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层的居委会社区工作者都是临聘人员,辞职的越来越多,社工编入体制内难吗?

好多灰机2


机构改革后,社工入编已无可能。

体制意味着身份,编制是保障。有了编制一般不用担心那天突然下岗,家里房子断供、车里没油。尽管体制内工资待遇不高,但温饱线还是可以保证,也就促使了人们对编制情结的热衷。

社区与村委会都是自治组织,只是管理对象不同,工作性质大同小异。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现如今,社区的工作已经偏离服务居民的主业,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应付县直单位的一些考核和侧重参与配合一些副业。

凡是县直单位工作,只要与老百姓有关,需要开展活动、统计数据之类的工作,最终都会落在社区。还有各个地方的中心工作,比如征地拆迁、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都需要社区参与配合。

社区人员,大多是聘任制,也有街道委派或者大学生村官。工作待遇偏低,福利待遇几乎没有,社保、年终奖等会根据政策地方不同等会有一些差异保障。

这种工作强度和待遇的不匹配,导致了社工队伍的不稳定。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同时,要将社工的工资待遇正常增长一并纳入,而不是看街道主官的率性而为,靠主官人品拿钱活命。

二是在县级层面以上,理顺县直部门工作职能,不搞工作摊派,为社工工作减负,让其回归服务居民的主业。

三是畅通社工考录晋升渠道,加大在优秀社工当中选拔考录比例,让社工有盼头有希望。


小公务


社区工作人员就相当于村干部,当然是入不了编制的。

大家知道,在农村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的人员就是村干部。在城市,与农村相对应的就社区,社区有党组织和居委会。社区党组织就相当于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全称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就相当于村民委员会。也就是说,在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任职的干部是社区干部,包括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等职务,除了社区干部以外,其他人员都属于聘用人员,连社区干部都不算,所以说肯定是入不了编的,因为社区就不属于行政或者事业单位的序列,就好比农村一样,和入编根本不搭边。

当然了,现在各地都在出台鼓励村干部或社区干部考录公务员的政策。一般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的,都有机会成为公务员,如果遇上这两年乡镇换届的话,村干部可以直接担任乡镇领导干部,也就是公务员副科级领导。现在各省市每年都会定向招录村干部或社区干部为公务员,当然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得是支部书记或村主任。这部分人考录公务员后,即属于村干部又属于乡镇或街道干部,可以拿两份工资,比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好要好。尤其是近两年的乡镇换届,一大批村干部直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不但成了公务员,还是公务员副科级领导,那些辛辛苦苦考录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都没有这些村干部提拔的快,当然了,这些村干部都是比较优秀的村干部。

总之,社区聘任人员是不可能入编的,但是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是有机会成为公务员的,尤其是赶上乡镇换届的话,还有可能直接成为公务员副科级领导。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纳入职业化体系的社区工作者,和聘用街道办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用工。他们不是事业编制人员,也不是公务员,但有向其靠拢的机会。


一般除了主任,书记,(管治安的多由片警下派,身份不在社区。)和社会保障的,什么网格员,协管员,流管员,经管员啥的基本都是所谓临时工待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复,小社区大社会缩影,也是相关工作落实的直接实施者,千头万绪。不少社区工作者坦言,若要一一落到实处,做好做细再多一半人也怕不够。往往还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加以补充。


算福利待遇时是临时工,干工作就没有区别了。每天开证明的,要帮扶的,求协调的,问政策的,闹纠纷的,都是编外工作,络绎不绝。上面要搞活动,下基层做准备工作,流动人口,常住户,困难户,监管户,户户登记,常常入户。

噪音扰民,油烟堵屋,下水道公共设施破损,开业委会,搞选举,发通知,征兵,高考助学,困难救济,廉租房经适房,下岗人员优惠,居民保健,创卫,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样样操心,费时费心费力,还可能不讨好。还要应对从老到小的人物,有情绪不理解的委曲。


尤其岁未年终,各种报表数据,白天上门,夜里赶表常有的时,当然现在全国性的普查工作,一般有些补助,但考核也很严格。

相对于所获待遇,基层社工人员的确不高,相比较原来居委会大妈时代,信息化年轻化后效率提高了,但对工作者要求也更高了。

逢进必考要学历,限年纪,临时工想进入编制,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成了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搬,一块还有可能背锅的砖。很多青年人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能适应,又进升无望离开也正常了。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鱼🐠儿,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提高待遇,又要马儿跑又不让他吃草,怎么可能,现在什么都透明,又没有灰色收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他们负出了多少心血,一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能养活人吗?退休的村干部没任何补助,这是严重的不平等,我知道我们周边几个村的主任或书记都辞职了,现在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会在村上干,在干的都是混日子的,哪管你发不发展,国家必须重视这一现象,要不然农村会越来越穷,与乡村振兴背道而驰,平时什么检查,什么报表资料堆积如山,人人都怕担责,一会儿巡视组,一会儿监察的,人人都怕出错担责,只要你干实事就会出错,只有不干事的人才会平平安安,你们想想是不是?


我有我的果场


社区招聘人员工资待遇低,并且不是同工同酬,活又重,的确很多人感觉到不满意,领的工资不够养家,单位也不缴纳社保,自己缴纳了社保一个月下来也剩余不了多少钱,很多人离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单位,社区招聘人员占一多半,肩负着整个辖区所有的社区工作,有时候还要帮助机关做事,工作繁忙,很多事情都是社区招聘人员来完成,这就是社区招聘人员的现状,想入编?根本没有任何希望,能解决社保就是谢天谢地了。

招聘人员无法进入编制内,目前单位进人都是通过公开考试的,社区招聘人员虽然是通过考试招聘的,与在编人员的工资,待遇,都是相差很大,特别是目前的工资待遇,不是同工同酬,在编人员一个月几千块,而招聘人员一个月才一千多块钱,并且还不缴纳社保。

很多招聘人员多次向上级部门反应,工资待遇低,不缴纳社保,希望能提高工资待遇,能把社保解决了,但到目前一直没有解决。这么简单的诉求都无法解决,还能会给社区招聘人员解决编制吗?社区招聘人员想进入编制,这都不用想的事情。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也欢迎你和大家一起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更多基层信息。


踏雪寻梅jia


真心话,国家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全靠最基层的居委会等党群工作者了。这些年轻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社区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做好社区工作的干劲,历历在目,且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社区居民们的认可和赞誉。而在体制待遇上却令人遗憾。可以从聘任制开始,但至少每年要拿出一定的体制内编制指标,让这些年轻人们有个奔头吧。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家庭有孩子有父母的人。在他们身上要体现党和政府对基层党群工作者的重视和劳有所得,多劳多得!


威子


不论在哪个公司,在哪个岗位,主动辞职者唯一的心语是:不值得!

这背后隐藏的内容是:1.想得到的没得到;2.受了委屈。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说两个案例吧。

1.居委会大叔辞职,回家带孙子

好多人可能觉着,居委会不就是我每天看到那些大爷大妈跳舞的地方吗?这有什么难度啊,每天不就是要开门,关门,仅此而已啊。

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会其实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社区内人员的统计,社区内人员的流动,安全隐患的检查等等。

还要应付日常的检查,日常的工作安排等等。

说他们不忙的人,应该是根本没有接触过她们这一行。那么,他们的工资有多少呢?或者说他们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有哪些呢?

说实话,并不多。

如题主所言,这些人大多是所谓的临时工,没有所谓的编制,也没有所谓的福利制度。顶多就是逢年过节,有单位想发一些福利补助,仅此而已。

所以,很多在基层的工作人员,要么是一些老头老太太,要么是一些迫不得已,被单位派过去的人。只能说一些有编制的岗位,很多人挤破头脑都不可能进去,哪能轮得到他们呢?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两年有一个新闻报道,说的是有20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一个有编制的清洁工岗位,挤破了头脑,想尽了办法。

我想说的案例就是发生在我们小区的。一个大叔,家里条件很是不错,自己在家呆不住,所以就找了一个居委会的工作来干,本意是要服务于社区,给社区居民带来点益处。

可是大叔刚刚干了一年,他就辞职了。

原因有两个:1.他的那些同事们整天只知道勾心斗角,非常形式化的干着每天的工作,所谓服务社区民众,那就是一句口号罢了;2.按道理来说,大叔也是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可是他的那些顶头上司似乎有意的开始整弄他,目的只有一个,让他听话。

基于这两点,大叔实在气不过,那么只能选择辞职了。

2.村委会村长带领村民致富,反被人骂,最终辞职下海

这另外一个案例是来自于我朋友的讲述。

朋友是农村人,他们家就在村委会附近,平日里没事干,村委会的人喜欢到他们家转转,他们没事干的时候也喜欢去村委会溜达溜达。所以,村委会里面的一些人和事,他们都比较清楚。

前村长是一个年轻力壮的中年人,一辈子和黄土打交道,家里种了20多亩地,算是小康之家。

在竞选村长的时候,这个人想的很好,他就要当上村长,给村民们谋取一定的福利,带着村民们致富。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他终于成为村长了。这个人也非常的争气,除了日常地里面的农活之外,他就是想方设法的,向镇上的领导谋取针对于他们村子的各项福利政策。

再接下来,养殖、种植、干生意、外出打工,无论是哪一项,他都亲自去询问,亲自搭桥牵线。将整个流程一遍又一遍的核实。

也是,他的确出了力,也是村民们的确给他长脸。短短两年的时间,他们整个村子已经没有了贫困户了。这并非政治意义上面的没有贫困户,而是实实在在的说,家家户户都有余粮,都有积攒,家家户户都能过得去日子了。

当然这还不够,他又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带领着村民再次进行了致富行动。效果非常显著,显而易见的是,村民们大兴土木开始修房子,还有好多买车的。

一时间,村子里也没闲人了,大家一休息下来,考虑的就是赚钱。

村长非常的高兴,因为他觉着,赚不赚钱无所谓,最重点的是要有赚钱的意识。

村民们的确是富了起来,村长却被耽搁在了自己的田地当中和村长这个岗位上,每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想让他富也富不起来。

可是,村长还是非常的高兴。

然而就在此时,村子里面有关于他的谣言,却是一波一波的传了出来。

有说村长贪污的,也有说村长徇私舞弊的,更有甚者,直接说村长独吞了上面政府下发的福利。

谁也不知道谣言是从哪里来的,可是这些谣言却越传越多,越传越厉害。

刚开始村长只认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就行,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管别人说什么。

可是呀,时间久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谣言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是整个村子里面的人都对村长有了更深的意见,纷纷不愿意跟他来往。

气愤之下,村长辞职了。

看完了这两个故事,我们再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将这些人编入体制难吗?

我想这不仅仅是体制的问题,也不是难不难的问题。应该是一个人担当的体现,境界的高低问题。

我是【非常咖】,有问必答,欢迎撩拨!


非正常运营咖


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及资料,可关注【重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

社区工作人员确实不属于编制内人员,基本是和街道签订工作合同的,这种是属于临聘人员,但是也属于合同工。在机关改革的当下,很多原来的事业单位职工也被收回编制做合同制管理,所以其实“临聘”这个称呼并不一定就代表待遇不好。不过社区的临聘人员通常工作都较为细碎繁复,工作多但待遇上不去,并且社区晋升空间并不大,基本也就是出于旱涝保收的状态,所以现在很多年轻职工才会纷纷辞职离开。

至于社区工作人员能否进入编制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缩减编制是大势所趋,社区工作人员群体本身数量很庞大,想要纳入编制,基本不可能。并且,现在的编制统一实行凡进必考的原则,要想有编制就必须要参加招录考试,除了从事业编转为行政编这种少数情况以外,都是要通过考试的,所以社区工作人员要想进入编制,只能是通过考试这种渠道。

现在社区工作人员有国家政策帮助,国家每年会有名额面向社区工作人员招录国家公务员,要想进编制,就好好提高自身实力吧!


重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


首先区分一个概念:社区是一个地理、社会概念,不是管理单位。居委会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管理单位。题主提到的谈社区工作者身份问题,应该说的是居委会吧?那就不得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制定年代比较久远(1990年),但目前也只能以此为依据。

《居委会组织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十七条: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

虽然经费也是政府拨付,但本质是自治组织,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不能能转变为公务员,现在对公务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逢进必考是必须的,但好像有部分地区开始探索选拔优秀社区干部(书记?)单列公务员计划,但也需要考试的,而且名额也很少……

  


精神病院的喵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社区是基层组织。什么是基层组织,主要就是体现居民自治。

如果知道了社区的性质,坦白说,社区能不能入编就很明显了。肯定是不能的!从机构上看社区不是一级政府,也不具备行政管理权。从政治上看,基层自治机构也不可能入编,入编意味着纳入政府序列,归政府直接领导,这就违背自治的初衷,这显然和现行法律冲突的。

至于同工同酬问题,确实是个尖锐问题。早起我国大规模推行社区制度,有提供些岗位解决就业问题的意味,具有公益性。而且现在很多地区的社区的社工岗位就是采用公益岗招录。也就是说社区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行政机关,更不是公益团体,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治理的便民组织,这和当初的居委会很像,在这个意义上说,当初居委会大妈基本没收入,现在公益岗给提供收入,其实应该说是不错的啦。

所以我个人觉得,同工同酬可能性基本没有,毕竟这是个公益性岗位,不给,或者采取社会义工方式依然能走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社区存在价值,一是政治性,就是体现自治,二是便民性,方便居民。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社区举行的主要职责,但事实上便民职能是和街道职能重叠的,街道自己就能负责,社区在这点上存在价值并不大,反倒养懒了街道的公职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