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是吃出來的?長輩少吃這些“高嘌呤食物”

舉辦“如何預防高尿酸”講座,為耆老們講解高嘌呤飲食和高尿酸、痛風之間的關係。

高尿酸是吃出來的?長輩少吃這些“高嘌呤食物”

在法拉盛福壽老人中心舉辦“如何預防高尿酸”講座,他提到,高尿酸是“吃”出來的,所以最好控制飲食,避免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高普林食物)。

尿酸是體內“嘌呤”(普林)的最後代謝產物。嘌呤由肝臟代謝形成尿酸,腎臟再將尿酸排出體外。如果體內產生尿酸過多,或腎臟排洩不良,就容易出現高尿酸血癥或急性、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等病變。

表示,根據臨床證明,高尿酸與其它疾病的發生率息息相關,例如: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等,甚至罹患中風與其死亡率皆會增加。由此可知,長期尿酸濃度過高若沒有加以治療,就會使身體機能逐漸惡化。

急性痛風病人須儘早給藥治療,預防再次發生。慢性痛風病人儘可能把尿酸水平降至6mg/dL。但除了藥物治療,更重要的是須“管住嘴”,做好飲食控制。

建議,長輩想要謝絕痛風,飲食應避免過多攝入“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包括,酒精飲品(啤酒和紅酒等)、動物內臟、帶殼海鮮(如蝦子和龍蝦)和魚卵、幹豆類和香菇等。同時,也要避免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結構。

此外,含果糖飲料必須少喝,因為“果糖”其實是容易導致高尿酸的物質。要注意的是餅乾、甜點中添加的糖漿,也含有較多的果糖。

福壽老人中心主任鄭石表示,白人的健康標準(腰圍和身高比例)較不適合用在華裔,所以華人更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和身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