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相關知識

甲型肝炎是甲肝病毒造成的一種肝臟疾病。病毒因未受感染者(或未接種疫苗者)攝入由甲肝病毒感染者的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傳播。該疾病與不安全的水、衛生條件差和不良個人衛生習慣有緊密聯繫。

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不同,甲型肝炎感染不會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會出現使人衰弱的症狀,並可引致高死亡率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

甲型肝炎屬偶發疾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有循環復發的趨勢。據估計,每年世界各地甲型肝炎感染者有140萬例。

甲型肝炎病毒是造成食源性感染的一個最常見原因。與食物或水受汙染有關的疾病流行可突然暴發,比如1988年在上海發生的流行疫情影響了大約30萬人。甲型肝炎病毒可在環境中長期存在,通常消毒和/或控制細菌病原體的食物製作程序往往無法將其殺滅。

該疾病會給社區造成重大經濟和社會後果。患者康復並重返工作崗位、重返課堂或恢復正常生活,可能需要幾周或者數月的時間。被確認存在此病毒的食品企業以及當地總生產力可能受到極大影響。

甲型肝炎感染率可能具有高、中、低不同的地域分佈特徵。

1.高感染率地區

在衛生條件差和衛生習慣不良的發展中國家,多數兒童(90%)在10歲前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受感染兒童並無任何明顯症狀。疾病流行不常見,因為較大的兒童和成人一般都產生了免疫力。這些地區的發病率較低,鮮有疫情發生。

2.中等感染率地區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國家和衛生條件好壞不定的地區,兒童往往在早期沒有受到感染。經濟和衛生狀況改善反而有可能導致較高年齡人群易感和導致較高發病率,因為感染多發生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並可能發生大規模疫情。

3.低感染率地區

在衛生條件和衛生習慣良好的發達國家,感染率較低。在高危人群的青少年和成人中,比如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為者、前往高流行區旅行的人、與世隔絕的人群(如封閉的宗教群體)等,有可能發生此種疾病。

甲型肝炎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未受感染者攝入了由病毒攜帶者的糞便汙染過的食物或水。水源性疾病疫情並不常見,往往與受汙水汙染過或處理不當的水有聯繫。

人與人之間偶爾接觸不會傳播此病毒,但與感染者密切身體接觸則可能會受感染。

甲型肝炎的潛伏期通常為14–28天。

甲型肝炎的症狀輕重不一,可能出現發熱、不適、食慾不振、腹瀉、噁心、腹部不適、深色尿和黃疸(皮膚和眼白髮黃)。不是每位感染者都會出現所有症狀。

成人出現疾病體徵和症狀的情況多於兒童,在年老人群,疾病較嚴重,且死亡率增高。通常6歲以下受感染兒童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10%的人出現黃疸。在較大的兒童和成人中,感染症狀往往較嚴重,70%以上的病例會出現黃疸。

凡以前沒有感染過或沒有接種疫苗者,均可能感染甲型肝炎。在病毒傳播廣泛的地區(高流行區),大多數甲型肝炎感染髮生在兒童早期。風險因素有:

·環境衛生條件差

·缺乏安全用水

·注射毒品

·與感染者共同生活

·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侶

·在未接種疫苗的情況下赴高流行區旅行。

無法在臨床上區分甲型肝炎病例與其它類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一種專門診斷方法是檢測血液中甲型肝炎病毒的IgM和IgG抗體。也可通過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等方法檢測甲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NA),但此項檢測可能需要有專門的實驗室設施。

甲型肝炎沒有特異治療方法。感染後症狀消失過程可能很緩慢,可能需要幾周或數月的時間。治療的目的是保持身體舒適和適當的營養均衡,包括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水分。

改善環境衛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種疫苗是抵禦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可通過以下方式減少甲型肝炎傳播:

·充足供應安全飲水

·適當處理社區內汙水

·提倡注意個人衛生,比如經常用乾淨的水洗手。

國際上有幾種甲型肝炎疫苗。就保護人們不受病毒感染的程度和所產生的副作用而言,這些疫苗大同小異。尚沒有許可供一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疫苗。

在注射一劑疫苗後一個月內,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會產生有一定保護作用的病毒抗體。即使接觸到病毒,在接觸病毒兩週之內注射一劑疫苗,也可起到保護作用。不過,製造商建議注射兩劑疫苗,以確保免疫接種後有大約5至8年的較長保護期。

數以百萬計的人接種疫苗後未出現任何嚴重不良反應。可作為常規兒童免疫規劃的一部分提供此種疫苗,也可與旅行者接種的疫苗一起接種。

應將接種甲型肝炎疫苗作為全面防控病毒性肝炎計劃的一部分。制訂大規模免疫接種規劃時,應認真作出經濟評估,並考慮備選或補充預防辦法,比如改進環境衛生和提倡良好個人衛生做法。

是否將甲肝疫苗列入常規兒童免疫接種範圍,視地方情況而定,包括易感人群占人口的比例和與甲肝病毒接觸的程度等。一些國家,包括阿根廷、中國、以色列、土耳其和美國,已將甲肝疫苗列入常規兒童免疫接種範圍。

許多國家採用注射兩劑滅活甲肝疫苗方法,而其它國家可考慮將一劑滅活甲肝疫苗列入其免疫接種計劃中。還有一些國家建議甲型肝炎感染風險較高的人接種此疫苗,高風險人群包括:

·前往甲肝病毒流行國旅行者

·男同性戀者

·慢性肝病患者(因為他們若感染了甲型肝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會增大)。

關於發生疫情時進行甲型肝炎免疫接種的建議也應依具體地點而定,包括迅速廣泛開展免疫接種運動的可行性。

如果及早開展接種運動並且在多個年齡人群中實現高覆蓋率,在小社區通過免疫接種來控制全社區疫情取得成功的幾率極大。免疫接種工作應由健康教育作為補充,以改進環境衛生、個人衛生習慣和食品安全。

世衛組織正在以下領域開展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

·提高認識,促進建立夥伴關係,調動資源;

·制定基於證據的政策和收集數據,以便採取行動;

·預防傳播;

世衛組織還於每年7月28日舉辦世界肝炎日活動,以提高人們對病毒性肝炎的認識和了解。

北方網教育頻道 新聞糾錯、投訴及爆料熱線:022-23601753

甲型肝炎相关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