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筆下的須彌山,如此嬌豔、如此美……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須彌山石窟,不僅以其曠世絕古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而且也保留下古往今來一些文人墨客對須彌山石窟讚譽的詩篇,今按時間先後輯錄於此以饗讀者,也是對須彌山石窟佛教文化的另一種闡釋。

《嘉靖固原州志》卷二

登須彌山閣

(明)郭鳳翱 兵備副使

春暮登臨興,尋幽到上方。

雲梯出樹梢,石閣依空蒼。

烽火連沙漠,河流望渺茫。

憑欄思頗牧,百代將名揚。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宣統固原州志》卷八

須彌松濤

(清)李毓驤

古剎巍然近石城,蒼松萬樹自縱橫。

維摩有室搜靈偈,逢義題山問舊名[1]。

一幅雲屏開界畫,半天風鐸助邊聲。

宵深惟聽龍吟曲,隨在參禪百慮清。

須彌山頌

寧夏 黑伯理

須彌歷時久,鮮為世人知。

創建千百年,閱盡興衰事。

絲綢從此過,中外商賈多。

經濟既繁榮,文化互琢磨。

今日重修建,為迎貴賓客。

旅遊為四化,振興我中華。

1988年6月2日

蝶戀花·須彌山石窟紀遊

步觀堂長短句韻

戊辰初秋 北京 湯池

六丈彌勒臨大道,悲憫行人,何事忙昏曉?

北朝支提多窈窕,雕飾華麗造像妙。

相國桃花藏山坳,最堪領略,偉岸兼俊俏;

遠近遊人頻頻到,須彌石窟聲名噪。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石門行

寧夏 雷潤澤

隴水北上闢石門,澗深壁峭剌碧空。

石室精舍懸崖上,殿堂亭閣隱林中。

豪酋鐵騎今安在,唐宋關壘沒蒼松。

原州大地承平日,絲路道通續友情。

1988年

須彌山大佛樓題偈

寧夏 孫鴻書

法相須彌坐,彈指千秋過。

時空本無界,世間亦極樂。

《寧夏文史》1988年第四輯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遊圓光寺

寧夏 孫鴻書

須彌踞寰中,蹺跂九州同。

開放成大道,政和瀛海通。

《寧夏文史》1988年第四輯

登須彌山有感

寧夏 韓有成

亙古須彌景色秀,一山詩意望中收。

善心常駐慈悲佛,慾海空談寂寞禪。

正氣一身堪立志,清風兩袖可拂塵。

勝地真銷塵世界,水風環抱已非吾。

1990年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須彌山石窟

寧夏 秦中吟

群巒遙對六盤山,石窟花開景壯觀。

堪與雲岡相媲美,豈教繁美遜當年。

一尊大佛心已老,五代豐碑字未殘。

今日拓荒人健在,豪情更向險峰攀。

《寧夏日報》1991年9月1日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須彌山

寧夏 何秉禮

峭壁林立流水潺,須彌松濤峽谷間。

石窟開鑿在北魏,中經西魏到隋代。

唐朝石窟香火旺,崇拜佛尊旨繁榮。

石窟一百三十二,寺院主事絲路留。

遊人常來又常往,觀光旅遊並敬香。

佛像三百一十五,一十六個石塔柱。

唐宋明代出彩塑,明代壁刻有書錄。

石窟有名佛像多,進了寺院念彌陀。

名勝古蹟永存在,齊天大聖也記載。

勸君莫把良機錯,須彌山上看文物。

1993年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翻香令·參觀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雲南 黃桂樞

連綿三里窟中游,石門水上佛山幽。

絲綢路,經風雨,大佛樓,絕頂耀千秋。

魏周唐代窟碑留,佛雕邊塞眾探求。

石添窟,崖藏寺,洞懸綢,文物贊原州。 《寧夏日報》1998年2月7日

再遊須彌山

寧夏 陳永忠

又是十年來登臨,須彌山景洵不同。

車道直通佛腳下,扶梯旋上眾山門。

參觀考察皆如意,拜佛參禪由君行。

古道絲路此勝蹟,盛世清平樂融融。

《寧夏文史》2002年第十八輯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瞻仰須彌山大佛

寧夏 杜桂林

遠看須彌山勢險,近觀佛像坐端莊。

時時望遠知無限,步步登高悟渺茫。

赤縣生民多困苦,中華大地起蒼黃。

中央政府方針好,領導人民奔小康。

《寧夏文史》2002年第十八輯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登須彌山玉皇閣

寧夏 丁毅民

瀟瀟細雨伴松濤,拾級登高意自豪。

遠望河山皆如畫,諸多勝景待詩描。

崔東主編《固原古今詩詞選》2003年7月

須彌山紀遊

寧夏 盧斌

(一)

信是須彌景色鮮,仁山智水樂英賢。

如今古窟新枝發,導引遊人日萬千。

(二)

百洞排崖次第開,何時首創費疑猜。

千年造像流風美,歷代神功展俊才。

崔東主編《固原古今詩詞選》,2003年7月

登須彌山答謝公

寧夏 劉華

驅車躍須彌,談笑交謝公。

石堅老松茂,關險古道通。

山有菩提樹,寺無撞鐘人。

修志苦修行,滄桑見佛性。

崔東主編《固原古今詩詞選》,2003年7月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浪淘沙·遊須彌山

寧夏 幕嶽

西北有蕭關,須彌有名。

萬佛側耳聽松瀾,更喜桃花說故事,

澗水流傳。

北魏自其源,屈指千年。

清風明月駐春顏,萬種風情都閱過,

還我自然。

崔東主編《固原古今詩詞選》,2003年7月

遊須彌山

寧夏 陳永忠

大佛巍巍向南天,閱盡滄桑不知年。

身留彈痕不記恨,心存慈悲常笑顏。

南天之聲出雲際,靈光一線入群山。

紛紛遊客攀登日,猶是當年舊景觀。

《原州歷代詩文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須彌山石窟

(一)

太和年間鑿石佛,逢義山上石窟多。

雕就彌佛三百五,緣份猶寄求彌陀。

(二)

五朝技藝贊前賢,峰巒疊嶂嶙峋鮮。

千五年後興佛道,日本尋根鬚彌山。

趙讓主編《固原春秋》,2004年8月

畫堂春·須彌山大佛

寧夏 張嵩

絲綢之路繞須彌,入禪定坐神怡。

信是千載不心疲,佛法誰敵?

故道駝聲遠去,石身滿目瘡痍。

留得空落斑朝夕,始料難及。

佘貴孝,王琨著《須彌山石窟》,2008年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漁歌子·須彌山石窟

湖南 李旦初

疊嶂如屏綠帶鑲,五峰峭壁繡風光。

呼麥積,喚敦煌,飛天顧盼眾山香。

《詩刊》2010年第9期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詩文整理:韓有成

诗人笔下的须弥山,如此娇艳、如此美……

大家都在看:

1、婦女節巧遇龍抬頭,想起母親炒的那碗豆豆!

2、三月的須彌山,靜候有緣人來賞花、來觀光……

3、彭陽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增添全域旅遊新活力!

4、講好紅軍故事,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