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討論金點子--以史為橋,擴大武鄉對外開放

大討論金點子--以史為橋,擴大武鄉對外開放


大討論金點子--以史為橋,擴大武鄉對外開放


大討論金點子--以史為橋,擴大武鄉對外開放


大討論金點子--以史為橋,擴大武鄉對外開放


新時期,我們武鄉最大的問題還是發展不足。發展不足主要表現是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全縣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低。不論是工業企業還是農業企業,不論是縣營企業、鄉鎮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和沿海發達地區都有特別大的差距。全縣青壯人員主要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縣域經濟就地吸收消化勞動力比重很小。凡此種種,歸根到底,就是我們武鄉縣對外開放不夠,改革開放四十年,引進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就業效果明顯的好企業較少,規模高效農業產業發展緩慢。

我們武鄉縣對外開放不夠,有客觀的原因,主要是較長時期地理閉塞,交通不便,既不沿邊、也不沿海,周邊縣區都比較落後。主觀上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不解放,眼界不開闊,最主要是沒有把武鄉在外龐大的人才資源利用起來,更沒利用在發展經濟上。

武鄉人走出武鄉是條龍,窩在武鄉是條蟲。革命戰爭年代,武鄉1.4萬人參軍走出武鄉,5000幹部南上北下,在為新中國建功立業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據武鄉縣誌初步統計,武鄉在外人員中省部級以上幹部近40人,副廳級以上幹部360餘名,縣處級以上幹部2800餘人、博士學位150餘人、大中型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有20餘人。這些人中年老的已經有了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在外武鄉人,在外武鄉人總數至少在5萬人以上。

在外武鄉人是武鄉人中的精華,也是武鄉未來實現跨越發展最可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長年居住在百里甚至幾千裡之外,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也很想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才智。我們的應該把目光從低下頭挖煤、挖資源轉向抬起頭來拉人才、引企業、辦產業。

這麼多年來,我們最大的不足就是與在外武鄉人聯繫不足、溝通不足、充分發揮他們熱愛家鄉之情不足。因此,建議:縣委組成《天南地北武鄉人》編寫委員會,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撥出專款,由縣廣播電視臺、縣新聞中心、縣黨史地方誌辦公室組成精幹的採訪小分隊,上北京、下武漢、去福建、到雲南、進四川,通過錄視頻、寫通訊、寫口述史等形式將在外武鄉人的奮鬥史、創業史記錄下來。通過編史寫志、昇華在外武鄉人與家鄉的感情,加深他們對家鄉的認同感,激發他們為家鄉發展貢獻才智的激情

如果能把成千上萬的在外武鄉能人調動起來為家鄉發展獻智出力,把外地先進的企業、產業引進武鄉,武鄉實現全面小康就有了最有力的支撐,武鄉跨越發展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