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變失敗要株連九族,成功也沒啥好處,為何士兵仍要跟著將軍造反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最具代表性的產物,因為其地位的特殊性引起過無數世人的垂涎,“天選之子”的榮譽無論冠於哪一人身上擁有的都是至高無上的權利,而歷朝歷代數百年的更迭變換間也誕生了許多帝王,但正如所有事物盛衰興亡一樣,哪一朝哪一位皇帝的統治並不會永久的持續下去,造成一朝滅亡的因素有很多,在這其中,古代將軍造反的事例很是常見。

而想要推翻一朝統治,必然需要龐大的兵力方可達到目的,而將軍在起義兵變之時,為何其麾下的將領和士兵們會毫無保留著跟著他一起造反呢?

兵變失敗要株連九族,成功也沒啥好處,為何士兵仍要跟著將軍造反

制度缺陷,將軍在士兵心中地位很高,使得士兵信仰發生改變

首先來說,其實古代軍隊制度的缺陷使得將軍在士兵心中的地位十分之高,而在北魏時期所創建的府兵制一直被沿用到隋朝時代。

這種制度在平日裡所招納的士兵閒暇之時便是以農民的身份出現在社會上,而由於制度的特殊性,使得當時的士兵大部分都與將軍有著些許的血緣關係,在長久的發展後,一支軍隊的組成大都是與將軍出自同支或旁支的。

兵變失敗要株連九族,成功也沒啥好處,為何士兵仍要跟著將軍造反

加上平日行軍打仗時,士兵與將軍之間的聯繫又較為密切,所以當時的士兵已經變得極度私人化,倘若此時面對將軍的謀反號召,一方面有血緣關係的士兵們在家族的背景下顯然願意依從,而剩餘的那些士兵一共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為一輩子可能都見不到一面的皇帝繼續賣力,可能將來在沙場戰死也無人知曉,另一面是與自己出生入死,奮勇殺敵的將軍,這兩個選擇其中哪部分士兵會選擇哪一個也顯而易見了。

除此之外,為了使士兵信服,不少將軍也會做些當年陳勝吳廣起義時“大楚興,陳勝王”之舉,來使自己麾下的將領和士兵們以自己為信仰,如此在起兵造反時指揮他們也就更加容易。

兵變失敗要株連九族,成功也沒啥好處,為何士兵仍要跟著將軍造反

賞賜與威脅並下,使得士兵參與謀反

在起兵造反時,有些將軍也會軟硬兼施,一方面,他向麾下的士兵們做出許諾,承諾將來打下江山後會給他們實打實的好處,而有的士兵心思活泛,想著一旦起義成功了,那自己就是開國功臣呀,未來肯定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不足為人道的是,有些將軍為了徹底激發這些士兵們的積極性,還會放任他們四處燒殺搶掠,其中能夠撈得多少油水,這些士兵們心裡也是清楚的,於是便跟隨將軍起義。

兵變失敗要株連九族,成功也沒啥好處,為何士兵仍要跟著將軍造反

另一方面,由於古代不像現代信息如此通暢,身處軍營的士兵們對於實時信息的傳達實在不到位,只會完全聽從將軍的指揮,這樣一來,即便他們自己已經在參與一場謀反的活動,可能還覺得自己仍舊為皇帝賣命呢,可到那個時候發現一切就太晚了,已經登上了賊船可謂是騎虎難下,這時候將軍就會站出來告訴他們:既然你已經是造反的士兵,此時儘管回去也是殺頭之罪,倒不如一條路走到黑。

如此兩個方法共同實施,很容易就會上一些士兵迷失自己的方向,然後死心塌地的跟著將軍繼續接下來的造反計劃,這其實也側面反映出將軍的狡猾與奸詐。

兵變失敗要株連九族,成功也沒啥好處,為何士兵仍要跟著將軍造反

即便兵變失敗,士兵也不會被過多牽連

而最後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便將軍兵變失敗,如果不是參與謀反的重要人物,其實對這些人口眾多的士兵們並沒有太大影響。

宋明清三朝時期,將軍造反的事情其實並不少,而在我們當下來看,根據歷朝歷代的法律法規,對於造反者會處以誅三族甚至諸九族等刑罰處理,而一個軍隊算下來少的話要有數千人,規模大一點的上萬人都把不住。

倘若將每個士兵都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置的話,這樣算下來一個朝代的人口基數必然遭受重創,而人數減少又會造成國力衰微,實在不是上上之計。所以倘若皇室在成功平定將軍發起的叛亂後,除了將主要參與人員斬首,將與其相關的直系男性們連坐斬首外,剩下的那些普通的士兵其實並不需要承擔太多的責任。

兵變失敗要株連九族,成功也沒啥好處,為何士兵仍要跟著將軍造反

除了特殊的情況,比如造反計劃是由整個軍隊謀劃提出的等等,而這樣的狀況又是少之又少,對士兵們幾乎不進行大面積的誅殺處理,倘若皇帝這樣做了,勢必也會引起民間百姓們的不滿,長此以往下去造成國家動盪便得不償失了。所以說,士兵們選擇這麼做,也是權衡之下的最好做法。

《漢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