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有唱戏的环节,这种风俗源自哪里?寓意是什么?

老农说乡村


农村丧事有唱戏的环节,这种风俗源自哪里?寓意是什么?

大家在农村生活,一定参加过一些红白事,对于一些红白事的讲究也都有所了解,但同时也对一些风俗感到奇怪。就比如说在有些丧事之后,会有唱戏之类的关节,这种风俗就让现在的年轻人很奇怪,明明是丧事,为什么要办的这么热闹呢?这种风俗源自哪里?寓意又是什么?

其实,并非所有的丧事都是有唱戏这样的环节的,一般这种“热闹”的环节,多是出现在一些喜丧之上。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是唱戏,而是请响器班子,也就是吹唢呐之类的乐器。

所谓喜丧指的是福满的老人寿终正寝,没有受苦的离开这个世界。比起其它的逝世方式,这种方式的确是要好上很多的。不过即便说是“喜”,但对是逝者的子女来说也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所以子女才会用响器来表达情感。而且响器也不是以“热闹”著称,而是为了表达子女对逝者的悼念,以及为灵堂增加意思悲伤和庄重。

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响器也慢慢的变成了戏班子,甚至到现在的流行歌曲,原来庄重肃穆的氛围也消失不见,彻底变成了热闹甚至是胡闹。这种原本寄托哀思、悼念的文化也慢慢的演变成为了一种陋习。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村丧事有唱戏的环节,这种风俗源自哪里?寓意是什么?

农村丧事中有唱戏的环节,这一般是去世的人年岁较大,寿终正寝,民间称为老喜丧的。从未听说年轻人去世,有唱戏或者吹鼓手的。

其实喜丧文化是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国人正确面对生死,一种超然大度的人生理念。从庄子鼓盆而歌,就显示了人们面对自然规律的无畏和超然。生老病死,谁也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一生中能修个德行圆满,寿终正寝,那也便是令人欣慰之事。所以,没有必要一说到喜丧,一些所谓卫道者便跳出来骂人,“死了人是令人悲伤的事情,怎么能说是喜事呢?”

这件事情,就分你怎么去理解了。当然,父母无论活到多大,去世后总会让我们悲伤。但父母也有人生的豁达,他们早就比我们看透了生死,他们在老年以后,如果以为自己活得值,活得还算圆满,自然会希望自己的葬礼风风光光,这也许是他们最后的虚荣吧,那么,做子女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为什么不能为老人办一个隆重的喜丧呢?

其实,前面我已经回答过两次关于喜丧的问题。过去都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人无百年,到了八九十岁,那就是耄耋之年了,生活质量也大不如前了,这时候无疾而终,怎么不能算做功德圆满呢?

喜丧的风俗来自于何时无从考证,应该和最早的僧道超度音乐有着一定的关系。《清稗类钞》载:“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这是所能见的喜丧的最早记载。这个记载说出了喜丧的要点,就是说这个去世的老人,应该要达到福寿全归,也就是全福,全寿、全终。全福是说死者生前家族内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又都有出息,逝者本人是族中长者,辈份高岁数大,德高望重。全寿就是说岁数要超过古稀,起码要到耄耋之年;全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善终”,生前积德行善,死时“无疾而终”。

由此可见,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办喜事的,虽然现在不那么讲究了,但起码全寿这一条是讲究的,就是说老人去世时必须岁数比较大,八十岁以前去世的人,极少有办喜丧的。喜丧事的主要特点,是隆重而详和,不那么悲伤,甚至有一些欢快的气氛。在过去,喜丧最主要的特点,是雇佣吹鼓班子。吹鼓班子的乐器主要是大小唢呐、笙、管、笛、箫等民族乐器,以唢呐为主,民间统称为吹手,也算民间文艺的一种。唢呐的音调高亢,最适合于丧事音乐。

如果我们不认同这种喜丧风,我们可以想一下僧道音乐,过去的僧道大都通晓韵律并擅长庙堂音乐,而这些音乐,都是用来为逝者超度亡灵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以为,民间的这种吹鼓乐,也是为逝者超度亡灵呢?

在旧社会,喜丧风俗主要流行于有钱的人家,达官贵人们,有钱有势,老人也能活得长久。穷人家难有大岁数的老人,即使有,也办不起风光的大葬。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传统风俗在移风易俗中消失。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好过了,这一风俗又有所抬头,不过在抬头中发生了演变。

现在的所谓喜丧,往往只看去世者的岁数,并不看其是否德高望重,也不看其是否善终。尤其是一些富豪,往往靠不法手段敛财,并无积德行善,只是因为有钱有势,家中老人去世后极尽铺张,风光大葬。也有部分人日子过得并不好,但喜欢讲排场,老人去世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顺,请吹鼓手,甚至请戏班子,给老人风光大葬。甚至,有不少喜丧事,都是老人生前所要求的。而最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过去老一代吹鼓手都已去世,民间传统的吹打乐大部分消失,那些专门用于办丧事的音乐也很少流传下来,所以现在的喜丧演出渐渐变了味道,往往出现流行音乐和小品歌舞等纯娱乐性的演出,甚至有些所谓乐队,把“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样的流行歌曲也带到丧事演出上来,这就有点亵渎亡灵了,难道这真是庆祝这老东西终于死掉了?

所以,对待喜丧演出这事情,我们不必反感,但是,对于演出班子,一定要认真筛选,对于演出的曲目,更要好好把关。虽然老丧变喜,但毕竟和喜事不同,还是要注意分寸,不能亵渎亡灵,也不能让世人笑话。


齐东晏子


你所谓的唱戏环节是最近几十年才流行的,八九十年代甚至以前,是没有这个的,特别是北方地区,多数都是单纯的让唢呐班子吹奏!后来人们越来越开放,都变着法的賺钱,唢呐班子也投机取巧,不断的在丧事上加项目,最开始是唱一些传统戏,孝子贤孙的都会给赏钱~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大功率音响,有点歌台,什么流行歌艳舞之类的开始盛行,而且价格不菲,一个挺大的村子,一家发丧基本全村都能听到动静~死者亲属为了不丢面子,大把钱都撒在点节目上了,少则三五十多则好几百!

另外扎纸人送花圈也是逐渐流行起来的,最早的时候就是简单的童男童女,纸钱,聚宝盆,女的扎牛男的扎马~越往后花样就越多,什么电灯电话电视机,小汽车,小楼房,甚至连银行金库啥的都开始扎,越来越不像话!

最近几年好像很多地方都开始叫停了,不允许这样铺张浪费,我觉得挺好,本来简单的请个唢呐班子吹个丧挺正常,后来越来越变味儿,浪费钱不说,各种恶俗下流,让人感到气愤!


鲁小蛇


有钱人给做下的样孑,看排塲,摆科气,汐铁也习惯了,其实死人是悲伤事,没必要乐。


用户92985400151


唱戏:不完全是热闹,有的是活人拿戏文,诉说他们的心声,有的拿戏文赞讼亡者的功德,和业绩,也有寄托他们的哀思。


老邪57


源于地方风俗、寓意送过世人灵魂摆渡另一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