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腾讯是给所有的小弟输送流量,阿里是从所有的儿子那里吸取流量,你怎么看?

诗酒趁年华丫丫


我想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腾讯拥有流量因此向所有伙伴卖流量,阿里缺少流量因此向所有伙伴买流量,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跟自己的合作伙伴之间也都是利益交互关系。

腾讯拥有海量流量,因此更需要流量变现的渠道,因此其不断的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流量变现合作伙伴,但通常情况下,腾讯都是以财务投资的方式入股,并不会染指企业的控制权,用腾讯自己的话说是要“共赢”,而实际上呢,是因为腾讯不怕被投资方会脱离自己的体系,腾讯掌握的流量就是最大的杀手锏,甚至有很多情况下,腾讯给对方开一个流量入口就可以构成投资的筹码,比如腾讯跟京东的合作,在微信里面为京东开设一个一级菜单也是双方的核心合作方式之一。

而阿里与腾讯则恰好相反,阿里拥有强大的流量变现方式,但其需要的是更多的流量入口,因此便不断的通过控股的方式把更多的流量入口把控在自己手里,而在入股之后,为了保障这部分流量不会流程,同时也是为了把对方的业务纳入到自己整个大的商业生态当中,所以阿里就不得不不断的加大投入,最终达到控股的状态,说的直白一点,阿里投资一家企业之后,自身仍旧没有安全感,因为对方很可能会摆脱自己投入腾讯阵营,而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买断他。

所以由此来讲,题目所说的腾讯输送流量,阿里吸取流量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而且我想大家看过上文的介绍之后,应该也会对腾讯、阿里的投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里是“木石心志”,为您带来最新的科技观点,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木石心志


这么说也是没错的,因为腾讯的用户是“免费粉”,而阿里的用户是“付费粉”,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如果硬要说腾讯给所有的小弟输送流量,阿里是从所有的儿子里那吸取流量,我认为是对的。

回到头腾大战那个阶段,网友戏称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起诉”,当年的QQ火到什么程度我就不多说了,但当年的腾讯流量是有了,却缺少变现手段,于是腾讯扩大业务,开始进军游戏业,而做游戏有比较难,所以开始模仿别人的成功案例,这些年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就连自己投资的英雄联盟腾讯都没放过, 模仿着出了王者荣耀。腾讯的流量来源于社交。

而阿里不一样,阿里当年诞生就是围绕“付费用户”开始的,阿里的起点是围绕电商展开的,通过淘宝、天猫吸引过来的网购用户实质上都是付费用户,用户的粘性、付费率占比是非常高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同样是一千万用户,腾讯用户的质量就是低于阿里。

腾讯是给所有的小弟输送流量

这话我非常认可,腾讯自己做微博失败了、自己做电商平台失败了,于是它就开始了收购、融资、兼并、入股计划,只要是能帮助腾讯将流量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的渠道,腾讯就一直在收购,比如与京东合作、与拼多多合作、投资、收购共享单车等,实质上腾讯都是想办法让自己的流量变成付费流量。这些所谓的小弟“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有好的产品,在腾讯这里不愁变现。

阿里是从所有的儿子那里吸取流量

阿里缺变现能力么?在电商行业呆过5年以上的人都应该清楚的知道,淘宝就像造钱机器一样,先不说蚂蚁金服、支付宝、阿里巴巴采购网这些,就单独说淘宝这一个平台就接近占去了网购业的半壁江山。那么在维系现有用户群体的前提下,阿里就需要寻找、扩展新的用户、流量渠道,所以阿里也开始各种投资,只要是能给自己带来流量的方式他们都会积极尝试,比如收购新浪微博、优酷、虾米音乐,以及与头条合作的淘宝客等。

(如上图,阿里巴巴在物流方面的战略布局就可以看出,阿里缺流量)

综上,腾讯不缺流量缺的是将流量转变成资金的能力;而阿里缺的是源源不断的新用户。与其说他们在输送流量或吸取流量,不如说他们在建立自己的生态圈,尽量让用户在自己的经济体系里流转,让用户产生的所有行为都对企业有利。


实体店老王


美美团

我希望同时得到疼信和阿狸的投资

比如滴滴就可以得到魏新和阿李支持。

但是你错了[嘿哈]我们认为滴滴合并是个错误的决定'。

以后不会在让这样的错误的事情 再次发生!

王兴兴彻底蒙圈?😳 两家投资形成外卖市场垄断,利润不是更高吗?不同意?想不通? 那不怪我了! 只能说明你马云飞心胸狭窄。

我选择疼新也没错啊,你不同意疼新入股美团,突破了我的底线,我只能认为你没有底线。不好意思啊马总

我不和你玩了,接受疼新E论投资33亿美元[耶]

快的,滴滴合并,泰山会柳总是会长 马云是副会长

可能是马云飞怂不过柳总吧,毕竟中国🇨🇳是人情社会,马总很难博回柳总的建议。最后的结局是柳总女儿柳青当上滴滴的二把手。文章还要吹嘘柳青是个人能力上位,傻子才会相信。

像上次的5G表态会,泰山会大部分会员都出来支持过柳总发言。可以想象一下,柳总面子还是超级大的。

而且贾越亭也是柳总提拔到泰山会的,只可惜柳总看走眼了,害的联想投资亏了几十亿进去了。

柳总按说是个现实的人

有中庸之道也有侠客之道

可能更多的是中立吧!力当和事佬,善良有余霸气不足。

王兴兴做为富二代应该接触的都是新时代观念,利己利人有,也有热血青春。但毕竟太年轻,而且因为中国🇨🇳40年文化断层/ 道德底线下降了不少,利己主义更多了,这也不是王兴兴的错,可能是思想教育没跟上吧。所以国家这次重点主推三字经 论语 增加世界名著的阅读。而后可能还会增加道德经,易经和佛学。

从思想强健一代人,增加跳绳,踢毽子,养蚕 做手工 画画 跳舞👯古筝 钢琴🎨 从身体和素质上改善一代人

马云飞和逍遥子为什么认为滴滴合并是失败的呢?

合并后,形成垄断,利润不是更高吗???

这可能是王兴兴始终想不通的地方。

这可能需要从阿里的文化说起,之前就说过,阿里是侠客道精神,基本上每个高管都有花名册。

怎么可能看的上魏新的 无间道精神呢?阿理说白不愿意和无间道同流合污。[红包]

法无禁止既可为,

这话没毛病,可能加上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内心强大👍

人之初性本善 是初心

保持善良初心和侠客道精神

可能更能成就一个完全的人。

说到这里,还是需要谈一个站队的问题,

因为从一开始你需要想明白这个问题,看透看准,才能走到最后,走向大同。


用户4077500770821


这种说法是胡扯!

其实,腾讯确实更看重的是流量变现,但也并非是输送流量,而是在卖流量,而且卖的前提是拥有控制这家公司灵活性的排他权力,这个流量出售的并不便宜。当然,如果有些公司不接受,可能的后果就是流量被截断。应该说,这叫做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阿里巴巴缺流量,但不缺变现的能力,只要是将流量并入到阿里巴巴体系中,流量变现的能力就大增,这也是我们看到阿里系公司基本都能实现盈利而不靠烧钱活着的原因,这些公司也不着急上市套现,是扎扎实实的做好服务。

流量这东西,不是有用户从这里走就是流量,还要看客户能否变成用户,用户能否带来转化,社交流量确实很大,但变现能力很差,所以,那些接收到腾讯流量的公司往往不择手段的创新,采取各种套路骗取大家的流量转化,导致了拼多多等山寨产品、忽悠营销的大行其道。

腾讯不缺流量吗?其实,一样缺,缺的正是高价值的流量。所以,腾讯才会疯狂的投资线下零售企业,还成功实现了沃尔玛步步高等的二选一封杀对手支付宝,腾讯也扶持滴滴摩拜,为的也是争抢流量,这样的投资根本不是在撒流量,而是在收流量,投资也可以看做是买流量的付款。

更严重的是,腾讯的买流量,还是要二选一,不敢与对手直接争夺,让用户做出选择,可见其流量饥渴到了什么程度。


马继华


这种说法其实还是有点道理,如果不细究的话!互联网公司本质上都是卖流量的,这两家其实也一样,但只是输出方式不同而已。

1、腾讯:靠着国内社交工具,将其自身已经建设为一个巨大的流量池,以前是靠QQ,现在则是微信。微信越来越“臃肿”,除了公众号,又冒出了小程序、游戏等等,其占领用户的时间和场景也更加的丰富,这也意味着微信圈围起来的流量池也更大了。

通过这个流量池,腾讯既可以向自己投资合作的产品进行输送,也可以向自己旗下的产品输送,比如微信的快速崛起就有当年QQ导量的一份功劳。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更多的合作产品入驻微信,希望能从微信上或取自己所需的流量。

腾讯至从3Q大战选择开放后,对外投资基本上都不追求绝对的控制权,所以对于不少创业团队来说,即能拿到资金又能拿到产品推广所需的流量,那何乐而不为!这也是很多公司选择和腾讯进行合作,或者被收购的原因之一。即便是很多腾讯的竞争对手,也都想从微信流量上分一杯羹,比如阿里系,至今有淘口令和吱口令,每年通过这种方式也得导入不少的量。

2、阿里:淘宝是阿里业务体系的基础,也是核心内容,但其本质和百度一样,也是卖搜索流量,卖竞价排名。为了不让外部分流或者左右淘宝体系的流量,其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将自己的流量圈起来卖。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淘宝一直是屏蔽百度的,并且在蘑菇街等这类淘客做大后,也被封锁了。

作为封闭的流量平台,在自身造血不足时,或者外部竞争压力大时,就只能从外部吸取新鲜流量为自己输血,以便能更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阿里不断的收购投资各种流量入口,UC浏览器、优酷、微博等等这些在各自领域具有相当实力的产品被一一纳入阿里系统,然后作为棋子之一整合进体系之中。很多人都说阿里收购产品时总是寻求控制权,其实核心原因就是需要流量,没有完整的控制权怎么能随意摆布呢?

总的来说,腾讯这个流量池需要不断外卖流量才能获益,而阿里这个流量池需要圈起来卖才能保证自己的核心利益,外人参与进来有风险。所以,也就看到了腾讯对外是输送流量,阿里对外是吸取流量。



罗氏虫社


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腾讯早期是qq,然后有了各种业务变现,比方说qq空间、游戏、qq游戏、腾讯视频等,这些都是从qq中导流过去的,因此,有了这种输送流量的说法。可是腾讯占着这么多流量不用,不是傻么?另外,阿里起家的是淘宝,现在的有支付宝、菜鸟网络等。同样也是借着淘宝的平台一步步展开的,所以没有什么哪个吸哪个流量的问题。


可是这些业务本身也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只不过是借助了腾讯和阿里的平台和资金,从而发展的更快一些而已。互联网本质上做的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发业务。而各种如淘宝、qq等等都是其平台和应用而已。互联网有一个特点,就是快速扩展,不管是流量还是工具,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拓展,因为没有了地理和防火墙的限制,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大市场内部,边际成本随着人数的增加而降低。


分享是互联网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流量的分享,模式的分享、技术平台的分享、空间的分享等等,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主次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炉子。


以股易金


这也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我们可以从阿里和腾讯公司的特点来一看究竟。

阿里想要收小弟,一般都是直接收购。也就是说阿里把这个小弟直接买断,这个小弟今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就是执行,执行阿里这个老大哥的策略。阿里的小弟所做的事情肯定都是为老大哥阿里牟利的,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阿里都是从儿子那里吸取流量。

阿里并不是一个获取力量很强的公司,没有腾讯旗下微信、QQ这种获取流量的核心产品,想要流量自然只能从各小弟身上获取了。


腾讯想要收小弟,一般都是入股。也就是说腾讯虽然成了小弟的大哥,但是小弟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并不是完全的听大哥。腾讯和小弟之间是有一种合作关系,腾讯看好小弟在某一个领域上面的发展,小弟看好腾讯手下微信带来的流量以及腾讯的资金,双方看似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也就是题主说的腾讯是给小弟输送流量。

腾讯本身就一个大的平台,依靠微信、QQ等核心产品,获取大部分的流量,腾讯想要流量变现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不同的公司合作,入股该公司给该公司输入流量,让该公司做强做大,从而谋取利益。


腾讯给小弟输送流量,阿里从小弟哪里获取流量。其实都是对各自产品的一种补充,双方这样做的原因是各自产品的特点决定的。如果换一下,阿里旗下有微信,腾讯旗下有淘宝,那么结果就自然而然的反过来了。


爱折腾的大叔


注意;观点错误,依靠腾讯引流的公司,绝大部份是小金额消费购物为主,租赁以小金额租赁为主,京东除外,因是战略合作,同时都具备自己的生态模式和口碑.

依靠支付宝的公司,一般是产品贵重商品,例如手机出租,设备出租,金融,等,都是依靠阿里的信用系统进行风控,这是微信所不能代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生态更被一些企业青睐的原因.

一个社交的力量,自带的社交信用,一个刚直的信用生态


扫到宝


很正常,只要看看两家公司是怎样一个架构就明白了。


阿里的核心产品都是交易类,需要大量的吸引流量进入,才能完成整个交易过程,主要通过广告和金融服务获得营收。既然需要流量又没有,那么儿子们做贡献就是必然的。


腾讯的核心产品是社交类,自带流量属性,本身是免费的,不赚钱,营收靠游戏和影视。微信很多年自己都不做广告的,支付是最近两年的意外收获,也是最让马云爸爸耿耿于怀的事情。既然自己不想做那些营收低的行业,那么开放流量给小弟,让小弟们冲锋在前也是必然的。


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


泷道


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这需要从两个互联网大佬的产品结构和体系去分析。“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在互联网界早已扬名。

阿里主要有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以及2016年以后探索的新零售等支柱产品。

腾讯的产品有QQ和微信。QQ有8.5亿用户,微信有10亿的用户。腾讯本身不直接从事电商,早起的拍拍早已并入京东。腾讯主要通过他们投资的京东、唯品会、拼多多、小红书、微选以及加码永辉、步步高、海澜之家等线下实体,介入新零售。

所以,从流量的角度分析,腾讯不缺流量。他的QQ和微信的社交流量让阿里垂涎欲滴。

而阿里的淘宝是阿里线上的流量池,天猫也是通过淘宝引流。淘宝有4.46亿的注册用户,这个规模也相当大。但淘宝对应着700万的商家,“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必须确保流量充足。由于线上和电商平台竞争激烈,目前的淘宝的线上的流量就显得不足。所以,阿里需要但其它地方引流,比如今日头条、抖音等。

阿里积极探索新零售也是线下导流的一种方式。腾讯通过微信小程序探索新零售,同样重视从线下场景中引流,可谓殊途同归。

阿里系的支付宝有6.5亿用户,而阿里开发支付宝小程序,通过支付宝小程序给商家赋能,通过支付宝小程序引流,未来同样值得观察。马云只持有阿里7.4%的股权,却拥有支付宝80%的股权。支付宝上市后,市值将直逼中国工商银行,并将很快成为全球最牛的金融机构。支付宝未来很可能成为阿里系的另一个流量池。

关注小程序,关注新零售,就关注太木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