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金点子--以史为桥,扩大武乡对外开放

大讨论金点子--以史为桥,扩大武乡对外开放


大讨论金点子--以史为桥,扩大武乡对外开放


大讨论金点子--以史为桥,扩大武乡对外开放


大讨论金点子--以史为桥,扩大武乡对外开放


新时期,我们武乡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不足。发展不足主要表现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全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低。不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农业企业,不论是县营企业、乡镇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都有特别大的差距。全县青壮人员主要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县域经济就地吸收消化劳动力比重很小。凡此种种,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武乡县对外开放不够,改革开放四十年,引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就业效果明显的好企业较少,规模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缓慢。

我们武乡县对外开放不够,有客观的原因,主要是较长时期地理闭塞,交通不便,既不沿边、也不沿海,周边县区都比较落后。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不解放,眼界不开阔,最主要是没有把武乡在外庞大的人才资源利用起来,更没利用在发展经济上。

武乡人走出武乡是条龙,窝在武乡是条虫。革命战争年代,武乡1.4万人参军走出武乡,5000干部南上北下,在为新中国建功立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据武乡县志初步统计,武乡在外人员中省部级以上干部近40人,副厅级以上干部36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2800余人、博士学位150余人、大中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有20余人。这些人中年老的已经有了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在外武乡人,在外武乡人总数至少在5万人以上。

在外武乡人是武乡人中的精华,也是武乡未来实现跨越发展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长年居住在百里甚至几千里之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也很想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我们的应该把目光从低下头挖煤、挖资源转向抬起头来拉人才、引企业、办产业。

这么多年来,我们最大的不足就是与在外武乡人联系不足、沟通不足、充分发挥他们热爱家乡之情不足。因此,建议:县委组成《天南地北武乡人》编写委员会,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拨出专款,由县广播电视台、县新闻中心、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组成精干的采访小分队,上北京、下武汉、去福建、到云南、进四川,通过录视频、写通讯、写口述史等形式将在外武乡人的奋斗史、创业史记录下来。通过编史写志、升华在外武乡人与家乡的感情,加深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激发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才智的激情

如果能把成千上万的在外武乡能人调动起来为家乡发展献智出力,把外地先进的企业、产业引进武乡,武乡实现全面小康就有了最有力的支撑,武乡跨越发展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