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2019潍坊市最新薪酬报告

注:

1、本文中的市场化平均薪酬,为齐鲁人才网正在发生招聘交易的岗位薪酬数据。

2、展示数据仅对齐鲁人才网的用户样本数据负责,并不能反映潍坊市全面的情况,仅供社会参考。

5820元!潍坊薪酬位居全省第四

据齐鲁人才网2019年2月份最新数据显示,潍坊市平均薪酬为5820元,近半年上涨244元,特别是春节后涨势明显。就全省薪酬排名来看,潍坊以5820元高居全省第四。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济青高铁拉近了省内各城市的距离,同时让高铁的“同城效应”不断凸显。潍坊向来是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随着步入“一小时生活圈”,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城市高速发展会加大人才需求量,当地薪酬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高收入人群增加,“高薪”已成主流

从薪酬分布情况来看,薪酬在3K-5K元之间的白领数量最多,占人数总量的41.4%;其次是薪酬在5K-7K元的白领人群,占总量的39%;0—3K元的白领数量占比仅为5.3%。于此可见,低薪已是过去式,高薪成为市场主流。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6303元,寿光市薪酬全市第一

从各区县薪酬排名来看,当前寿光、诸城、青州三地表现卓越,平均薪酬均突破6000大关,稳居前三名。

其中寿光市平均薪酬全市第一,高达6303元;诸城市排名第二,平均薪酬为6118元;青州市位居第三,平均薪酬为6006元。总体来看,潍坊各区县均保持在较高的薪酬水平,潍坊之所以取得蓬勃发展,各区县“成绩”都可圈可点。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国有企业薪酬最高,事业单位薪酬最低

从平均薪酬按企业性质分析来看,国有企业排名第一,薪酬为6588元;其次是上市公司,平均薪酬为6218元;民营企业排名第三,平均薪酬为6221元。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平均薪酬比上一季度涨幅明显,潜力巨大。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潍坊十大高薪行业,机械/设备/重工高居榜首

在十大高薪行业中,机械/设备/重工行业位列第一,以9833元领衔潍坊市;石油/石化/化工行业排名第二,平均薪酬为9800元;制药/生物工程位居第三,平均薪酬为9366元。总体来看,像机械、石化等传统行业领先优势明显,但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占据大部分席位。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潍坊市传统工业发达,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规模、产量、质量、市场等在全国、全省都占有领先和重要地位,无论国内外市场如何起伏变化,传统产业始终保持平稳增长,行业薪酬水平遥遥领先。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海洋动力装备产业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歌尔声学、浪潮华光、共达电声、寿光富康、山东沃华等业内龙头企业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未来潍坊的高薪行业必然会“百花争艳”。

月入2W+,高级技术岗位普遍高薪

在十大高薪岗位中,有两个岗位超2W,其中机械设计工程师高居榜首,平均薪酬达到22765元;其次是化工研发工程师,以20673元位居第二。此外,IT项目经理/主管、Php开发工程师、数据库开发等互联网岗位薪酬水平也较高。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潍坊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高精尖”行业人才充当着重要角色,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各行业抢夺的重磅角色,薪酬将长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2019一季度山东人才流动报告

2019年伊始,新一轮“抢人大战”,再次升级,据统计全国已有16市升级人才政策,从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方面激励更多人才前往本地就业。山东省作为人才大省,人才流动情况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人才流失缓解,超8成省内就业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由上图2019年一季度数据可见,

当前有83.4%的山东人选择在省内流动,省外流动者仅占17.6%;通过对比去年四季度数据,当前山东省人才流失状况出现大幅度缓解,人才留存率上升了13.7%。

人才留存率与内外部就业环境有着巨大关系,自2018年三季度以来,新一轮“裁员”浪潮席卷全国,而山东省在本次裁员潮中受影响较小。据齐鲁人才网数据显示,山东省人才需求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19年一季度人才需求量较去年四季度上升了5.68%。除此之外薪酬的高低也影响人才流动的关键因素,19年一季度全省平均薪酬为5724元,较上一季度上涨5.68%。

区域优势明显,“济青烟”瓜分全省4成人才

随着山东省“两圈四区”(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烟威都市区、临日都市区、东滨都市区、济枣荷都市区)规划的确定,城市间的人才流动将日益频繁。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注:人才吸引指数为当地实际人才净流入量与全省流动人才总量的比值

由上图可见,“济青烟”三市优势明显,其人才吸引指数分别为16.55、11.58和10.21,仅以上3市就“瓜分”了全省近4成人才。除此之外,潍坊、临沂、济宁也有着较强吸附能力。

“强省会”格局之下,济南成流动首选

通过人才流动轨迹来看济南可谓是当前“最大热门”。随着济莱两市的合并,“强省会”格局已逐渐形成,越来越多人来到当地就业,其中,青岛、淄博、泰安、济宁、枣庄、德州、东营、聊城、菏泽、临沂10市人才流动首选济南。

青岛市作为省内经济的龙头,人才吸附力也相对较强,因此济南、烟台、潍坊、日照4市人才流动首选青岛。另外,威海人流动首选烟台,滨州人流动首选东营。(小编嘀咕:此图花花绿绿甚是好看,有医治头晕目眩之功效。)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就济南、青岛两地数据可见,19年一季度两地人才流动出现反转,人才交换比(流入济南的青岛人数量与流入青岛的济南人数量的比值)为1.21,也就是说每当青岛向济南流入1.21名人才时,才会有1名济南人才流向青岛。

随着“强省会”格局的形成,济南市就业环境愈发改善,对人才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而青岛当地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济青高铁”的正式通车也为两地人才的流动提供便利,同时带动了铁路沿线城市的人才流动。

鲁西南成“造血基地”,东部沿海城市更受青睐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注:人才流入比是指某个城市人才流入数量与人才流出数量的比值,当数值大于1时,表明当地为人才流入;当数值小于1时,表明当地为人才流失;数值越大,说明当地人才吸附能力越强,数值越小表明当地人才流失越严重。

由上图可见,目前济南、青岛、烟台、潍坊、临沂、东营威海、日照人才流入比大于1,表现为人才流入,其中济南人才净流入量最多, 其比值为2.21,也就是说每流入2名外来人才就会流出1名本市人才;其他城市均表现为人才流失,其中德州市人才流失状况最为严重,其人才流入比仅为0.28,也就是说每流失4名当地人才,才能换回1名外来人才的流入。

综合来看,鲁西南已成“人才供应腹地”,东部沿海城市无疑更受山东人才青睐。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就业机会甚至人口总量来看,东部沿海城市经济条件更好,可为求职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高的薪酬,这也加速了人才的涌入。因此像菏泽、枣庄等城市,人口基数庞大,而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将逐渐沦为其他城市的“造血基地”,人才流失情况将愈发严峻。

外流人才分割完成,东北三省为山东“回血”

本省人才的留存和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及一直是各地市抢人最关心的要素,而通过下图可见,北京市作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分配型城市,其人才吸附力依然最强,人才流向占比为22.41%,江苏省作为山东邻省其流向人数占比已达到15.63%,上海、天津、浙江三省流出占比也相对较多。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总体来看,山东省人才流出多以“就近原则”为主,随着交通的愈发便利及高铁网的逐渐完善,周边省份将逐渐完成对山东外流人才的分割。

通过流入人才数据来看,山东省外来人才中,黑龙江籍人才数量最多,其次是河南、辽宁。综合来看,东北三省求职者更青睐来山东工作。

山东省作为传统经济强省,GDP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就业机会较多。而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产业结构长期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水平低、体制落后、机制不灵活,使当地经济出现衰落,进而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因此山东省与东北三省之间人口迁徙方向反转,出现“雁南飞”现象。

5820元!潍坊薪酬全省第四!寿光6303元全潍坊第一!

总之不管咱的观感是什么,从数据上看,潍坊的人才吸附能力相对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山东省内相对来说。潍坊的薪酬和人才吸引指数都在全省排第四位,我知道你有很多想说的,来吧,尽情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