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軍事力量大盤點

1945年,中國著名學者黃炎培先生提出了“歷史週期論”,意為任何國家的政權都無法逃過興衰更替。這一點在中國古代體現的淋漓盡致,封建王朝中國祚最長的也無非是不到300年,王朝的滅亡這是每個封建政權必須面臨的問題,王朝末年一般國力衰退,軍事衰弱,但有一個朝代比較特殊,那就是明朝。明朝末年的官軍中出現樂幾支戰鬥力超強的武裝部隊,可惜明朝財政糜爛,官僚腐敗,皇帝昏愚,未能好好利用,時也命也。

今天我們就盤點下明朝末年幾支比較重要的武裝力量(排名不分前後):

1.關寧鐵騎。提到明末的局勢,不得不提下關寧鐵騎,這支在明朝滅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武裝力量,困擾了建州女真數十年的時間。關寧鐵騎脫胎了李成梁時代的遼東鐵騎,是袁崇煥等人仿造遼東鐵騎,以“遼人守遼土”,任用飽受女真欺凌的遼人,組成了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騎兵部隊。明朝末年許多出名的將領都曾經帶領過關寧鐵騎,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等。關寧鐵騎最突出的戰績是在崇禎年間北京保衛戰中以九千長途奔波的士兵大敗數萬精銳的女真武裝,一戰成名,這一戰也讓明朝得以延續,關寧鐵騎也因此戰位列中國古代十大長勝軍團。可惜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亂”後,這支武裝便銷聲匿跡於歷史舞臺,是明末戰鬥力第一的軍隊。

明末軍事力量大盤點


2.秦兵。此秦兵非秦朝軍隊,是在明朝由著名將領孫傳庭創建的武裝力量。孫傳庭本人是文臣出身,但在軍事上建功立業。孫傳庭在陝西剿匪時,按照“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招募訓練了一隻勁旅——秦兵。秦兵最大的功績便是在陝西子午谷經過四天激戰擊敗幾十倍的高迎祥,瓦解了實力最強的起義軍,一戰成名,之後在崇禎十一年與洪承疇配合擊敗李自成,李自成僅以18騎脫身,如果不是崇禎皇帝的一紙詔令,李自成可能已經身首異處。崇禎十六年,實力大損的秦兵在潼關倉促應戰,被李自成數十萬大軍包圍,孫傳庭戰死,秦兵四萬多人全軍覆沒。《明史》稱“傳庭死,明朝滅”,是明朝末年第二強的軍隊。

明末軍事力量大盤點


3.天雄軍。盧象升和孫傳庭一樣,均是文官出身,己巳之變時盧象升在沒有勤王命令的情況下自行募集1萬人勤王,之後整合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武裝,組成“天雄軍”,成員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後來曾國藩的武裝便是以天雄軍為雛形的,由於每回戰鬥盧象升都是身先士卒,同士卒同吃同睡,因此天雄軍從未發生過潰敗。天雄軍曾以2000人擊敗上萬的重甲騎兵,追擊其50餘里而返,因此農民軍給盧象升起了一個外號“盧閻王”。崇禎十一年北京之變盧象升的天雄軍因援軍未到而失敗,明末第三強軍隊。

明末軍事力量大盤點


4.白桿兵。秦良玉是明朝歷史上比較特殊的女性將領,是四川石柱土司,她根據四川當地的特點訓練山地特種部隊,此兵種所持的白杆槍是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因此稱為白桿兵或石柱兵。白桿兵戰鬥力強,先後經歷了平定播州之役、遼東平女真戰役、剿匪等戰役,崇禎十七年重慶戰役三萬白桿兵陣亡,秦良玉單騎返回石柱,實力大減,但餘威仍在,因此張獻忠一生都不敢進犯石柱,秦良玉也得以善終。

明末軍事力量大盤點


5.車軍。明末劉鋌隸屬的特殊部隊,兵士以川人為主,混合編制有步兵、騎兵、火槍兵及大車。每逢出戰,騎兵先行,步兵和火槍兵推著大車前進,敵人出現時,即迅速將大車圍成圓圈,組成車陣,火槍兵以此為屏障,用火槍對敵發動齊射,完成第一波攻擊。待敵軍銳氣已盡時,便發動騎兵由車陣內衝出,擊垮敵陣,然後步兵出擊,追殲敵軍。這是一種攻守兼備的戰法,守時滴水不漏,攻時銳不可擋,在萬曆三大徵東征朝鮮中表現優越。1619年薩爾許之戰中全軍覆沒。

明末軍事力量大盤點


6.洪軍。洪承疇手下的一支勁旅,洪承疇以書生出生,進士及第,在陝西任職時堅持以剿為主,輔之以撫,對起義軍進行全方位的剿殺,先後配合友軍平定高迎祥,擊敗李自成、張獻忠等人,聲名顯赫。在松山戰役中被困半年,不得不投降清朝,終身受到猜忌和監視,最後還被乾隆皇帝編入《貳臣傳》,成為千古罪人,洪軍也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