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北魏司徒崔浩

人們都知道,大同(平城)是北魏的都城,有馳名中外的雲岡石窟 ,但對平城北魏《國書》碑林就鮮為人知了。因為這座著名的碑林建成不久,就被全部毀掉了,並且還被後人稱為北魏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字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還是從頭講起吧。

「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平城(今山西大同)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元年(公元398年),鮮卑部拓跋珪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遷都平城(今大同市火車站北一帶),從此,大同作為北魏都城,公曆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立馬關山,遙指中原,制定了入主中原的大戰略。在這期間,北魏歷屆王朝,在大同大興土木,興建宮室,增築城牆,擴建園林,修建陵寢,增設寺院。著名的雲岡石窟、懸空寺、明堂、方山永固陵、小東海文鶯湖、鹿苑等就是在北魏中、後期建起的一座座歎為觀止的宏偉建築和園林。

「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太武帝拓跋燾(唐國強飾)

公元410年10月(天賜六年)道武帝拓跋珪駕崩後,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先後繼位,這兩位帝王,依照先帝遺囑,在戰略家崔浩的謀劃下,先後北擊柔然、吞併北燕、殲滅西夏、攻克北涼,佔領了河西走廊,掃清了北部東西五千裡,南北三千里的廣漠,從此,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實現了近百年的初步統一。

「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北魏碑拓片

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了北方以後,他認為自己的功業如果在史書上缺載,那就太遺憾了。他令自己最信賴的老臣司徒崔浩編寫北魏《國書》,多才多藝的大戰略家崔浩綜理史務,務存實錄,述成此書,該書凡三十卷,褒貶損益,潤色增刪,全有崔浩負責。

「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北魏碑拓片

《國書》寫成後,得到了主政太子拓跋冕的贊助,於是派專人主辦,在平城大建碑林,用工三百多萬。在石碑銘刻《國書》、《五經注》全文,讓人們自由瀏覽。據專家們估計,用工三百多萬,至少有上千塊的石碑聳立在平城大地上。《國書》寫拓跋部族是如何從漠北崛起的種種實錄,這就引起了人們的私議,以致暗暗嗤笑,於是激起了北魏貴族成員的公憤。拓跋燾得知後,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囚禁崔浩,後崔浩被處以極刑,同時毀掉了全部碑林。

「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雲岡石窟

公元450年6月,北魏司徒,大戰略家崔浩在平城被處死。他的全家、親戚好友以及司徒府內供職的官員幾乎被殺絕,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次極為殘酷的“文字獄”,若不然,今天的大同市將有一大批碑林存在,成為大同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大奇觀。它將給旅遊者帶來歡樂和自豪,給史學家留下了研究北魏歷史的珍貴資料。

「北魏碑林國書」引發的文字獄,崔浩之死

平城(今山西大同)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