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人评论“田楷”不是之处?有的还很过激!难道楷书不应该那样写?

赵子方书法


我是一人。心理学问题,文人相轻。“田楷”是非常不喜欢和极度喜欢田英章的人才会说的词。

没有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所有的否定都是羡慕嫉妒恨。

现在有不少人,觉得田英章的字,这不好那不好。

问题是说不好的人,找出一个比田英章好的替代方案。

我也不觉得田英章的字完美无缺,也不觉得田英章的楷书能够流传几百年。

问题是我个人觉得,我自己的楷书缺点比田英章的字要多,说田英章之前底气不足。

为什么卢中南、田蕴章也是欧楷,也是当代比较知名的欧楷名家。他们的争议比较少,专门盯着田英章。

说明田英章的字还是目前接受度最高的楷书,你可以不服气田英章的楷书,因为有人非常喜欢沈鹏先生的楷书。

自古文人相轻,多看他人的优点。

自古文人相轻很正常,凭什么田英章的楷书现在接受度这么高。

我自己总不能想徐渭说得: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

我的字没有人喜欢,就是因为高书不入俗眼。田英章的字那么多人学习,俗实在是太俗了。

不要总想着超越自我,能够做好自己就很好了。

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多看看自己的缺点。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田楷确实不能称为完美,毕竟没有完美的书法,但是当下好多专家对田楷的评价却非常的极端。甚至有些专家使用了“深恶痛绝”、“祸害千年”之类的极端用语,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一、田楷的群众基础好

由于田氏兄弟重视网络宣传、网络教育,很早就推出了“一日一字”等教学视频,知名度十分的高,并且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可谓是“深得人心”。但是树大招风,总会有一些专家会眼红田氏兄弟取得的成就,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明明我也有你的水平,甚至比你还要优秀,可是你却在大口吃肉,我却每天为生计发愁,看到你西装革履,红光满面,我不记恨你我记恨谁?

虽然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书法教育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书法人士还是生存艰难,专业的书法人士只能靠兼职来生存。田氏兄弟群众口碑好,生意兴隆,被圈子内的书法人士妒忌也很正常。

二、田楷的有些创新笔法不被传统书法人士认同

其中最被诟病的要数“跪笔弹锋”了,好多专家评价其为“画字”,不能称为书法,甚至不承认其为写字。中国书法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书法具有实用性。你可以想象,古时候用书法记录的时候,哪个人会为了“美观”而刻意的去“装饰”每个笔画,肯定需要一笔完成的。

小编对“跪笔弹锋”也持有不同看法,明明一笔就能完成的动作为什么要分多次来完成?初级教学还可以结合着学,高级的教学却应该摒弃。

三、田楷被专家称为打印体

好多专家贬低田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认为他们写的字过于规范、标准,失去了艺术性,只能称为美术字。

没有艺术性的书法看着虽好,但是不耐看,容易腻味,并且很容易被机器所取代,目前的书法机器人不断在进步,可以预测,不远的将来,机器人可以写出比田楷还要标准还要规范的毛笔字。

小编则认为,抓着这点不放的专家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推敲。学楷书的人都明白,想要写好一个字很容易,难的就是写好每个字,田氏兄弟能够每个字都写的如此精确可见其功底,好多专家自己写不出如此稳定的楷书,却来贬低别人家的字太过稳定,其心可诛。写不出稳定的字不要找借口称其为“字字有生命,字字有特点”,能够写的标准谁不想写标准,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吗?

总之,田楷是好坏留给后人评说,时间是检验书法作品的唯一标准。


名庐书社许高鉴


正好这两天田英章在昆明讲课。我说话得收敛些。不然,走路上被田粉拍砖扔瓦就不划算了!

王羲之说:“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

田英章的书法,说他不是书法,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说“喷子才会这么说”。我得罪不起那么多的人。他的书法是书法。我也不论他的好坏。今天只说一点:学习书法的概念。



田英章教受徒弟,男女老少全部一个样。什么笔画要写成什么样,那是必须要写成那个样。否则不好看。不管自己还是其它人觉得好看,只要田英章认为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就得按照他的意思去改。所以得他亲传的人,就如机械模具制作出来的一样。这也就不说了。书法传授的是书体还是书法?恐怕田英章对这个概念没有搞清楚。


书法传受的是法不是体。体是死的,所有学体的人,欧颜柳赵,包括田体在内,只要是学体的人,最多最多,就是写到和原来临习的这个人一样。而学法,则是让学生学习书写的方法。从执笔,运笔,笔法,结构,笔势,揖让,向背,承应,等等书法的基础法则传受给学生。学生应用学会的方法,想怎么写,写成什么样,作为教师的人,只要看学生写的有没有法度,合不合规矩。怎么能整齐划一的都写田体呢?连基本的教学常识都不具备,怎么就全国到处开讲,让初学者误以为书法学习就是要临摹的像才是最好的学习。

那些说他的书法好到没缺点,是因为不懂。我不说多的。他的书法没有顿笔挫锋。所以他写不了草书,行书仅仅入门级。不再说了。什么跪笔弹锋的笑话,还是不说了。


子衿书法


恕我直言,田楷的书写技法大部分是错误的,它篡改了古法用笔技术精要,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我一直在想,放着那么多古代经典字帖、碑帖不去学,为什么偏要练田楷? 这是学术与专业理论问题,与个人喜欢不喜欢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人说: 欧楷离我们太久远,直接照原帖练,笔画的棱角不知道是怎么写出来的,田楷能看清楚来龙去脉……其实,这是一种偷情的借口,更是愚昧无知的心态,误以为练田楷即是学欧楷,殊不知,这样的作法是误入歧途,舍近求远了。只要是在正式进入临摹程序之前,有专门的执笔法和运笔法动作练习过程,打开字帖,方笔、圆笔都是用什么笔法写的,一眼就看出来了,根本不用什么大师精心指点,相反,若遇到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传销大师,会把你引向邪门歪道。

书法是一门艺术专业学科,书写技法对、错有明确规范的评价标准,是撒不了谎的!名气大不等于功夫深,写得好不见得写的对……要想学好书法,练一手正宗的传统功夫,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书法理念,必须拜访精通书道法理的明师,按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套路,一步一步的练,否则,得不偿失,事与愿违。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方法示意图

凡是认为田楷好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只看字形不懂书写技法的,误把写字当书法,错误的认为不管怎么写,哪怕是画出来的,只要字形好看就行。持有这种错误认知逻辑思维的,多是不懂书法原理的人,审美标准比较低级,孤陋寡闻,不学无术,完全是看印刷体美术字的眼界,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书写过程是否符合书法意义上所讲的书写技法,事实上也不懂,盲目崇拜名家的思想占居脑海,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我认为,学书法,目的是通过临摹法帖获得破解技术问题的密钥,掌握正确的书写技法,不是单纯的把字形外貌模仿下来就行了。书写技法的核心组成要素是: 执笔法、运笔法、结字法,在这三个方面,田楷都存在严重问题。

第一,执笔法错误。网上视频中,田英章和田雪松,以及众多崇拜田楷的粉丝们,执笔姿势都不正确,全都是大把抓着笔杆写字,那种执笔姿势不知源于何法出自哪里,殊不知,这样的持笔手法局限性非常大,丝毫没有科学性、专业性可言,只能用于描画字形,写不了书法。而且,此法副作用和后遗症是,不但写行书费劲,若想练习其他书体、字体的时候,力不从心,执笔要领派不上用场,导致笔法动作转换特别困难,只能作废从新选择适合的执笔方式。这个致命的缺点,初学者肯定不知道。如图:

△图为田英章的执笔法

△图为田学松的执笔法

受他们影响,很多人不明真相,盲目崇拜,误以为名家的作法即是对的,于是,竞相效仿。网上大多数都是田氏抓笔法。如图:

△以上各图来自网上书法视频截图

第二,运笔法不对。强调笔笔中锋,笔画起止处和转折的地方,附加了一些不必要的修饰性的笔法动作,画蛇添足,比如点、横、竖、竖钩等收笔法,都是描画出来的。

第三,结字法。从书法技术层面上来说,无论是什么字,都是写一笔停一下,琢磨琢磨再写下一画,写一个字不能一气呵成,像摆积木式的,笔画之间没有意连、呼应、引带,行笔不流畅,没有韵律感。这样的写法实际上是美术字的写法,不是正规的书法技法。

试想,这样的一种假欧楷,纯属旁门左道,有什么可取之处? 学田楷者就是自寻烦恼、自作多情,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对于什么是书写技法根本不懂,练了好几年仍然处在书法萌芽期状态,并说不出所以然。

实事求是的说,田楷(田英章的楷书)虽然取法于欧楷,但并不是欧楷的本色,写法不是真正的创新,而是篡改了原作核心技法,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些笔画写法不正确,比如点、横、竖、钩的收笔法,欧阳询是一次完成的,而田英章及其弟子,以及崇拜田楷的追模者们,却附加了多余的笔法动作,如竖钩用“跪笔弹锋”的方法,明显是描画出来的!所以,只能叫田楷写法,绝不是正宗的欧楷古法。试问: 原帖字体大小才2~3厘米,笔画很细小,欧阳询能这样写吗? 如图:

△图为田楷写法,大多数人也都是这种。

其实,欧楷的笔法是很简单的,没那么麻烦,只需运用侧锋法书写,巧用提按、驶转即可,轻而易举,一笔完成,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稿

所以,我想郑重的提醒初学者,如果你是学田楷,必须按田英章的写法练,毫无疑问。倘若想学原滋原味的欧楷,一定要依照原帖的笔法动作写,不要张冠李戴。

田楷的笔法≠欧楷的笔法,这一点必须明白。至于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人各有志,不能强迫,随其自然。当书法技艺水平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自己就醒悟了。

为了搞清楚欧楷笔法的真实性,我专门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欧楷以侧锋法为主的,因为,原帖是中楷,里面有小楷的元素,不可能有描画的成份。如图:

△图为本人在作欧楷笔法研究研实验

△图为是本人制作的修缮本〈九成宫〉

以上是我的见解。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附: 本人的楷书教学示范——笔法与字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04000c0366f07ff08c\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对于二田的书法,在网上是争论不休。这叫人红是非多。说田楷不是之处,无非就是说他印刷体。毫无个性。所谓的印刷体,就是满街都能看到的字体。有些人看多了,看惯了看腻了。就批评二田的书法是印刷体。就算是印刷体,难道印刷体就不好看吗?就好像一个美女,你天天看着看多了,你也会腻。看腻了,难道就证明不好看吗?首先看看批评田楷的都是些什么人。

第一种:不学楷书或者楷书写不好。这种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此批评田楷,(这种人没资格批评。)

第二种:楷书写的好,又非常强强调个性,(这种人有资格批评)

第三种:啥都不懂,人云亦云。

第四种:看不得别人比他好,因此批评。

每个人刚上学的时候,我相信老师都是教他们一笔一画的写楷书。那么楷书应不应该学?这个答案还要多说吗?我不相信这个时代,哪个老师教一个刚刚学写字的学生,从甲骨文或者篆书、隶书开始学习。田楷只是楷书中的一种,你不学习田楷,也可以学习其它楷书。反正你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老师都要教你写楷书。这是我国所有学校教学不变的定理,

对于学习楷书这个问题,之前我就回答过一些。在这里就不想过多重复。楷书是这个时代的统治性书体。行书提高效率,在生活当中更加实用。但是行书的架构有很多没有离开楷书的基本架构。因此要把行书写好,要有一定的楷书基础,这是没错的。

你去银行开个户,你去政府部门签个文件,去公司工作,入职的时候,人家都要求你签合同用楷书,人家上面都让你用端正的楷书书写。难道你用甲骨文吗?还是用篆书?脱离了这个时代的字体,你觉得实用吗?书法的前提就是实用性。脱离了这个时代的实用性字体。行得通吗?认为田楷不好,那你可以学其他的楷书,如果你认为楷书都不可以学,那你直接学草书,,学甲骨文吧,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看你怎么用。

用实力来说话,这样的字体,要说不漂亮。眼睛有问题。你不喜欢,并不代表不好看。


xiang古


回答这个问题有挑战,希望不要被骂。要说所谓田楷,先要由楷书发展史说起,在书法艺术大的范围之内,楷书是最重要的书体之一,是行书和草书的母体。我个人把楷书分为魏晋楷书和唐代楷书两个类型。魏晋楷书又分成魏碑和晋楷两类。魏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碑刻上的汉字形式,风格粗旷,刀刻痕迹明显。传世的碑拓很多,著名的如龙门二十品、张黑女等等,魏碑产生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期,还不是成熟的楷书,所以风格多样,变化多端,在历史上一直不受主流文化人重视,直到明末清初随书法复古运动其艺术价值日渐被文化界重视。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楷书则比较成熟,传世经典作品很多,主要以小楷抄经为主。晋人小楷温文尔雅,平和端庄,为后世楷书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到了隋唐时期,楷书达到了顶峰,名家辈出,前唐虞、欧、褚、薛,中后期颜、柳,特别是颜柳将楷书发展到了极致。唐楷的兴盛,一是皇家推崇,二是当时的人有立碑、写墓志的风尚。


凡事有胜就有衰,唐楷也随着大唐的衰败而归于平淡,成为孩童蒙学规范书写的教材,而艺术性日渐淡化。更有甚者认为写楷书不是艺术。下面就具体说说欧阳询的楷书。欧字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刻板整齐,接近于现代的美术字,在追求自我个性的书法艺术创作要求上来看,欧楷于其他唐代楷书相比没有优势,与魏晋楷书相比更是格格不入,唐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写楷书出名的书法大家,清代何绍基以颜楷入手但影响和艺术价值也不大。



而黄自元等人以欧楷为底子的楷书,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规范写字,只是满足了书法艺术入门阶段的基础审美要求,书法艺术的核心审美追求是在基础技法训练和对书写规则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与独特性,简单说就是字写的既要符合规则又要与众不同。在这一点上,现在社会上的欧楷学习,只是达到了第一步,更进一步就是在欧楷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变化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书写才是成功的艺术和艺术家。玩书法不要意气用事,要客观冷静,不要人家批评几句就翻脸,就骂人,田先生在欧楷教学上是很好的,只是就欧楷学欧楷,把欧楷变成了美术字,缺少自我创新,缺少了艺术最重要的情趣二字。现在的书法大展中的评审标准是很清晰的,并不是欧楷、唐楷不能入展,而是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古人和现代人的作品不能入展,书法艺术是高级的艺术,绝不可简单理解,更不能简单认为把某一家楷书学像,把某一类技法学像就可以的,书法艺术是有生命的,字要是活的。一家之言,敬请批判。图片引自网络,特此说明。


张伟评论


“二章”即田蕴章、田英章掀起的“田楷”在近年来的确是掀起一阵强劲的学楷书风,影响强烈。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存在即合理”更何况是艺术研究。其实任何一种抨击,包括含有过激言论提出自己主观性观点,这种现像实属正常。

大名鼎鼎的《六甲灵飞经》不也是有大把人批评此古帖是“馆阁体”吗,还说它风格妍媚,但是你再看看放大版的墨迹本,反而觉得灵飞经行笔很刚劲咧。

灵飞经俺也学,而且也有些年头了,还乐此不疲呢。

再者,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得益于灵飞经的滋养,进而创作出当代书坛独树一帜的启功体风格,只是启老先生并未运做成市场商业化而已。

说田楷毫无艺术价值的,其实也是夜郎自大啊。尤其是田英章的硬笔,印刷发行量如此自大,学习者众,代表者有赵贺新,荆霄鹏之主流,因此不能片面否认它的艺术成就。

田楷的艺术影响力是告诉当代习书者,学术研究须师从古帖方可推新出新,以毕生之力向二王、颜欧柳赵楷法靠拢。

而非当今出现的什么“射书大师”,“泼墨大师”,用手不好好写,非要插鼻孔叼嘴巴写字的“杂耍大师”,这不是亵渎书法本源,糊弄大众哗众取宠么?﹤文/艺术与运动>


艺术与运动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毕竟二田对于现代楷书的普及与发展还是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人的不是或非议,也是有一点道理的,当然刨除那些别有用心的非议。因为二田的楷书在线条形质和基本审美情趣上还是有非常大的出入的。结构过于刻厉劲峭,有些太过了,正如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有“至刚易折”的道理那样而往往过犹不及,这也是为什么二田楷书受到非议的一个原因。因此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语也是不可避免的。以翰墨书道的理解认识,始终感觉二田楷书的点画线条中锋力度不够,缺少那种屋漏痕锥画沙般的线条点画力度。在就是点画不过生动圆活,结构有些僵化。这种情况的出现之原因可能在于取法对象不是直接从欧阳询的古本《九成宫醴泉铭》字帖的原因吧。似乎是翻刻本的原因,所以和我们常见到的《九成宫醴泉铭》的感觉有非常大的出入。

如果我们以欧阳询的《永字八法诀》来考察一下田英章的《九成宫醴泉铭》作品,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感觉有些单薄。

不过二田楷书在当代楷书书法家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鲜有匹敌的了。书法创新非常不容易,特别是楷书,在唐代出现一个高峰以后,至今能够创新楷书书法越来越难。二田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也是现代许多楷书大家望尘莫及的了。贬也吧,褒也吧,都是正常现象。书法的非常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批评的声音,毕竟像王羲之书圣那样尽善尽美,历史上没有非议只此一家。




翰墨书道




存在就是真理!关于对“田楷”的争议和评论,近年来在互联网网上从未间断过。但是,争议归争议,评论归评论,田楷,仍是大众学习书法的首选字体,而田英章先生的“田楷”书法作品真迹,就是花大价钱还是很难弄到。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田楷”已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也说明“田楷”是被书界和大众认可的;还说明楷书就应该像“田楷”那样写。

我认为,“田楷”蕴含着传统的书法文化; “田楷”彰显着传统的书法精神;“田楷”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的!据说,某个二线城市的多家书店里,一天就能卖出《田楷书法字帖》很多本。这又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大众学习田楷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听说就连经常评论“田楷”不是之处的人,也收藏有不同版本的楷书字帖,偷偷的在家练习呢。

学楷书,除了学晋楷、魏碑、唐楷之外,建议再学学“田楷”。今人的楷书,只有“田楷”写的最有楷书味。楷书,就应该像“田楷”这样写!管“田楷”是不是印刷体呢!只要喜欢,就放开写吧!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田楷这两年确实是网络书法热点,很多人都在评论田楷的不好,甚至说什么“贻害千年”之类的话,这些评语确实很过激。虽然说田楷有着诸多的不完美的地方,但比较是属于好好写字的范畴之内,比起那些搞创新的“大师”不知道要好上多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去批评田楷呢?我想大概有以下一些原因。

人怕出名

田氏兄弟在近些年的书法普及活动中,算是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好的,而且不论是网络宣传还是电视书法教学,以及线下的培训班等,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这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古人说:文人相轻,大家都是搞书法的,我比你水平还要高,凭啥你这么出名,赚这么多钱呢。


虽然近些年国家不断在加强弘扬民族文化,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杆大旗,被很多人重视。但是书法从业人员的收入渠道还是比较单一,办培训班比卖字收入来得快也多。因此二田的书法培训班生意兴隆的同时,被别人眼红也很正常。

田楷被认为是馆阁体

从明清开始,由于科举考试的需要,很多“公务员”写字必须要压抑个性,写字要工工整整,就像现在的印刷体一样,于是就有了明时的“台阁体”和清代的“馆阁体”。这类书法一直被诟病写得太规范,死板,没有艺术活力。

田楷被诟病为“馆阁体”缺乏活力,甚至十数年都不曾改变过,教出的学生也是如此,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说得也没错。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二田毕竟从事的是书法早期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就应该以扎实的楷书作为目标,点画结构务必要求规范。书法创新毕竟应该属于书法高手的事情,你让一个刚开始学习书法的人就天天想着创新,确实不行。

田楷的技法有问题

田楷是在欧楷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很多人说田楷的用笔有问题,特别是什么“跪笔弹锋”,简直多此一举,写字像画字一样。这个问题我觉得说得也有道理,古人用笔应该确实比今人的简洁,没那么复杂,不然科举考试时一篇文章不知道要写多久。我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确实是拿着笔绕来绕去的,一个笔画写起了十分的麻烦。

纵观对田楷的这些非议,有的说得确实也有道理,有的就太过于偏激。田楷能发展这么好,它的存在有他的道理,这个我们要客观地看待。两位田老师一辈子就苦学楷书,以欧楷为基础,然后发展起来的田楷,这本身也不正是我们现在强调的一种“工匠”精神吗。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属于好好写字的人。

虽然我是学柳的,不是很喜欢田楷,但并不妨碍我客观地去对待它。田楷的功过是非,未来时间会检验一切,让我们就用一种平和中正的心态去看待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