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寿星:跨过两个世纪的老人——乐亭县乐亭镇五街安锡侯

来源:乐亭县民政局、乐亭文化研究会主编《乐亭百岁寿星》(2016年辑印)||反盗版标记:今日头条号:乐亭故乡人

百岁寿星:跨过两个世纪的老人——乐亭县乐亭镇五街安锡侯

跨过了两个世纪的父亲在2010年10月23日闭上了双眼,离开了我们,享年104岁。纵使我有太多的不舍,却还是没留住他老人家,于是,年逾古稀的我用颤抖的笔来记录下父亲艰苦奋斗的一生,以示怀念。

父亲原籍在县城南东双坨村,名叫安锡侯。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全家共6口人,仅靠着一亩多地艰难度日。地少人多,在靠天吃饭的年代,生活艰苦可想而知。在万般无奈之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在14岁就辍学跟随我爷爷去闯关东,到黑龙江省的呼兰县去打工,来补贴家用。父亲的头脑灵活,心思细腻,他何尝不想坐在温暖舒适的学堂中接受知识带来的智慧,何尝不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但贫苦的家庭生存下去都困难,上学就更是奢望,于是,作为家中大哥的父亲便义不容辞地用自己14岁的肩膀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那个时候交通不便,没有汽车,更谈不上火车、飞机,连马车都是一种极为奢侈的代步工具。爷爷和父亲就那样靠步行走了很多日子才到达“呼兰”。父亲到“呼兰”后,找了一家卖丝绸的铺子在那里打零杂工。那个时代打零杂工是非常苦的,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首先伺候老板和师傅刷牙、洗脸等,开始一天繁重的工作。前面柜台上伙计们是相对的好工作,能够挣更多的钱。但要想站柜台必须学会心算。父亲头脑灵活,细腻,一边干着零活一边用心学着算术。不久便在掌柜的考核下通过了“算账”。父亲从打零杂变为站柜台。商铺里有位老中医,他看父亲聪明,能干,很是喜欢,便教父亲中医知识,父亲非常高兴。于是,每天晚上跟老中医学习中医知识,在晚上十二点之前都没有休息过。时间一长父亲的身体就有点承受不住生病了。毕竟父亲那时才10多岁,还是个孩子。父亲生病之后就回到家中调理、治疗。在“呼兰”4年多的时间里,父亲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挣到了一些钱。对以后工作也有了资本。父亲病好后就没有再去“呼兰”了,后来在本县阎各庄镇找了个工作。商铺的字号叫“同德兴”,是一家果鲜铺子。父亲在这里又干了5年多,后来由于父亲聪明伶俐,办事谨慎,为人老实,乐亭城里一家商号叫“永顺远”商铺的韩姓老板找到父亲,想请父亲当“远家铺”的大掌柜。父亲欣然应允。于是父亲便在永顺远杂货店领着几十个人干,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父亲常驻天津当老客购货,留下二掌柜在家照顾生意。可好景不长,由于老板搞投机倒把,很快就把几年的大买卖赔黄了。东家破产了,把父亲从天津叫了回来,“永顺远”从此倒闭。那时父母亲已经有了我们5个孩子,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全家人全靠父亲挣钱吃饭。有几家商铺的东家想请父亲去商铺当掌柜,但由于种种原因父亲都拒绝了。

父亲靠他的智慧和胆略,东挪西借,凑了点钱,开始尝试卖货,最初的试验都不成功,后来父亲跟朋友们商量决定卖酒,做这行有利润,有市场。父亲卖酒是最醇最浓的,从不勾兑水。这样,回头客逐渐增加。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到父亲这里买优质酒。那时为了能够多挣些钱,父亲没有雇人帮忙,而是我们一家老小一起忙活,大哥那时年龄大些,能帮父亲干一些重活,我们几个小的干些轻活,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全家起床,忙得不可开交。父亲每天忙着进货、卖货。不分冷热、日晒、风吹,时间长了,积劳成疾,有段时间经常感冒发烧、咳嗽、呼吸困难。我曾记得有一次父亲发烧38度多,还是坚持去卖酒,就这样,他得了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病,病一发作起来父亲难受异常,呼吸困难,哮喘起来就必须到通风的地方才能使症状得以缓解。我记得有一年,八路军攻打县城,交战了一夜,在屋里都感觉到子弹从屋顶上飞。我父亲那天夜里犯起了哮喘病,自己一个人在屋外院子里坐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就又出去进货。父亲在卖酒的过程中又学来了酿造醋的技术。父亲、母亲生活节俭,带领全家勤俭度日。平时母亲做饭只给父亲做一点稍好一点的饭菜让他补充体力,她自己则和我们这些孩子们吃些粗茶淡饭。后来父亲先买了头小驴,以后又买了辆骡子车,雇人拉货赚钱来补贴家用。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雇人赶车赚不到钱,也只好亲自去赶车。每天出车拉货非常辛苦,不论黑天白日有事抬起脚来就得出发,比卖酒还要辛苦得多。我曾记得,一年冬天夜里拉货的路上下起鹅毛大雪,等到一点多钟才到家,父亲在路上睡着了,幸亏骡子认识回家路,走到家门口就站住了。父亲从一点多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那时二弟才十四、五岁,在一中上学,看父亲实在太苦,于是要替父亲在周末往唐山市拉送粮食,让父亲能稍微休息一下。二弟在一段时间总是在周六下午赶着双套骡子车,跟在其他送粮车后边走,周日回来,周一照常上课。就这样,二弟没把学习落下,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唐山一中。随着父亲的年岁越来越大,赶车也越危险。一次父亲出车时,往唐山送皮棉,车装得特高,一不小心从车上摔了下来,这个消息让一家子人都替父亲捏了把汗,以后大家都不让父亲再赶车了。从这以后父亲也就不像以前那样拼死拼活干了。劳累了一生的父亲也开始感受新社会带来的新气象。

据父亲后来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帮助过地下党同志。那是个秋季,在“永顺远”时的一位同事来家说他参加了革命(八路军),党组织派他来城里办事。进城不久,正赶上日伪军四处抓人,出城困难,父亲听了给他些钱,送他顺利出了城门。父亲一心向善,虽然自家9口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但还不忘接济别人,只要他有能力,总是尽最大可能帮助穷人。在父亲卖酒时,遇到街里人或是庄里的,家贫苦,没钱也爱喝酒,父亲尽量少收酒钱,或不收钱,这使得父亲好名声传得很远。父亲年少时曾学过中医,房东儿媳多年不孕,治疗很长时间也没治好,父亲知道后,向房东表示,他能治好儿媳妇的不孕症,房东感激地说:能治好,我们全家人都感激不尽。父亲根据老中医的祖传秘方,让他吃了几十粒中药丸就好了。

父亲心胸开阔,十分爽朗,经常不无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四处奔波,忙着养家和抚育7个子女。旧社会条件差,一个商人要受很多人的压榨、白眼,还要忍气吞声、低声下气,真是在夹缝中生存。现在生活好了,翻身不忘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我家的生活不仅有了保障而且越过越好”。父亲经常跟我们讲,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千万不能忘记是共产党帮我们翻得身。常言道:饮水不忘打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

“我们家四世同堂,共有56口人,3个高级工程师,3个研究生,14个大学生。孩子们都很争气”!每当父亲说起这些,总是喜笑颜开,仿佛半个世纪的辛劳与痛苦只是过眼云烟。父亲一生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虽然他没上过多少年学,但父亲的眼界很宽,胸有志向,干事有魄力,脑筋十分聪明,在90多高龄时算数依然很快。

他老人家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注意养生之道,即使80多岁高龄,还在院子里栽烟,种各种蔬菜,院子里种得满满的,我们都怕他累着,劝他不要干这些活了,他却对我们说:“我有了劳动成果,既美化了庭院,又有了经济效益,由此锻炼出一个很硬朗的身体,这何乐而不为呢!”

父亲一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到院子里一边散步,一边欣赏他的劳动成果,总是乐呵呵的,养成了一个乐观平和的心态。父亲在养生中戒掉了多年的吸烟习惯。同时,他还很注意饮食,每餐总要喝一盅酒。父亲特别喜欢吃粥,吃清淡的菜,因此老人家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有着壮年的心脏和青年人的血压。

父亲在晚年生病期间,他总对我们讲:“现在社会多美好,我要好好享受现在美满幸福的新生活”。从老人家的表情看,他对现实生活充满着无比的眷恋。

每当人问起他的年岁时,他都大声喊着,再让我活上300年。

母亲在1994年过世,享年91岁,从那以后,我便把父亲接到唐山市我的家中照料,住够了就到哥哥家去住。几年后父亲总是想叶落归根,于是,便又回到了老家院里,我们几家轮流照顾父亲。我深深明白父亲几十年来心里的苦,若是没有父亲,在那个社会我们兄妹弟7个很可能都养不活早饿死了,所以我一直希望父亲能在我们身边多活几年,来补偿他年轻时受过的苦。有父亲在,我仿佛心里就有根。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想到家中还有我的老父亲,就无比的踏实与满足,但是事情又怎会都尽如人愿?父亲还是因肺部感染最终离开了我们。

每当思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对父亲付出的还不够多,内心还是有无奈与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