活,心思細膩,他何嘗不想坐在溫暖舒適的學堂中接受知識帶來的智慧,何嘗不想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呢?但貧苦的家庭生存下去都困難,上學就更是奢望,於是,作為家中大哥的父親便義不容辭地用自己14歲的肩膀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那個時候交通不便,沒有汽車,更談不上火車、飛機,連馬車都是一種極為奢侈的代步工具。爺爺和父親就那樣靠步行走了很多日子才到達“呼蘭”。父親到“呼蘭”後,找了一家賣絲綢的鋪子在那裡打零雜工。那個時代打零雜工是非常苦的,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首先伺候老闆和師傅刷牙、洗臉等,開始一天繁重的工作。前面櫃檯上夥計們是相對的好工作,能夠掙更多的錢。但要想站櫃檯必須學會心算。父親頭腦靈活,細膩,一邊幹著零活一邊用心學著算術。不久便在掌櫃的考核下通過了“算賬”。父親從打零雜變為站櫃檯。商鋪裡有位老中醫,他看父親聰明,能幹,很是喜歡,便教父親中醫知識,父親非常高興。於是,每天晚上跟老中醫學習中醫知識,在晚上十二點之前都沒有休息過。時間一長父親的身體就有點承受不住生病了。畢竟父親那時才10多歲,還是個孩子。父親生病之後就回到家中調理、治療。在“呼蘭”4年多的時間裡,父親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也掙到了一些錢。對以後工作也有了資本。父親病好後就沒有再去“呼蘭”了,後來在本縣閻各莊鎮找了個工作。商鋪的字號叫“同德興”,是一家果鮮鋪子。父親在這裡又幹了5年多,後來由於父親聰明伶俐,辦事謹慎,為人老實,樂亭城裡一家商號叫“永順遠”商鋪的韓姓老闆找到父親,想請父親當“遠家鋪”的大掌櫃。父親欣然應允。於是父親便在永順遠雜貨店領著幾十個人幹,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父親常駐天津當老客購貨,留下二掌櫃在家照顧生意。可好景不長,由於老闆搞投機倒把,很快就把幾年的大買賣賠黃了。東家破產了,把父親從天津叫了回來,“永順遠”從此倒閉。那時父母親已經有了我們5個孩子,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全家人全靠父親掙錢吃飯。有幾家商鋪的東家想請父親去商鋪當掌櫃,但由於種種原因父親都拒絕了。

父親靠他的智慧和膽略,東挪西借,湊了點錢,開始嘗試賣貨,最初的試驗都不成功,後來父親跟朋友們商量決定賣酒,做這行有利潤,有市場。父親賣酒是最醇最濃的,從不勾兌水。這樣,回頭客逐漸增加。大家一傳十、十傳百,都到父親這裡買優質酒。那時為了能夠多掙些錢,父親沒有僱人幫忙,而是我們一家老小一起忙活,大哥那時年齡大些,能幫父親幹一些重活,我們幾個小的幹些輕活,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全家起床,忙得不可開交。父親每天忙著進貨、賣貨。不分冷熱、日曬、風吹,時間長了,積勞成疾,有段時間經常感冒發燒、咳嗽、呼吸困難。我曾記得有一次父親發燒38度多,還是堅持去賣酒,就這樣,他得了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病,病一發作起來父親難受異常,呼吸困難,哮喘起來就必須到通風的地方才能使症狀得以緩解。我記得有一年,八路軍攻打縣城,交戰了一夜,在屋裡都感覺到子彈從屋頂上飛。我父親那天夜裡犯起了哮喘病,自己一個人在屋外院子裡坐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就又出去進貨。父親在賣酒的過程中又學來了釀造醋的技術。父親、母親生活節儉,帶領全家勤儉度日。平時母親做飯只給父親做一點稍好一點的飯菜讓他補充體力,她自己則和我們這些孩子們吃些粗茶淡飯。後來父親先買了頭小驢,以後又買了輛騾子車,僱人拉貨賺錢來補貼家用。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僱人趕車賺不到錢,也只好親自去趕車。每天出車拉貨非常辛苦,不論黑天白日有事抬起腳來就得出發,比賣酒還要辛苦得多。我曾記得,一年冬天夜裡拉貨的路上下起鵝毛大雪,等到一點多鐘才到家,父親在路上睡著了,幸虧騾子認識回家路,走到家門口就站住了。父親從一點多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當時我心裡特別難受。那時二弟才十四、五歲,在一中上學,看父親實在太苦,於是要替父親在週末往唐山市拉送糧食,讓父親能稍微休息一下。二弟在一段時間總是在週六下午趕著雙套騾子車,跟在其他送糧車後邊走,週日回來,週一照常上課。就這樣,二弟沒把學習落下,後來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唐山一中。隨著父親的年歲越來越大,趕車也越危險。一次父親出車時,往唐山送皮棉,車裝得特高,一不小心從車上摔了下來,這個消息讓一家子人都替父親捏了把汗,以後大家都不讓父親再趕車了。從這以後父親也就不像以前那樣拼死拼活幹了。勞累了一生的父親也開始感受新社會帶來的新氣象。

據父親後來回憶,在抗日戰爭時期,幫助過地下黨同志。那是個秋季,在“永順遠”時的一位同事來家說他參加了革命(八路軍),黨組織派他來城裡辦事。進城不久,正趕上日偽軍四處抓人,出城困難,父親聽了給他些錢,送他順利出了城門。父親一心向善,雖然自家9口人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但還不忘接濟別人,只要他有能力,總是盡最大可能幫助窮人。在父親賣酒時,遇到街里人或是莊裡的,家貧苦,沒錢也愛喝酒,父親儘量少收酒錢,或不收錢,這使得父親好名聲傳得很遠。父親年少時曾學過中醫,房東兒媳多年不孕,治療很長時間也沒治好,父親知道後,向房東表示,他能治好兒媳婦的不孕症,房東感激地說:能治好,我們全家人都感激不盡。父親根據老中醫的祖傳秘方,讓他吃了幾十粒中藥丸就好了。

父親心胸開闊,十分爽朗,經常不無自豪地說:“我這一輩子都是四處奔波,忙著養家和撫育7個子女。舊社會條件差,一個商人要受很多人的壓榨、白眼,還要忍氣吞聲、低聲下氣,真是在夾縫中生存。現在生活好了,翻身不忘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我家的生活不僅有了保障而且越過越好”。父親經常跟我們講,我們今天過上了好日子,千萬不能忘記是共產黨幫我們翻得身。常言道:飲水不忘打井人,翻身不忘共產黨。

“我們家四世同堂,共有56口人,3個高級工程師,3個研究生,14個大學生。孩子們都很爭氣”!每當父親說起這些,總是喜笑顏開,彷彿半個世紀的辛勞與痛苦只是過眼雲煙。父親一生最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雖然他沒上過多少年學,但父親的眼界很寬,胸有志向,幹事有魄力,腦筋十分聰明,在90多高齡時算數依然很快。

他老人家特別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注意養生之道,即使80多歲高齡,還在院子裡栽煙,種各種蔬菜,院子裡種得滿滿的,我們都怕他累著,勸他不要幹這些活了,他卻對我們說:“我有了勞動成果,既美化了庭院,又有了經濟效益,由此鍛煉出一個很硬朗的身體,這何樂而不為呢!”

父親一天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早晨5點多鐘就起床,到院子裡一邊散步,一邊欣賞他的勞動成果,總是樂呵呵的,養成了一個樂觀平和的心態。父親在養生中戒掉了多年的吸菸習慣。同時,他還很注意飲食,每餐總要喝一盅酒。父親特別喜歡吃粥,吃清淡的菜,因此老人家的身體一直很健康,有著壯年的心臟和青年人的血壓。

父親在晚年生病期間,他總對我們講:“現在社會多美好,我要好好享受現在美滿幸福的新生活”。從老人家的表情看,他對現實生活充滿著無比的眷戀。

每當人問起他的年歲時,他都大聲喊著,再讓我活上300年。

母親在1994年過世,享年91歲,從那以後,我便把父親接到唐山市我的家中照料,住夠了就到哥哥家去住。幾年後父親總是想葉落歸根,於是,便又回到了老家院裡,我們幾家輪流照顧父親。我深深明白父親幾十年來心裡的苦,若是沒有父親,在那個社會我們兄妹弟7個很可能都養不活早餓死了,所以我一直希望父親能在我們身邊多活幾年,來補償他年輕時受過的苦。有父親在,我彷彿心裡就有根。無論我走到哪裡,只要我想到家中還有我的老父親,就無比的踏實與滿足,但是事情又怎會都盡如人願?父親還是因肺部感染最終離開了我們。

每當思想起來,我還是覺得對父親付出的還不夠多,內心還是有無奈與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