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欧体楷书或者田楷的人已经泛滥,投入这么大,将来回报能收的回来吗?

赵富忠笔名破石


究竟值不值,要看你原本抱有的期望值。如果你只是想把字写规范,附个庸风个雅,当然值;如果你想成为书法大家,可能会不值。



田英章的欧楷颇得章法,也有建树,特别是他把欧楷教学流程化、商业化,做得非常成功。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学学田英章欧楷不是坏事,在点画结构的层面上,田英章讲得很透彻,也很靠谱。但田英章并未超越欧楷,也代表不了欧楷。直白一点说,田英章的欧楷实料并不多,内涵并不丰富,于书法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并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过度堀凿。在当下之中国,能把欧楷写到田英章水平的,又何止千万。



书法之美不是可以用数学态度来衡量的。汉字之美绝不在于程式化的规制与标准,而在其刚气、秀气亦或是灵气。田英章的欧楷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规律与标准,甚至近乎于雷同,这并非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核,恰恰是束缚了书法的精神。当所有书写者一笔一画都一样,起笔结字都一样,请问谁是高手?还有所谓的大家吗?



功夫在诗外。抱庸个见,学田可以,但不宜太久,更不能作为终生书法的目标。看看临临,三五个月,足以见底矣。


抱庸斋主


书法学习,如果按经济投资价值来说是一门收益率很低的项目,收获的可能主要是快乐、静心与人文素养。

1、书法项目的经济投资回报率很低,很多人穷其一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学书法,到最后只有卖出的一摞摞废纸是回报,5毛钱一斤。所以我不太赞成将书法爱好当项目来运营。

2、至于说田楷项目,我不懂他们的运作模式,学员的投入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料,田楷学员的作品肯定不好卖,只看培训这一块能否赚回来。

3、其实学书法,功利性太强则失去了很多乐趣,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说学书法所带来的快乐、静心和人文素养,它们可能是一种精神收获,一种无形资产。

4、说学书法的投入值不值?我认为如果您觉得所获得那一份快乐很满足,也就值得了!

(附图: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

欢迎读者朋友留言交流。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很对不起。请原谅我对提问本身说句不同意见的话。

首先,提问用了“泛滥”这个词,在此处,这个词的乎有贬意。不带感情色彩的说法,意思就是人多。学欧楷或者田楷的人多了,有什么不好?难道学各种书体还有配额吗?还需要批准吗?

第二,讲什么投入、回报,是做生意来了吗?

学书法是个人的意愿,学什么书体是个人的选择。真正能学下去,最终学好,也要放下一切功利,作为一种兴趣的追求才行。一开始学习书法,就想到学好了之后,能写字卖钱发财,能成名成家,想到历史留名,这些都是不对的。以上所说这些结果,都是默默研习,不期然而然,水到渠成,自然达到的。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只事耕耘,不计收获。这样才能怡养性情,得书之乐。


笔翰颇好


目前学习田氏欧楷者甚众这是好事,我们应从正面来看待:这说明田楷的魅力,说明田楷已被广泛接受,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学习书法的传统文化大潮中来。至于有人认为是“误人子弟”之说我以为不恰当,历史上任何高手都是先打基础,然后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并持之以恒,然后才能有所成就。难道学习田楷就不允许走这条路吗?就一定要一辈子光练田楷吗?所以通过田楷为基础快速入门,然后再进一步深入临习古贤名家亦不失为一条途径。且“真不通草,殊非翰礼”,真草兼顾是为可取。且据本人了解田氏兄弟二老师为人不但认真诚恳,且亦非常谦虚,是为师也。以上为本人的看法,供参考。


江重浩


学习书法本身就是个人的喜好,要是与功利连在一起就是非常世俗的东西。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和瑰宝,大家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让他发扬光大,并且需要进行普及,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的书写水平和节操!我现在没事的时候就写一写,因为现在有时间了,刚好自己也是非常的喜好,虽然有一些花费,但是比起抽烟喝酒来说便宜多了,刚好也戒掉了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通过书法的学习也可以结交志趣相投的书友,何乐而不为呢?


沉默的羔羊518


问题提的就有毛病。

学书法现在有些人把它当成是一个职业,可笑至极。历史上的那些大家,哪一个是专业的书法家?书法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爱好。学习书法就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美丽风景,但不是唯一风景,不能对它报以功利目的。

学习谁的字体,看👀个人爱好感觉,看👀你的发展目标。单纯工作需要,想步入书法艺术殿堂,要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字短时间让你见效果,达到目标,只能看到一个风景。而那些历代名家的字是带领我们走在通往艺术殿堂的大路上,沿途风景无限。可以让不同的人达到各自不同的理想目标。

田字能不能学,相信你心中已有答案了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胤往直前


怎么可以提这个问题?书法不玄之又玄,书法的表象是把字写准又易认读,方便传播知识;书法之所以有法字具规範性;二田及卢中南只是书法一方面的表相,是正知正见利益中华文化的一枝独秀,百家争鸣能争者是水平。学书法本来是教师责任,入学学说文解字书写,近代学校老师的老师没能力讲清楚,几乎断层。书法利益自己修养,书法利益知识增长,书法必须有共性,书法有个性(为什么自古及今,海内外签字有效)。书法不可执着于利益,取决于自己认可的要求;为练书法而赚钱如同买彩票,总有中大奖的,几会不多;人云不能亦云。


手机用户53004331856


首先,不管是什么书体真能“泛滥”是好事情,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大众素质的提高。就怕远远不到“泛滥”的程度,别盯着练字的群体,放眼看全社会,您看现在小学至大学,能把字写的有点“体”的孩子有几个。参加工作了忙于“钱途”有几个能静下心写字的, 退修了又老眼昏花又能写字的有几个。真能“泛滥”那可是大好事!

其次,练字作为爱好的层面,比起摄影动辄5~10万的投入;比起爱好乐器(好钢琴,好吉他)也要2~5万的投入书法不算很费钱,投资不是很大。像题目中所说田先生,他们青年时代练习时绝对用过费报纸,也不是一写字就用上等的宣纸。练字,开始的5至10年,每年毛笔,墨汁,元书纸,字帖几百元就足够了。除非讲排场,而讲造型与文具的高端低端有关而与书法本身无关。不下功夫,就是看着日本二玄社3000~5000元的逼真仿本临习,拿着御制的毛笔,用着朝贡的絹素照样是一笔臭字!

最后,近日总看见欧楷与所谓田楷的称谓。用佛家的话,这样说的人着象啦!六组讲过“你顺着我的手指看见月亮,可我的手指不是月亮本身”。田先生是“手指”,通过先生的教学,我们入门而精进。但田先生不是“月亮本身”,欧阳询才是月亮本体,晋、唐、宋传统书坛的那些大家才是月亮本身。我们到底是学什么?佛家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入门我们靠田先生,但我们真爱书法吗?我们修的又是什么?拿入门,精进的一些成就当做书法的全部是浅薄的。不是吗?


tjsjsh


书法,是传统文化之经典,不应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否则,不但不利于书法艺术发展,反而使书法走进表面繁荣,而实际走下波路的局面。

在古代,文字传播、诗词歌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书法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一方面体现了书法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文人雅好,笔墨情怀,体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作为欧体楷书,早在唐代就受到习书者的追捧,成为大家学书法的楷模。在宋代,以“欧、柳”楷书为模,制成活字印刷版,成为官方文字使用的仿宋字,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书法的实用性退出了历史舞台,书法作为独立的艺术,虽然学书法热朝依然高涨,尤其欧楷 盛行,但在繁荣景象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功利氛围浓厚,各种形式的办班、办展、以及宣传舆论导向,都明显具有人为功利色彩。二是书法作为小技,作为个人爱好,不应作为谋取个人名利的工具,尤其欧楷,法度严谨,字体规范,今人之欧楷,达到“欧体”高度,难乎其难。三是在实用性失去之后,欧楷更适合书法的入门学习,尤其艺术取向多元的今天,欧楷艺术性受到一定限制,过分追捧,极易引起蝴蝶效应。

以上现象,也许是出现学欧楷回报率低问题的原因吧。


陋石书艺


不知能否拿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