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在蘇州旅行,最好的去處當然是園林、名勝、街頭巷尾的那些名人故居,而在蘇州生活,最不容錯過的則是古城裡的一個個老菜場,她們不僅是別樣的蘇州風情,更是實在的、能觸摸到的蘇州記憶。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老菜場,是城市的歷史印記,由於蘇州特殊的地理環境,這些大型菜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依河而建。

古時候,水路是老百姓出行的重要通道,比如七里山塘沿河而居的市民,自發集中在星橋這裡進行交易,慢慢就形成了一個集市,也就是最早的星橋菜場的雛形。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同樣的熱鬧場景,在婁門菜場也是每天都在上演,週末最擠的時候,整條北倉街上,都是攤販。在那裡,還可見老式木杆秤稱重量、還可見挑擔子的菜農、還可見磨刀霍霍的老師傅,這些可能都是我們的後代們漸漸看不到的生活方式。

在姑蘇古城,曾經還有傳說中的菜場F4——新民橋菜場、婁門菜場、葑門橫街菜場和勞動路菜場。(其中勞動菜場在去年已經關閉拆除了)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老菜場裡的做派跟大超市完全不同,超市像是時髦的大姑娘,看著光鮮漂亮,卻有點冷冰冰,你有挑選的自由,卻沒有交流的對象。

老菜場則像是上了點年紀的阿姨,雖素面朝天,卻笑臉相迎:“老伯伯,今朝想吃點啥?”或者是“阿姨啊,我今朝的蠶豆糯得不得了,阿要稱點呢?”親熱得像老朋友。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關鍵是在這樣的老菜場裡,你可以在這個攤位買了雞蛋到隔壁攤位去校秤,這個攤位打聽了價格之後去隔壁的攤位繼續砍價,然後在最隔壁的攤位成交。蘇州人是最會過日子的,也是最認人的,如果你今天騙了他一次秤,呵呵,他不會跟你大吵大鬧,但是,這輩子都不會再來買你的菜了。

別說騙秤,你就是想吹牛,也不能野嚯嚯,你說:“老伯伯,我該只仔蝦全蘇州最低價哉,75塊一斤。”戴眼鏡的老伯伯聽了之後,笑笑不說話,走了,你絕對想不到,老人家6點鐘就出門了,這是他今天跑的第4個菜場了,貴不貴,他心裡最有數。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曾經的新民橋菜場就在山塘街的另一邊,在不少老蘇州的記憶裡始終栩栩如生,一半繁華,一半市井,2016年整改後,山塘老菜場就徹底消失了,建起了一個敞亮的新菜場。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在蘇州城東北角的婁門菜場曾經是古城區內唯一的批發菜場,憑著低廉的菜價,是不少老蘇州每天必去的地方。據說頭一次去的人,只要走過金粉橋,尋著氣味前行,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

不過由於年代太久、人流量太大,環境各方面已經難堪重負,經過整改重建後,在去年,蘇州人熟悉的婁門菜場便涅槃重生了,市井江湖的面貌煥然一新。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在蘇州市區還比較原汁原味的,便是著名的葑門橫街菜市場了。附近的公交站點上,每天都是滿滿當當從蘇州城四面八方趕來的買菜大軍。

走在葑門橫街上,你立刻會被淹沒在煕煕攘攘的人群裡。這裡整條街都是密密麻麻的菜市,各種新鮮蔬菜魚蝦的攤點佈滿了路邊。人們忙著討價還價、挑三揀四,喧鬧聲、吆喝聲充斥耳邊。從西街走進去,十來個雞頭米攤點一字排開,攤販基本都來自黃天蕩一帶,他們手指套著鐵戒指,手法嫻熟,飽滿圓潤的雞頭米不一會就盛滿了一碗。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在橫街上,經營者從不把你當外人,吆喝也可以變成聊天,講價也會變成調侃。

除了吃的,沿街兩旁,一家挨一家還開滿各色店鋪,其中一些是原來橫街上的老店鋪。比如在別處都已經很難找到的木桶店,裡面有長浴桶、泡腳桶、馬桶,讓你一下回到了80年代。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葑門橫街的形成當然也與河有關。它南傍一條叫葑門塘的河,東西走向,所以稱作葑門橫街。橫街長約五六百米,路面至今仍保留著數百年前的青石路板。

這兩年,葑門橫街菜場經歷了多次改造,變得整潔、古樸、舒適,沿街的所有店面統一更換了木質牌匾式店招,一批曾活躍於橫街的老字號也得到了恢復,瑞泰醬園、橫街王萬泰、葑溪南塘等老字號又回到了蘇州人的視線裡。


蘇州的這些老菜場,一定有你兒時的記憶


有人說:“到一個城市如果是想要深度遊,最好要去一下這個城市的老菜場。每天早上,老百姓都在這裡上演著自己的故事,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最能感受到蘇州的味道……”

蘇州人會過日子,蘇州人的菜場裡有蘇州人最好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