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中國漆藝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秘、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國漆,泛稱中國漆。是一種天然樹脂塗料,是割開漆樹樹皮,從韌皮內流出的一種白色黏性乳液,經加工而製成的塗料,屬於純天然的產品。大漆固化後具有抗熱耐酸、耐鹼、耐潮、耐磨等天然優良特性,也是世界公認的“塗料之王”。

漆器就是用生漆塗敷在器物胎體表面,作為保護膜製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簡言之,即將漆塗抹於各類器皿表面製作出的器物稱之為漆器,其技術也就是用漆塗飾器物的工藝。塗漆既可保護器物,經久耐用,又可使其美觀。漆器,是中國藝術文脈中流淌著的寶石,精益求精、歷久彌新的行漆工藝,是中國古代在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長久居於世界技藝史的峰頂。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製作漆器需要的主要原料就是漆,漆有很多種:天然大漆、現代合成漆和化學漆等,最好的是大漆。用天然大漆製作出來的漆器極具韻味和柔和的光澤,顯得明潤透體,且經久耐用,可以拋光到可與瓷器媲美。此外,漆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漆樹的葉、花、根、皮、果實、乾漆、材質等都可以加工利用,具有很大的潛在開發價值,但是在醫學、食品、保健等領域應用不足。漆層在潮溼條件下乾燥,固化後表面非常堅硬,有耐酸、耐鹼、耐磨的特性。由於天然大漆是自然森林中形成的漆樹生產出來的,產量非常小,一棵漆樹整個生命週期只能割出10千克生漆,因此價格非常昂貴。所以現在很多漆器生產者都不用了,而採用成本低、易於操作的現代漆,也就是化學合成漆。

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到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髮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

新石器時期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1978年在浙江佘姚新石器時期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木碗和朱漆筒。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漆器。江蘇吳江梅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棕色彩繪陶器,經初步試驗棕色物質為漆。在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約3 400~3 600年。

商周時期

商代中期的黃陂盤龍城遺址發現有一面雕花、一面塗硃紅的木槨板印痕,河北藳城臺西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中,有的雕花塗色加松石鑲嵌。在安陽侯家莊商代王陵發現的漆繪雕花木器中,還有蚌殼、蚌泡、玉石等鑲嵌。可見商代的漆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先秦時期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浙江佘姚河姆渡出土的朱漆碗

夏代之後,漆器品種漸多,在戰國時期,漆器業獨領風騷,形成長達5個世紀的空前繁榮。據記載,莊子年輕時曾經做過管理漆業的小官。戰國時漆器生產規模已經很大,被國家列入重要的經濟收入之一,並設專人管理。漆器生產工序複雜,耗工耗時,漆器品種又特別繁多,不僅用於裝飾傢俱、器皿、文具和藝術品,而且還應用於樂器、喪葬用具、兵器等。這時的漆器很昂貴,但新興的諸侯不再熱衷於青銅器,而把興趣轉向光亮潔淨、易洗、體輕、隔熱、耐腐、嵌飾彩繪五光十色的漆器,於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銅器。這一時期,漆器一般髹朱飾黑,或髹黑飾朱,以優美的圖案在器物表面構成一個綺麗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為精彩的,而且品類全、器型大、風格古樸,這些精美的漆器體現了楚文化的神韻。

漢魏時期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湖北省在不少縣市都發現了秦代漆器,數量近千件之多,充分顯示了秦代漆器工藝的驚人成就。漢代生產規模更大,產地分佈更廣,以飲食器皿為主。出現了大型器物,如漢墓出土的大件物品有漆棺、漆奩、漆案等。

西漢漆工藝基本上繼承了戰國的風格,但有新的發展,生產規模更大,產地分佈更廣。出現了大型器物,如直徑超過70釐米的盤,高度接近60釐米的鐘等。同時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組裝成一器,如盒內裝6具順疊、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單層或雙層的漆奩,內裝5具、7具或更多不同大小及形狀的小盒等。新興的技法有針劃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質堆寫成花紋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頂鑲金屬花葉,以瑪瑙或琉璃珠作鈕,器口器身鑲金、銀扣及箍,其間用金或銀箔嵌貼鏤刻的人物、神怪、鳥獸形象,並以彩繪的雲氣、山石等作襯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漢漆器多刻銘文,詳列官員及工匠名。東漢魏晉南北朝期間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顯得十分稀少,這與葬俗的改變有一定的關係。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唐代

唐代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紋的堆漆;有用貝殼裁切成物象,上施線雕,在漆面上鑲嵌成紋的螺鈿器;有用金、銀花片鑲嵌而成的金銀平脫器,工藝超越前代。

宋元時期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兩宋曾被認為是一色漆器的時代,但發掘出土許多有高度紋飾的兩宋漆器,改正了過去的認識。在蘇州瑞光寺塔中發現的真珠舍利經幢,底座上的狻猊、寶相花、供養人員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點是堆漆肥厚,用藏鋒的刀法刻出豐碩圓潤的花紋。大貌淳樸渾成,而細部又極精緻,在質感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如故宮博物院藏的張成造桅子紋剔紅盤、楊茂早觀瀑圖方剔紅盤、安徽省博物館藏張成造烏間朱線剔犀盒等。

明清時期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這個時期兩種或多種髹飾技法相結合,突破單一技法的形式,發展到“千文萬華”的全盛時期。明代漆藝家黃成編著成《髹飾錄》一書是中國古代唯一的漆工專著。清代漆木傢俱以宮廷製品為精湛,用鑲嵌、金漆、彩繪、雕漆等多種技法,精雕細作、不厭其煩,如金漆有描金、戧金、泥金等數種不同手法各顯其妙。

現代應用

古漆者,光澤華,似烏金而非寒,明麗堂皇,有著莊重富貴的氣質,古時多為皇親貴族所用,當代中國的工藝美術工作者,以漆藝材料的自然美和製作工藝的手段重新將其展示。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天然生漆熬合和改性,研製了不少獨特牲和使用性兼具的產品直接用於化工、輕工、發電廠等國家重點企業和大中型企業中,實踐證明優於其他各類防腐蝕塗料。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現代漆器工藝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揚州、上海、四川重慶、福建、山西平遙、貴州大方、甘肅天水、江西宜春、陝西鳳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銅胎上髹飾數十層甚至上百層,再進行浮雕,色彩以硃紅為主,風格富麗華貴。江蘇揚州漆器以鑲嵌螺鈿為其特色,在光線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脫胎漆器,以其色澤光亮,輕巧美觀,不怕水浸,能耐溫,耐酸鹼腐蝕為其特點。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飾技法或以雕填見長,或以研磨繪著稱。此外,還有廈門漆線裝飾、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源遠流長的漆藝工藝 時光中沉澱的慢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